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afinwe wrote:
依照陳的描述,他認為要的是技術,不過這還要官司打了以後才知道,鏡報其實有遠端視訊訪問陳,看他的描述公司尚未正式營運就要關閉...(恕刪)
由報導的訊息
報導:
1. 陳宇銘在2015年11月先集資1,200萬美元買下旅遊網路技術平台Airfasttickets。
2. 透過高盛香港公司,認識中國海航集團執行長譚向東,兩者成立新公司Travana。
3. 根據雙方簽約內容,中國海航資金按照公司績效分批到位,中國海航取得8成股權成了大股東,其他1成是員工認購、另1成股權則歸屬陳宇銘等創辦人。
—> 技術不是陳開發的,是買來的。
—> 中國海航和陳宇銘一起成立新公司Travana,取得8成股權,等於技術已經被海航擁有。
報導:
1. 在陳宇銘找來全美線上旅遊網站的頂尖團隊努力子下,Travana推出線上旅遊網站Janbala.com,整合中國海航原有的航空、旅遊資源外,也結合公益提供特製行程,「中國海航與我們雙方目標,是2、3年間做到全球前6大旅遊網站。
2. 未料投資不到一年的中國海航卻突然翻臉,「他們在網站成立後就取消行銷預算,網站上線4個月,公司營運才剛上軌道,竟然要求我裁員約1/4員工。
3. 陳宇銘急得找中國海航高層溝通,2017年2月14日,他終於跟譚向東見上一面,結果換來的是一句:「沒有達到營運目標,是否要走人?」
—> 網站開始營運,4個月後海航認為沒「沒有達到營運目標」。
—> 網站平台和實物商品不一樣,「寫程式」的開發團隊來開發維護,別人無法接手開發維護,解散團體等於之前的投資血本無歸。
再由網站https://www.glassdoor.com/Reviews/Travana-Reviews-E1353954.htm的員工留言,
1. 對於 CEO 陳宇銘等管理層的管理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批評。
2. 專業員工不斷流失。
—> 比較像海航對於投資的結果不滿意,決定認賠結束。
基本上,我認為是海航認為投資沒有達到效益,解僱陳,認賠結束營運,而陳持不同看法,
這不是說 Janbala.com 的好壞,而可能是和海航的需求不合,也許海航的判斷正確,或者海航不了解旅遊市場誤判,
就看看後續官司,海航在結束公司的步驟流程,有無照合約和法律的規定走。
看到網路上 Janbaba.com 的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