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不默而生 wrote:
>能源局強調,台灣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制定,是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 9 條規定,
>由經濟部邀集相關領域專家組成審定會,公正評估各項成本及售電量等相關參數後,
>審定合理躉購費率,2018 年躉購費率一度 5.8498 元,
>與德國前 12 年費率一度 5.1156 元、英國平均履約價格一度 5.7246 元相當,
>並較日本一度 9.8316 元為低,尚符合國際價格區間。

>風電第二階段競標開標6月底出爐,開出2.2至2.5元的破盤價格

低價得標?
1.8台幣/度?

台灣都開標了,你還在1.8台幣/度你lag了幫不了你
這不就是之前站上不少人在罵的
多的你貼嗎


德國最新收購價, 看到了嗎??

要幫你介紹眼科嗎??

離岸風電的先進國, 就丹麥, 德國, 英國這幾個. 參考他們目前的發展, 作為台灣日後的願景, 這樣也不懂??

第一階段的合約, 要求國產化, 技術移轉, 也就是含學費的意思, 自然比較貴.

第二階段開放競標, 喇滴賽的不就來了嗎??

德國2012年收購價還在14.5歐分/度, 才五年時間, 廠商就自相殘殺降到4.66歐分/度. 不就證明了開放競爭 = 低價保證了.

==========

Germany’s zero-cent bid heralded what appears to be a cascade of cost degression in offshore wind power, with the Netherlands pressing ahead with a full zero-support tender, and France and Denmark making plans to adapt their auction systems accordingly. The fall in support costs, down from 14.5 eurocents per kilowatt hour (ct/kWh) in Germany in 2012 to an average of just 0.44 ct/kWh in the first auction, has helped to establish offshore wind as a solid power supply. Although average support in the second auction bounced back up to 4.66 ct/kWh, partly due to specific constraints in this auction round’s rules, the increase in zero-support bids in Germany confirmed the impression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matured.
牛奶伯 wrote:
德國最新收購價, 看到了嗎?? 口哨

要幫你介紹眼科嗎??


討論台灣風電價格會被廠商將建設成本、風險和利潤轉嫁

卻引用德國最新收購價,而不是以剛開標不久的台灣價錢
你能去買德國當地的風電到台灣嗎

還敢說
基本的商業法則都不知道

所以台灣未來買風電每度到底是多少錢?

牛奶伯 wrote:
圖都給你了也不會看, 繼續給政客操弄吧...(恕刪)


哈哈!扣帽子、好害怕喔

連德國再生能源政策都傻傻搞不清楚、再假掰啊

牛奶伯 wrote:
台電出資, 成大寫的論文, 你三言兩語就全面推翻啊.

那麼厲害就去成大踢館, 把成大的招牌摘回來, 鄉民再來幫你拍拍手...(恕刪)


阿伯,你自己去看p.41 圖2.5 左邊那部分

10m 儀器的安裝位置

就已經很清楚的說明 10m 為何會跟 其他高層不一樣

不用去打臉成大

因為成大很忠實地呈現數據

牛奶伯 wrote:
德國2012年收購價還在14.5歐分/度, 才五年時間, 廠商就自相殘殺降到4.66歐分/度. 不就證明了開放競爭 = 低價保證了 ...(恕刪)


阿伯,政府只要開放中國船機入台工作,不用5年,1年就可以殺到4.66歐分/度

fish_fish wrote:
阿伯,政府只要開放中國船機入台工作,不用5年,1年就可以殺到4.66歐分/度



請問中國對離岸風電的躉購價是?

fish_fish wrote:
阿伯,你自己去看p.41 圖2.5 左邊那部分
10m 儀器的安裝位置
就已經很清楚的說明 10m 為何會跟 其他高層不一樣
不用去打臉成大
因為成大很忠實地呈現數據



如果10m的風速不準確
只好看高掛的那幾個

stunmaker wrote:
感謝提供資料,難怪今年的圖異常平穩,
原來是既不能偏低也不能太高,
看來台電調配這些數據也是有一手哈哈...


未來台電操控備轉率的機會應該還會很多
2023年後 中火1~4號機組 也會來這招

若2023年中火天燃氣機組上路 賴清德: 4座燃煤機組退場

話說最近一堆事件, 台電的今年1月修訂的電源開發計畫已經被弄得面目全非了
如中火兩台燃氣電廠往前提了一年
深澳不建了
興達電廠是否要延役?
等等...

等新版開發計畫出來, 您的資料可能得大修了

過客4112 wrote:
未來台電操控備轉率...(恕刪)


怪怪的
台中舊1234號機不是要做空汙改善工程嗎? 要做到2020年
結果改完直接變成備援機組?




stunmaker wrote:
怪怪的
台中舊1234號機不是要做空汙改善工程嗎? 要做到2020年
結果改完直接變成備援機組?


我下午也有想到這事
只能說, 碰到政治錢都不被當作錢了

2020年是因為有空汙標準的deadline,
所以必須在那個期限前改善完成,否則不能商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