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Yan wrote:
可是偶看到的是...
https://www.nownews.com/news/5278067

你和偶的對話讓偶想起這段話:「你戴的那副液晶體顯影眼鏡是兩年前美國過時的產品,而我這副隱形液晶體顯影眼鏡,是上個月西德最新產品,價值11萬美金。」


那你看到的新聞有說香港的BNT不能打嗎? 一天預約1萬劑也是在打,8月到期也不是世界末日。

台灣4月初進來的AZ,有效期也是不到2個月,最後變成大家搶著打。
Fish7yu1967 wrote:
那你看到的新聞有說香(恕刪)

我心中的問號是港人為什麼對施打復必泰疫苗意願不高?
Panchrotal wrote:
敢問病毒老化可有出處?
"病毒老化"英文或拉丁文的原稱是啥?

說得像任何人得病只要在家隔離8天就能自己痊癒

次基因組RNA subgenomic RNA (sg-mRNA) 就是證據
您以為病毒性的疾病是給抗病毒藥物治好的嗎 ? 不是 , 醫院只是提供支持療法 , 讓病人維持到能自己產生出中和抗體 擋住病毒 ,以及發展出細胞免疫殺滅病毒 ?

一般病毒驗到 RNA 這種遺傳物質 , 表示有感染能力 , 但冠狀病毒不是
因為 冠狀病毒並非 連續複製 , 而是分成二個階段
冠狀病毒除了會轉錄本身的 RNA , 也會轉錄出一系列較小片段的次基因體信使核糖核酸(subgenomic mRNA)。這些sgRNA也會利用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系統,做出病毒結構所需的棘(S蛋白)、膜、套膜和核鞘蛋白。←做病毒外殼的是另一套 sg-mRNA
冠狀病毒使用二套系統來複製
複製 病毒核酸 和 複製 病毒外殼 是兩套系統
如圖所示

沒有了外殼的編碼sgRNA ? 外殼就做不好, 就無法插入人體ACE2受體 , PCR驗到病毒核酸RNA雖然還在? 沒有病毒外殼的S蛋白同樣無法感染 。


這一篇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11/20-3219_article
SARS-CoV-2 Virus Culture and Subgenomic RNA for Respirator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Mild Coronavirus Disease
發現通過RT-PCR檢測病毒RNA並不能證明存在傳染性病毒。分離培養病毒(CPE)是更好的傳染性指標。
從香港35位患者的68個標本中分離出病毒。在症狀發作後的不同時間收集病毒樣本。
還檢查了那些病毒載量> 5 log 10的標本,以檢測次基因組RNA (Subgenomic messenger RNA (sgRNA))

這篇報告 以細胞培養皿養不養得出 病毒 來對照 PCR 及 sgRNA

紅色的點是同時 養得出病毒也驗到sgRNA , 綠色是養不出病毒也驗不到RNA, 棕色是養不出病毒但驗得到sgRNA ,
感染是病毒能進入細胞 , 不是PCR驗到陽性
Red indicates culture and sgRNA positive 紅色才是有危險的養出病毒也分離到sgRNA
紅點都沒有超過8天
但是綠點的 PCR陽性? 60幾天 都還篩出來 ?

還有表格2 , 也有同樣的結果

9-14天那一欄,同樣是一個樣本分離到 sg-mRNA , 但是培養2個樣本,通通沒養出病毒
報告文獻 期刊 都不只一篇 顯示 超過 8天後就變老了, 老嫗病毒是會停經沒有sgRNA , 就算沒停經有sgRNA, 老病毒還是是生不出 後代病毒的 。

這種分開成兩套系統的不連續複製方式 ,是冠狀病毒的特性
不是PCR篩出來 就是會感染 ?

所以, 這一篇的結論是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修訂了指導方針 , 感染COVID-19的患者從隔離釋放(即出現症狀後10天和 大於等於 ≥ 3天以上沒有症狀),但這些準則並不區分輕,重症患者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輕度或中度疾病的患者在症狀發作後8天的傳染性可能較小。臨床康復且未免疫受損的輕症患者,只要不是進入有其他高度易感的人群(例如老年居家照護),則可在症狀發作後 , 大於等於 ≥ 9天退出收容。


報告太多了
還有歐盟的公告
https://www.ecdc.europa.eu/en/covid-19/latest-evidence/transmission
歐盟衛生部綜合數篇報告的整理
Viral shedding 病毒排毒
Detection of viral RNA by PCR does not equate with infectivity, unless infectious virus particles have been confirmed through virus isolation and cultured from the particular samples.
由 PCR 測到 病毒的RNA , 並不代表有感染力 , 除非 透過 細胞培養分離並養 出病毒


依據還有 這一篇文獻報告
Duration of infectiousness and correlation with RT-PCR cycle threshold values in cases of COVID-19, England, January to May 2020 separator

這篇報告除了測 檢體的 Ct值 , 也同時培養病毒 , 看病毒能不能在活的細胞內複製(造成CPE)
RT-PCR循環閾值(Ct)值與可否培養病毒密切相關。
用臨床檢體樣本接種Vero E6細胞,並在37°C,5%CO 2下孵育。每天檢查細胞的細胞病變CPE效應,直至14天
發現
所有藍色的點是能培養出病毒的, 全部都分佈於發病之前14天(發病前→發病時感染力最強)到發病後的13天之內


(1)Ct> 35的樣本中培養病毒的可能性降至8%

所以標準才訂為 Ct值35
(2)發病後10天降至6%

發病 13天之後的樣本 , 就再也養不出病毒了

所以 檢疫期才訂為 14天
否則 就算是 30天之後 , 仍然能驗到 PCR為陽性

冠狀病毒 RNA 進入細胞質中,首先將 genomic RNA 轉譯出 RNA-dependent RNA 聚合酶及一些與病毒 RNA 合成有關的蛋白,形成之聚合酶便以 genomic RNA 為模版製造負股 RNA 。
負股 RNA 便可複製出genomic RNA 及轉錄出一組(約 5-7 個)具有相同 3’ 端 subgenomic mRNA(nested set of subgenomic mRNA),其在 5’ 端也都有相同的 leader sequence,此種不連續轉錄方式(discontinuous transcription mechanism)也是冠狀病毒的一大特性。
多數 subgenomic mRNA 僅在最接近 5’端的開放讀碼區基因會被轉譯為蛋白質(M、N、E、S 蛋白等)。


檢測到sgRNA(能做出外殼 Spike protein棘蛋白) , 表示能夠合成出能嵌合人類細胞的Spike protein棘蛋白 。←做病毒外殼的是另一套 sg-mRNA

沒有了外殼的編碼sgRNA ? 外殼就做不好, 就無法插入 ACE2受體 , 病毒核酸RNA雖然還在? 同樣無法感染 。


Relationship between ‘symptom to test’ interval and virus isolation

There were 246 samples from 176 symptomatic cases where the date of symptom onset was known, of which 103 (42%) samples from 81 cases were culture-positive. Detection of cultivable virus peaked around the time of symptom onset (Figure 3). Median duration of virus shedding as measured by culture was 4 days (IQR: 1–8; range: −13 to 12, with symptom onset dates based on symptom recall). The culture positivit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during week 1 than week 2 (74% vs 20%; p=0.002). Ten days after symptom onset, the probability of culturing virus declined to 6.0% (95% CI: 0.9–31.2%) (Table 1). Wher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within outbreak investigations, 13 individuals who were asymptomatic at the time of sampling developed symptoms within 14 days of sampling and were classified as presymptomatic, of whom seven were culture-positiv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resymptomatic samples were at least as likely to be culture-positive as samples taken during symptomatic phases.

基本數據可以得知
(1)COVID19(SARS-2病毒) 的潛伏期大約是5.2天。
(2)感染後,前期症狀發作大約會持續5.8天。
(3)感染力估計在臨床症狀出現前2~3天就開始了,症狀出現之前的感染力最強,但在7天內會下降。
(4)5天內追查接觸者,會發現許多新感染者,但超過5天後追查接觸者,發現出現的機率很小。
Correlates of Vaccine-Induced Protection against SARS-CoV-2


如果在5天內接觸而感染上 , 5-10天就出現症狀 , 液遞免疫 IgM/IgA 抗體 於一周(7天)後出現 , IgG大約於2周-3周(14-21天)出現 , 但100天後會下降
herblee wrote:
次基因組RNA subgenomic RNA (sg-mRNA) 就是證據
您以為病毒性的疾病是給抗病毒藥物治好的嗎 ? 不是 , 醫院只是提供支持療法 , 讓病人維持到能自己產生出中和抗體 擋住病毒 ,以及發展出細胞免疫殺滅病毒 ?
還是以為產生了抗體? 我以壓制住病毒?

一般病毒驗到 RNA 這種遺傳物質 , 表示有感染能力 , 但冠狀病毒不是
因為 冠狀病毒並非 連續複製 , 而是分成二個階段
冠狀病毒除了也會轉錄本身的 RNA , 也會轉錄出一系列較小片段的次基因體信使核糖核酸(subgenomic mRNA)。這些sgRNA也會利用細胞的蛋白質合成系統,做出病毒結構所需的棘(S蛋白)、膜、套膜和核鞘蛋白。←做病毒外殼的是另一套 sg-mRNA
冠狀病毒使用二套系統來複製
複製 病毒核酸 和 複製 病毒外殼 是兩套系統
如圖所示

這一篇
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6/11/20-3219_article
SARS-CoV-2 Virus Culture and Subgenomic RNA for Respiratory Specimens from Patients with Mild Coronavirus Disease
發現通過RT-PCR檢測病毒RNA並不能證明存在傳染性病毒。分離培養病毒(CPE)是更好的傳染性指標。
從香港35位患者的68個標本中分離出病毒。在症狀發作後的不同時間收集病毒樣本。
還檢查了那些病毒載量> 5 log 10的標本,以檢測次基因組RNA (Subgenomic messenger RNA (sgRNA))

所以, 這一篇的結論是
世界衛生組織最近修訂了指導方針 , 感染COVID-19的患者從隔離釋放(即出現症狀後10天和 大於等於 ≥ 3天以上沒有症狀),但這些準則並不區分輕,重症患者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輕度或中度疾病的患者在症狀發作後8天的傳染性可能較小。臨床康復且未免疫受損的輕症患者,只要不是進入有其他高度易感的人群(例如老年居家照護),則可在症狀發作後 , 大於等於 ≥ 9天退出收容。

我問你"病毒老化""老嫗病毒"出處
就直說名詞是你發明的就好
貼一大段都是在解釋名詞

香港這篇早就看過了
樣本數只有35人,沒有做假說檢定
只單純歸納數據認為8天後沒有感染力
而這區區35人中就發現兩個是黃點例外
yellow indicates culture positive and sgRNA negative

35人就有兩個例外,在成千上萬的大量案例會有多少例外?
你如何認定在大量案例中,病毒8天後無感染力仍然成立?
電話蟲 wrote:
所以不是說了兩黨都玩...(恕刪)


扯什麼兩黨…

民進黨不是完全執政嗎?

難道還要在野黨負責?

是誰在大力自宮中華民國?

民進黨敢做不敢當啦,當人民都看不出來喔?
Panchrotal wrote:
香港這篇早就看過了
樣本數只有35人,沒有做假說檢定
只單純歸納數據認為8天後沒有感染力
而這區區35人中就發現兩個是黃點例外
yellow indicates culture positive and sgRNA negative

35人就有兩個例外,在成千上萬的大量案例會有多少例外?
你如何認定在大量案例中,病毒8天後無感染力仍然成立?


很簡單 ,因為您只看 離群值(outlier) , 這不是統計上能確信有顯著差異的數字
同一天驗到sgRNA 也培養到病毒的紅點 ,是黃點的三倍

在疾病一開始之初, 中央疾管署 由發病病患去追蹤他周邊的相關接觸者 。 追蹤過1818名相關接觸者 , 接觸者當中有22人被傳染, 全都是在5天之內被傳染。 台灣的病例當中, 5天後造成感染的病例數 是 0 人 。
超過 5天之後接觸 ,......造成感染的病例數 是 0 人
台灣最早把這項資訊提供給全世界
這就是為何在海上 30天的盤石艦, 抓到"核酸" , 卻沒有傳染出來 , 而阿公店, 葡萄家族, 夜唱團 , 養生店抓到"核酸"會傳染出來?

因為接觸通通發生於 5天之內

要不要看一下WHO 怎麼說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criteria-for-releasing-covid-19-patients-from-isolation

patients whose symptoms have resolved may still test positive for the COVID-19 virus (SARS-CoV-2) by RT-PCR for many weeks. Despite this positive test result, these patients are not likely to be infectious and therefore are unlikely to be able to transmit the virus to another person.
症狀已緩解的患者可能通過RT-PCR檢驗到COVID-19病毒(SARS-CoV-2)陽性達數週。儘管測試結果呈陽性,但這些患者不太可能具有傳染性,因此不太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另一個人


當前對傳播風險的了解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ransmission risk

通過分子檢測(通常是RT-PCR)檢測到病毒RNA的存在,可以確認感染了導致COVID-19的病毒(SARS-CoV-2)。病毒RNA的檢測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個人具有傳染性並且能夠將病毒傳播給另一個人。決定傳播風險的因素包括病毒是否仍具有復制能力,患者是否有症狀(例如咳嗽,可傳播感染性飛沫)以及與受感染個體相關的行為和環境因素。通常在感染SARS-CoV-2後5-10天,被感染的個體開始逐漸產生中和抗體。這些中和抗體與病毒的結合有望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Infection with the virus causing COVID-19 (SARS-CoV-2) is confirmed by the presence of viral RNA detected by molecular testing, usually RT-PCR. Detection of viral RNA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a person is infectious and able to transmit the virus to another person.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ransmission risk include whether a virus is still replication-competent, whether the patient has symptoms, such as a cough, which can spread infectious droplets, and the behavior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ected individual. Usually 5-10 days after infection with SARS-CoV-2, the infected individual starts to gradually produc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Binding of these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the virus is expect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virus transmission.

在患者症狀發生前後或疾病發作的前5天中,估計的傳播風險最高
, and the estimated risk of transmission was highest at or around the time of symptom onset and in the first 5 days of illness.

https://www.who.int/news-room/commentaries/detail/transmission-of-sars-cov-2-implications-for-infection-prevention-precautions
When do people infected with SARS-CoV-2 infect others?
感染SARS-CoV-2的人何時會感染他人?



病毒RNA的檢測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個人具有傳染性並且能夠將病毒傳播給另一個人。
Detection of viral RNA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a person is infectious and able to transmit the virus to another person.
James.Yan
很脆弱的假說認定
chiashin
美國、歐洲打了多少BNT疫苗? 香港的BNT是德國直送的歐!
herblee wrote:
很簡單 ,因為您只看 離群值(outlier) , 這不是統計上能確信有顯著差異的數字
同一天驗到sgRNA 也培養到病毒的紅點 ,是黃點的三倍

35個就有兩個例外,比例不算小
放在一萬病例中可能有五百例外
8天後無感染力只能算Hypothesis
是否真的如此...多大機率能成立
至少做個Hypothesis Test
herblee
拿不可信的 的離群值(outlier)放大 , 會偏離 可信數字更遠
蔡政府寧可老百姓枉死,也不願跟代理商買疫苗救命,真把人命看的太賤了。
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
防疫破口部的老鼠們,要還是不要?乾脆一句,別躲貓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