wrq0049 wrote:成大專任教授耶現在博士水準都著麼低嗎?還是 人一綠 腦就殘啊? 這位李政翰博士是"助教授",蠻年輕的(本土培養的)學者,看論文發表量數量應該處在研究旺盛的巔峰期,領域很專注在鋰電池(材料)回收技術研究,明日之星喔。不過從他發表的研究論文並沒有看到相關於稀土提煉技術,不知道是離電池的分離回收技術可以應用在稀土金屬回收,還是準備要向這個研究方向布局。美國10年前就有人大聲疾呼,稀土工業十分脆弱,因為美國的稀土相關學術人才基本是0,資源都不在了很難有進展;時至今日,美國在稀土提煉的韌性也沒有提升多少,因為基礎研究的投入到應用產出的路十分漫長。因此台灣本土有學術人員願意投入,大家應該更多的是給予鼓勵。台灣人不應妄自尊大,但我們也無須妄自菲薄。大家參考一下
nt24759 wrote:李政翰指出,國內的技術成果顯示台灣早已對有朝一日的稀土戰展開技術佈局,但未來如何放大規模與擴散應用還需各界共同投入, 翻譯實驗室超超微量做的出來,要量產能用的話請政府業界拿錢來砸。
每一種 元素 提煉的方式都不一樣城市裡確實能會收到許多含有稀土 廢棄物可是...那些搞回收的 會花錢買設備提煉金跟銀 沒空理其他沒價值的元素 (成本回收難)再說 回收之後到提煉能用的稀土 生產線也要去中國買各種元素提煉方法都不一樣,過程少一個程序 產出品質就不達標城市 太小 人口太少 含有稀土垃圾沒那麼多這投報太低資本導向的環境 做不來來看影片 光碟片回收,還真能產出金銀,可光這廢棄物 就要投入多少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