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蔡英文論文一些技術性疑點的反證

在這個01上認真, 你就輸了,
01 大家都宋世儏, 為了自己立場辯駁,

講這麼多,
這裡的讀者就算願意看完然後理解你說的,
也只是為了能找出辯駁你的方法

存在網路另一頭的人們, 立場會因為你努力的講道理,給証據, 就改變立場嗎?

如果會...
你可以認真考慮
創立宗教 或 當個候選人
我推前者, 比較好賺,

最後... 還是給認真的態度推一個.
我以為01都是看大家練肖微的,
沒想到很小概率還是會有水準的文章

請讀者暫時放下立場, 姑且不論內容是否和你立場違背,
文章邏輯, 表達, 和查証, 真的有水準.
不論立場是什麼, 發文可以多一點這種水準的話,
01會更好一點..
turtlins wrote:
6. 她比蔡英文還像傳真影印,也有黑邊。...(恕刪)


這位 power 小姐的論文應該是影印的沒錯,影印是當時複製文件的唯一方法。

但「傳真」你是從哪一點看出來的?我 30 年前就開始使用傳真機,實在看不出有哪一點能判斷這是傳真的?最底下有彩色照片,有沒有看到?當時可沒有彩色傳真機。

另外「比蔡英文還像」?你是看過蔡英文珍本?不然怎麼知道的?
turtlins wrote:
第一,關於您的第5點...(恕刪)

你不只要交一份論文給圖書館,你還要印五份學術機構的,現在交出來的是缺頁的。
他的論文有被引用代表他有繳到學術機構。
蔡英文就是大家都找不到,論文缺頁+學術機構找不到、圖書館是2019年7月才上架、沒有指導教授簽名和口試委員簽名,這是所有一槍斃命證據綁在一起,這已經不是挑小瑕疵了。
以蔡英文年代博士讀個7年以上的多的去了⋯⋯
如果蔡英文真的有繳圖書館不見跟學術機構要也是有的,怎麼搞了一本有缺頁的?
寫太多了,懶得看,目前論文上的疑點,連在台灣唸個碩士,論文都不會那麼誇張,缺頁沒簽名..bla bla,反正啊!
1.讓獨派繼續打論文議題,但小英請撐住
2.其他非綠民看戲就好,選完再好好查查

turtlins wrote:
雖然明知寫這種東西一...(恕刪)
turtlins wrote:
第一,機率是這樣應用...(恕刪)

對,機率就是這樣用的,你不知道嗎?

請問量子力學由哪一點告訴你機率不是這樣用嗎?

你舉的Power小姐雖然算誇張,但是比起世紀論文來說,應該還是望塵莫及。

至於網路上可下載的版本沒有口試委員簽名頁是有可能的,不過這並不代表其實體裝訂本沒有口試委員簽名頁或學校沒有另外留存口試委員簽名頁,所以這點尚有待查證。

有鑑於您的調查功力真的傑出,煩請再次協助舉證以下重大瑕疵有"同時"發生在任何一本LSE的獲頒學位的博士論文上

1. 博士論文沒有指導教授(您提出作為not available例子的Morris, Timothy其指導教授是Marsden, David)
2. 畢業當年沒有繳交博士論文到LSE圖書館與國家圖書館(破紀錄的35年後繳交這件事我就不計較了。)
3. 博士論文找不到口試委員簽名留存文件(目前連口試委員是誰都毫無脈絡可循)
4. 博士論文有兩個作者(這本2019補交的論文,LSE一開始有揭露這個雙作者的事實,可惜目前已被改掉了。話說supervisor可以幫學生寫論文?)
5. 送交館藏版的博士論文的"第一章"可以有5頁(含以上)連續缺頁。(缺一頁已經算是重大失誤,連缺六頁的論文還能夠送給口試委員看....)
6. 博士論文打字錯誤用"劃掉"修正。(劃掉修正通常只見於草稿校稿,用塗白後手寫修正或者直接手寫補充的,都比起劃掉修正情節都算輕微很多)
7. 博士論文出版10年以上,全世界只有唯一一本公眾可以閱覽的紙本複製品,無電子複製版,限閱,禁止複製與引用

至於今天童律師提的整本論文標題為"Unfair trade practices and safeguard actions",然後內文沒有章節是在討論"safeguard actions"這種內行人看出來的瑕疵我就不追究了。

然後同時蒐集這麼多重大瑕疵的論文,LSE還能夠臉不紅氣不喘的授予博士學位,我也真是醉了。
這些綠營在辯護的,蔡英文這種繳論文的方式,在台灣哪一間學校可以過? 舉一間給我聽看看。你當現在是在頒榮譽博士嗎?
感謝比奇葩小姐更離奇的
還真是佩服,personal copy 也能喇這麼多,
turtlins wrote:
第一,
關於您的第5點,Gammer的論文這部分,您說得完全正確,所以他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別交了兩次內容、名稱不同的博論。我會把這個部分標色並補充說明您提供的指正,非常感謝。

turtlins wrote:
那麼,關於Ed. Whitcomb,您有什麼看法?我在LSE圖書館、LSE論文網、EThOS都查過,沒有查到相關資料。

Gammer新版論文是改寫過的,書名也不同,所以新舊版copies算不同items,目前都有登錄。Whitcomb在杜克大學重新出版的論文內容並沒更改,那圖書館當然有可能以新版copy取代舊版copy。邏輯上你不能因為現在只看到1979年新版論文就推斷他1970年不曾繳交過論文。假設電影圖書館目前只能找到2019年數位修復版的"亂世佳人",你不能據此推斷圖書館從來不曾擁有過1939年版的"亂世佳人"。
turtlins wrote:
第二,
關於您的第1點,您是根據什麼認為Creation Date不是論文首度登錄日、論文繳交日,而是目前這份論文的印製日期?

這個我不大可能從高中英文開始講解,請你先思考一下publication date及creation date中publish和create的受詞到底是什麼。然後去查圖書館登錄每一項的明確規範,不是可以隨便讓每個人照自己意思胡亂解釋的。例如根據UNT(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圖書館對creation date登錄的規範如下:
Creation date for this kind of item is the date or range of dates when: the text was published or printed.
而圖書館員登錄creation date的依據(information sources)如下:
title page/copyright page/cover or inside cover page.
所以當然是看出版品何時印的,怎會是何時登錄或何時繳交?
turtlins wrote:
而且恕我駑鈍,不太懂區分這兩者的區別,意義何在?

如果照你這說法,那為什麼現在要把蔡英文的2019年當作她的首度登錄日期、論文繳交日,而不是當作她目前這份copy的印製日?

creation date登錄的2019本來就是指圖書館現在那份copy是2019年印的,有何問題? 大家都知道是蔡2019年6月底才傳真過去在英國印的。
有人質疑是2019年才登錄,根據的是有人2019年6月之前去查查不到,也就是之前沒登錄,之後才登錄啊。又不是只根據creation date。
turtlins wrote:
如果如你猜想,Whitcomb在1970年交了一份原始論文,但圖書館後來收了1979年印製成書的這份,取代1970年那份,那1970年那份怎麼了?去哪了?

1939年版"亂世佳人"的拷貝怎麼了? 去哪了? 圖書館如果買了新印的三國演義,那破舊的三國演義去哪了? 下架了。有可能銷毀了,有可能當廢紙賣了。誰知道? 去問圖書館才知道。
但如果你現在上網查詢當然只查到現有新印的三國演義item。已下架銷毀的你現在上網查得到嗎?
turtlins wrote:
如果1970年有交,1979年又交一次,不是應該像Gammer的例子,留下兩份論文的記錄並列?

網路上查詢列出來的就是目前館裏有登錄的,不是什麼歷史紀錄。
Gammer那個查詢結果不是什麼"留下兩份論文紀錄",而是圖書館裏現在新舊兩份論文現在都有保留登錄,因為他改寫過。如果不是因為他改寫,他的查詢結果很可能就會看起來類似Whitcomb現在這樣而被你不斷把重新出版論文誣指為事後補繳論文,事實上你也的確誣指過Gammer,還好你被抓包了。
Whitcomb沒改寫,如果圖書館以新代舊,那現在就只登錄新的,舊的若已下架那現在就沒登錄,你就查不到,又要從哪裏去看什麼"登錄資料"?
但Whitcomb的論文查詢標題年份是1970.1979兩個都有,就像Gammer的是1989,1994兩個都有一樣。Tsai的卻只有2019。
turtlins wrote:
既然沒有1970年那份的記錄,我們憑什麼主張當年他有交?如果可以這樣主張,那蔡英文是不是也可以主張當年他有交,只是圖書館沒有留下記錄,現在她補繳一份,就像Whitcomb在1979年補繳一樣?
反過來講,如果質疑圖書館沒有1984年的繳交記錄,就代表蔡英文在1984年沒交過論文,那不是同樣也應該認為Whitcomb在1970年也沒有交過論文?

如果是Whitcomb在1970年確實有交館,也有登錄,只是後來論文不見了,登錄資料也消失了,那為什麼這種情形不可能發生在蔡英文身上?

第三,
您在第2點主張,creation date當然是後來出版那份copy的年份,跟圖書館何時首度登錄該論文無關;

您在第3點主張:不能因為圖書館內有新版copy就推論他們"拿到學位時沒有馬上繳交論文給圖書館"。

turtlins wrote:
這兩點不正好可以拿來為蔡英文辯護?為什麼因為蔡英文現在的Creation Date是2019年,就推論這是圖書館首度登錄該論文的日期、她拿到學位時沒有馬上繳交論文給圖書館。

只有你才把creation date當成登錄日一直在那邊夾纏不清吧。不要把你自己的菜英文投射在別人身上。其他人質疑的是為何2019年6月之前去查查不到有登錄。
turtlins wrote:
所以,Whitcomb依然是一個反證,要消除這個反證只有兩個辦法:找到W在1970年的論文登錄資料,或是指控W當年論文沒有通過口試、沒有拿到學位,1979年補繳不能算數。

條件完全不類似如何反證?
1. Tsai在2019年6月之前有人去查結果查無登錄,你要類比Whitcomb的話,請問你有沒有在1979年之前曾經去查到過當時Whitcomb沒有登錄? 有的話再來說。
2. Whitcomb論文是在1979年由別所大學再次出版且內容相同,館藏以新代舊極有可能。請問Tsai的論文總共正式出版過幾次? 是否在2019年有交由其他大學重新出版? 圖書館2019年是以新代舊嗎?
3. 圖書館查詢的論文標題Whitcomb的有1970,1979兩個年份。Tsai的只有2019。這點也大不相同,為什麼?
4. 能否從Tsai的同屆畢業同學中去找反證? 條件最接近。據說106人畢業時只有某一人的論文是not searchable。不要專挑那些有重新出版論文的來混淆視聽。你找到的兩個所謂"反證"都是重新出版論文的你還看不出來問題在哪? 真以為那只是巧合? 其中還挑到一個因為改寫所以舊版論文還在圖書館的被抓包。Tsai畢業時有無繳論文給圖書館我不知道也不在乎,但請別昧著良心把重新出版論文的Gammer和Whitcomb誣指為補繳論文。

turtlins wrote:
對了,W本人應該還健在,是加拿大人,可以找來當活見證。...(恕刪)
歡迎趕快去找,不要躲在這裏污衊他。

終於看到蠻用心在幫解的一篇文!

 

一~不是唯一~~~

 

二~不是唯一~~~

 

三~不是唯一~~~

 

四~不是唯一~~~

 

...、不是唯一~~~

 

N~不是唯一~~~

 

但是~

 

這麼多個不是唯一竟然都集合在一起~這可是唯一的唯一!

 

請再寫一篇來看看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