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專任教授李政翰接受本報專訪說明,稀土元素其實並不稀有,在地殼中豐富度不低,而是在地殼中分布稀散,
傳統方式是從天然礦石中提煉,需從源頭大規模開採再進行精鍊,由於伴生物多,精煉過程也會耗費大量能源,並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很少國家能不計環境代價複製中國模式。
李政翰指出,台灣可行替代方案之一是城市採礦,即提煉廢棄物中的稀土資源,城市採礦的技術邏輯與傳統方式相似,但因廢棄物中含有較高濃度的稀土元素,不像地殼中的稀土元素稀散,也因此城市採礦的能耗成本、環境危害也會比傳統開採更少,也有助於降低對進口稀土資源的依賴。
例如,釤、鋱、鏑等永磁材料是生產高效馬達的關鍵稀土材料,中國今年四月啟動管制後已造成整體市場價格上揚。
李政翰指出,報廢電動車或探測器中有釹鐵硼磁鐵與釤鈷磁鐵,可透過機械分離和化學提煉回收其中的釤、釹、鏑等稀土元素,其實台灣不少學者多年來致力於稀土的循環技術開發,例如成大的離子液體回收系統,可有效從釹鐵硼磁鐵回收鏑元素。
李政翰指出,國內的技術成果顯示台灣早已對有朝一日的稀土戰展開技術佈局,但未來如何放大規模與擴散應用還需各界共同投入,在嶄新思維、技術創新、國際合作與政策支持的結合下,台灣仍有機會在稀土戰中找到突破口。
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728770

個人積分:974分
文章編號:92299149

個人積分:0分
文章編號:92299164

個人積分:180分
文章編號:92299196

個人積分:1160分
文章編號:92299314

個人積分:100分
文章編號:92299342

個人積分:13285分
文章編號:92299399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