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17死!徐榛蔚赴殯儀館慰問,罹難者家屬怒:沒人通知撤離

蓮馬太鞍溪堰塞湖超出警戒水位 林保署:估13:00後溢流

花蓮縣府統計,截至今天中午光復鄉撤離3213人、萬榮鄉22人、鳳林鎮50人,馬太鞍溪堰塞湖受影響撤離總人數共3285人,採垂直避難,至透天厝2樓以上避難。

花蓮堰塞湖溢流沖斷馬太鞍溪橋 公路局公布2替代路線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下午2時50分發生溢流,馬太鞍溪橋因而遭沖毀

這兩篇有時間序上的關係
9/23 12:45~13:42的新聞已經撤離 3千多人

然後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下午2時50分發生溢流

所以說縣府完全沒撤離的說法可議
花蓮王下台,官派縣長救百姓
HuangTH
是非不分
北一女小綠綠 wrote:
你把獨居老人放哪去了,老人一定會有兒女嗎?

有些父母生出不孝的孩子

心想著他別做孽就好

這種孩子生了不如養隻狗
ssm1037
更別指望牠們租地孝親了
小保羅155 wrote:
花蓮王下台,官派縣長救百姓

福斯市要管派嗎?

王定宇說的攻擊力不會用在高雄啦!
小保羅155 wrote:
花蓮王下台,官派縣長救百姓


官派的部長
說沒有潰堤危險
資深媒體人王瑞德今日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中表示,花蓮縣府表示總共疏散了6843個人,帳面上看起來很好看,但真正收容安置的只有130個人,安排到別的地方依親的有1365人,而自家垂直避難的竟然有5348人,且單單光復鄉就有5345人,王瑞德指出,「垂直避難就等於沒避難」,在一般緊急狀況是可以的,但像是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這種預告式的災難,不應該這樣做,應該是要緊急撤離,否則就會像這一次,有許多災民被困在二樓三樓等待救援,王瑞德還秀出《花蓮最速報》9月22號的報導截圖,表示自己的批評並不是空穴來風,「如果真的都撤離了,就不會有15個人不幸罹難」。
馬太鞍堰塞湖釀災!媒體人指花縣府「這舉動」等於沒疏散

花蓮災情中央地方誰的鍋?醫嘆「還在口水戰」:劉世芳當初對垂直避難也沒意見

沈政男提到,由當時徐榛蔚的回答便知,他們對這類撤離已經相當有經驗,所有撤離計劃都得做到撤離人數一個不能少的計算程度。當時賴清德沒搞清楚,原因就出在有不少人設籍在花蓮,但實際上並未在當地居住,這只有地方政府才能確認,光看報表不一定看得出來。
沈政男說,這一次在21日的中央與地方防災會議,賴清德也來了,花蓮縣由副縣長出席,當場也表示徐榛蔚出國,「賴總統有什麼意見?也沒有叫她趕快回來啊!」當時副縣長報告得很清楚,撤離數千人,包括垂直避難5000多人,也就是留在家裡二樓就算數,因此實際遷到避難中心的人數,少之又少。
沈政男表示,當場內政部長劉世芳聽了,有什麼意見嗎?也沒有,因為都已經依照避難計劃來執行了;事實上,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指出,至少已撤離了7、8000人,否則死傷會更大。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昨天發生溢流,造成光復鄉市區嚴重災情。外界質疑,相關評估為何出現嚴重落差?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王維俊表示,農業部在颱風來前找了台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只有一層樓、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
獨/花蓮堰塞湖溢流釀死傷誰之過? 還原「垂直避難」決策過程

東華大學防災協力團隊專案經理、台灣災害防救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王維俊表示,本次林保署委託陽明交大監測與模擬撤離範圍,後來為了謹慎起見,農業部又找了台大團隊來畫設模擬撤離範圍,原本一開始模擬的撤離範圍並沒有這麼大
台大模擬的結果和這次水災的結果是最接近的,但也因為是颱風來前幾天才做的模擬,要疏散數千人和緊急修改應變場址有很大難度,因此部分採取垂直避難(疏散至二樓或更高樓層)方式,而只有一層樓的、靠近河堤的房舍,就要前往光復商工等避難點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劉忠憲組長表示,9月21日就有針對堰塞湖應變措施和警戒範圍開會討論,當天下午確定了堰塞湖的影響範圍,也有提供相關資料給花蓮縣政府做為撤離的參考。21日有發布黃色警戒單,也有請花蓮縣政府預備啟動緊急疏散的工作,隔天22日早上7點則發布紅色警戒緊急通報單,建請強制撤離。
第一線警消出來了!!! 在這裡洗地造謠的噁心綠蟾蜍,閉嘴!!!


bcmpxij
[讚][讚]
北一女小綠綠 wrote:
垂直撤離沒有問題,


就衝著你這一句

我就問你你們一票人在那邊洗花蓮縣府22號沒有配合什麼中央9次示警撤離的證據在哪?

垂直避難就中央安排的避難方式之一,5千多人全部選擇這樣處理,你是在那邊不配合不配合執行不確實的叫什麼叫?

民進黨根本疫情當時過太爽,把強制老百姓的人身自由用「我是為你好」的理由勒索老百姓勒索上癮,當成理所當然,還把這種政府在急難時的特權當成自己政治上的成就大外宣成自己的功勞

當我不知道農業部為什麼要強調用溢流不要用潰堤的字眼?擺明就是出事的量體跟規模根本超過了原先的預估,我都還記得23號下午有個新聞寫堰塞湖「提前」溢流,說穿了就大自然的力量跟變數根本難以準確預估,預估失準,衝擊就可能會超出原先的規劃

再說一遍,我光看全聯還在營業我就知道一堆人的危機意識根本還停留只會「溢流」,自己判斷了不起就淹淹水,所以看到洪水土石流來的又快又急,連跑二樓都來不及

繼續「溢流」…X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