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適合台灣的發電方式就是建天然氣發電廠

ddcatt wrote:
同樣的理由,台灣正是...(恕刪)



能量不會無中生有

北部每平方公尺的日照最大大概就是1000w左右 或著更高一點 但是應該不會超過2000w

以日照時間(每平方公尺大於120瓦)來說 台北只有1600小時 南部多一點2000~2400

拿核一的636MW來說 效率給你算50% 這邊暫定每平方公尺500w

也要12.7平方公里

636000000/500=1272000=12.72

整個台北市好像不到300平方公里? 加上蓄能設備好了

365x24=8760小時 但是有日照的時間只有1600小時(其中有一部分的時間僅超過120w)

一樣抓寬一點 算六倍好了

一座核一有兩座反應爐 所以要在乘上2倍

12.7x12=152

至少要蓋掉半個台北市在說

而且我已經算的非常非常寬了 實務上效率只有16% 經過轉換損耗效率至少打八折

儲蓄電廠 也只能有6~7成 給你蓋到新北市去應該都還不夠補

Carter0625 wrote:
看到這裡無言~~人民...(恕刪)



我的意思您可能誤解!

我說的是,假如公司虧損,股東應該是要增資或者再自行購買公司股票,而台電的做法是虧損並非國家再拿錢出來投資,而是靠調整全民電價的方式應應。

ddcatt wrote:
台灣正是因為地小人稠,
別的國家爆一個核電廠,大不了一個縣不要住人,
比起來,台灣一旦出事,還真的不知道要撤到那裏去躲。...(恕刪)


這就有點危言聳聽啦 !

核四不是車諾比 ! 事實上即使是福島核外洩事故 死亡的人數是0人 ...


車諾比用的是軍民兩用反應爐 , 前蘇聯用來生產核武原料用的 ... 所以其構造及運作方式

與西方反應爐完全不同 !!!


這也就是為何同樣核事故, 車諾比與三里島及福島所造成後果有這麼大差異的原因 !!!

當然, 除非你能證明台灣政府有偷偷改裝核四機組生產核武原料, 要不然以物理條件來說,

核四是不可能重演車諾比的 ~~

ddcatt wrote:
同樣的理由,
台灣正是因為地小人稠,
別的國家爆一個核電廠,大不了一個縣不要住人,
比起來,台灣一旦出事,還真的不知道要撤到那裏去躲。
現在台灣對於綠能的論述停在過去階段,
甚麼需要大面積建設太陽能板、風力等等,或是綠能不穩定...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有更便宜的電力來源,
所以對於綠能的研究開發一點都不積極,
其實綠能本來就不必是主力,
再說太陽能板在大樓屋頂就能架,直接併入市電,連傳輸損耗都省了,又不是要蓋太陽能發電廠...
而一些耗能的工業,只要做一些改良就能有效節電,相關研發各國都在做,
其幅度可達十幾個百分比,
台灣還停留在關燈、冷氣28度這種幼稚園等級的節能概念上頭......(恕刪)


先不說您對核能發電的了解還處在初心者階段,

核電廠不會爆炸,這是不需要討論的物理學問題,不該成為懼怕核能發電的理由,

核能發電唯一的潛在風險是輻射,在風險評估上,

核能發電避免風險的措舉顯然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發電方式都要完整,

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種建設都會有風險,不可能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建設

但不代表無法百分之百安全的核能,就百分之百不能使用

第二,能源產業在政治上的包袱,和民生經濟上的背負的責任也顯而易見,

並不是說便宜電價消失,綠能發展就會突飛猛進

或許廢核之後的能源轉型是個最佳契機,但前提是其轉型過程可控,

且全體國民、商界、經界、政界,皆能持有相同的思維與目標,

願意承擔能源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及工業的陣痛刺激,

以及願意負擔轉型成功前不可預期的杯葛力道、政治包袱、電價攀升、污染增加等等問題,

這顯然是傾全國之力來做一場「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能夠成功」的能源轉型實驗,

或許德國正在做,但能源轉型對現有經濟體的破壞,也讓德國政府正在面臨沉重的反對壓力,

若站在風險評估的角度上,成功的利益固然龐大,但失敗的代價也成正比,

如果能源轉型的衡量標準與看待核能發電的衡量標準一樣,這場實驗在台灣根本不該被考慮,

因為相較於德國這種歐盟經濟體大國,台灣面對風險的承擔能力顯得不堪一擊!!

Jason kid wrote:
核能發電避免風險的措舉顯然比地球上任何一種發電方式都要完整,

世界上任何一個產業、任何一種建設都會有風險,不可能有百分之百安全的建設

但不代表無法百分之百安全的核能,就百分之百不能使用...(恕刪)







1987年巴西戈亞尼亞醫療輻射事故


1985年,巴西戈亞尼亞一家私人放射治療診所搬遷至新的經營場所時,沒有帶走銫-137源。這個

內裝輻射源的遠距離放射治療裝置未加任何保安措施,留在原地大約兩年後被兩個揀破爛的人發

現。他們把這個裝置拿回家,企圖拆除源組件並拉開源的密封容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沾污了

自己、數千其他人,以及周圍的城市和環境。4人於4周内死亡,其他許多人嚴重受傷,應急響應

和房屋、建築物和場地的清理工作持續了6個月,對10多萬人進行了輻射照射監測,其中將近300

人受到不同程度的銫-137污染。





此次醫療輻射洩漏事件中死傷人數遠超過福島核事故 ... 由於一般來說醫院對地震的防護往往

不如核電廠 , 不知台灣這些被媒體及背後財團洗腦煽動的反核人士這次反完核四後會不會把矛

頭指向反醫院呀 ~~
Jason kid wrote:
不是微量,燃煤發電的...(恕刪)



沒錯 !!


ENJOY HTC SENSE wrote:
我的意思您可能誤解!
我說的是,假如公司虧損,股東應該是要增資或者再自行購買公司股票,而台電的做法是虧損並非國家再拿錢出來投資,而是靠調整全民電價的方式應應。


你這次說的是對的~~

但台電是被制衡的國營企業~~

無法像民間企業隨心所欲~~~

要是他民營化~~

就跟現在的中華電信無敵~~

因為資源都在他那邊~~~

你知道被制約的國家機構有多慘~~

裡面的技工每天沒事做~~

薪水最高~~

勞保最高~~

不能開除~~

民間企業可以這樣嗎??

所以不要再拿國營比民間了~~

公務員滿身責任~~

薪水又低~~

工作量又大~~

你要是能力好的話~~

考進去試試看~~

就知道死~~

我很多台大同事考進去~~

沒一個月就離職了~~

公務員真不是人幹的~~

不過我還是想拚~~~

至少不用有失業問題~~

這微薄的願望~~

也好像快被打破了~~

勞工都希望公務員失業~~

結果勞工自己失業就開始該~~~

這叫共業~~
Jason kid wrote:
核電廠不會爆炸,這是不需要討論的物理學問題


話要說清楚,
核電廠不是不會爆炸,核電廠是不會核爆,
車諾比和福島都是氫氣爆炸,兩者都不是核爆,
也不是因為車諾比有用來生產核武原料用才會爆炸.
福島事件驗證氫氣在事故後的滋生,不應該再像車諾比事故般被忽略,所以全世界各廠都在追加各項措施.




Jason kid wrote:
先不說您對核能發電的...(恕刪)

核電廠很好沒錯要問的是...高階核廢料塞滿之後(核123),下個地方要塞哪??
蓋個風力發電都該該叫了,高階核廢料存放我看不搞出些人命是沒辦法安置的~
Why so prestigious?
蔥油餅大叔 wrote:
至少要蓋掉半個台北市在說...(恕刪)


我就先不深究您的計算過程,
但是蓋掉半個台北市,
以台北建築的密集程度,
如果每棟房子的屋頂都裝上太陽能板,
政策、配套做出來,
鋪上半個台北市的面積似乎也不是那麼難達到。
尤其台灣用電尖峰一直是夏天開冷氣造成,
這時也是太陽能發電效率最佳的時刻。

趁核一二三還沒退役,
把這些電拿來製造太陽能板,
換個方式換來永續的能量來源吧。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