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呂副總統記者會上劉重義博士所提疑點的反證(附帶駁一下彭主播)

關於打字問題,童溫層已指出
國圖論文第252至298頁共46頁
與蔡英文在「政大法學評論」第27期投稿的《國際貿易中國內市場之保護-GATT第十九條,VER及MFA》文章內容一模一樣
所以這46頁產生於83年沒有疑慮
想要比對字型、字距...甚至用字習慣、文法...等問題,就可用這46頁做為基準
看看論文其它部份能不能找出破綻
國圖的論文內容應該不是重點,因為那不是博士論文。

LSE那本聲稱取得LSE博士學位的論文才是重點。

應該要先比對兩份之間的差異,先確定這兩本是不是同一份。


蔡就是怕大家都去LSE,現在LSE還可以裝聾作啞,如果一群人控告LSE,LSE就不敢說謊也不敢不澄清蔡有沒有博士論文,有沒有博士學位,現在是圍魏救趙,放一份草稿到國圖,轉移大家注意力到國圖這一份草稿,這樣大家就不會逼LSE說清楚講明白了。
turtlins wrote:
我也是這樣覺得。真的沒有刻意找,隨便抓一頁,就可以看到一堆間距不等的例子。...(恕刪)

這張是電腦打的,因為:
1.圖中紅線畫特別長的,就是句點後開頭大寫字母的空格,是傳統正規打法→空兩格
並不是現在的一般打法→空一格,其他的也許是版面設定,或是有意或不小心按兩次
空白鍵,不要搞錯以為是打字機打的造成字距大小不一。
2.電腦打的左右會對齊,是指單行的每個單字字距會均等,所以每行字距不會都一樣。

這張則是一般打字機打的,因為機械動作一致,所以每行字距都會一樣,
且因金屬字模撞擊效果,打出來的字有立體感。

但打字機有左右對齊功能的(justified format),沒看過機器也沒看過人使用,
就網路所找的樣本,看來字距也差不多大小。
newmannew wrote:
1.圖中紅線畫特別長的,就是句點後開頭大寫字母的空格,是傳統正規打法→空兩格,
並不是現在的一般打法→空一格,其他的也許是版面設定,或是有意或不小心按兩次
空白鍵,不要搞錯以為是打字機打的造成字距大小不一。


扣掉句點後面的大空白,依舊有處於同一行的空白寬度不同的情況

newmannew wrote:
2.電腦打的左右會對齊,是指單行的每個單字字距會均等,所以每行字距不會都一樣。


你確定是平均字距而不是平均空白寬度? 你要不要再去確認一下?

newmannew wrote:
但打字機有左右對齊功能的(justified format),沒看過機器也沒看過人使用,
就網路所找的樣本,看來字距也差不多大小。


https://youtu.be/7ve5JnTUzvo?t=553 有示範左右對齊功能
影片是在 194x 年拍攝的,打字機的各種功能都介紹了一下
他奶奶的熊勒 wrote:
這人的任務是帶風向與打煙幕彈


你這邏輯很妙。

某甲指控某乙犯某罪,但找不到直接證據,於是找了十項疑點,認為根據這些疑點可以合理懷疑某乙犯了某罪。

於是某乙針對這些疑點一一反駁,證明有很多人也有這些疑點,但那些人並沒有犯某罪,可見有這些疑點並不代表就犯了某罪。

結果,遭到反駁的某甲很生氣,說某乙的這些反駁是在帶風向和打煙幕彈。

某甲的標準可能是這樣:我可以提出種種疑點來合理懷疑你,但你不可以反駁、澄清這些疑點。
我來講一點我做這些考證的邏輯ABC好了:

「若P則Q」這個命題如果要成立,那麼「若非Q則非P」也必須同樣成立。

範例:「有這些疑點則表示論文(學位)造假」,那就表示「論文(學位)沒有造假則不會有這些疑點」。

所以,一旦找到「沒有造假但有這些疑點的論文」這樣的反證,便表示「有這些疑點則表示論文(學位)造假」的命題不成立,也就是不能以這些疑點的存在來指證論文(學位)造假。

無論疑點有一項、兩項、三項或十項都一樣。

這是邏輯思考最基本的原則。
newmannew wrote:
這張是電腦打的,因為...(恕刪)


字距指的是兩個英文字母之間的距離,兩個單字之間的距離是以空格來控制的,並不是字距。
turtlins wrote:
所以,一旦找到「沒有造假但有這些疑點的論文」這樣的反證,便表示「有這些疑點則表示論文(學位)造假」的命題不成立,也就是不能以這些疑點的存在來指證論文(學位)造假。...(恕刪)


不過"有人"不斷逃避,LSE 圖書館 35 年來,都不存在蔡英文論文這個疑點!"他"也找不到任何反證。

假裝看不到,並不表示疑點就不存在!數學再偉大,邏輯再精準,也無法處理「賴皮」這個命題!
turtlins wrote:
你這邏輯很妙。

某甲指控某乙犯某罪,但找不到直接證據,於是找了十項疑點,認為根據這些疑點可以合理懷疑某乙犯了某罪。

於是某乙針對這些疑點一一反駁,證明有很多人也有這些疑點,但那些人並沒有犯某罪,可見有這些疑點並不代表就犯了某罪。

結果,遭到反駁的某甲很生氣,說某乙的這些反駁是在帶風向和打煙幕彈。

某甲的標準可能是這樣:我可以提出種種疑點來合理懷疑你,但你不可以反駁、澄清這些疑點。


你邏輯有問題。現在是蔡同學應該提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她的學位,而不是旁人去找證據來證明她沒拿到學位。

現在有人若是質疑我的博士學位,我肯定會回答所有的質疑,提出有效證據,打臉這人讓他完全說不出話來。注意:要打臉人絕對不是去法院告人!

但蔡同學拿出的證據,屢屢遭各方質疑,她也沒能再給出任何解釋。以下四點中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槍斃命。(1) 依照規定的三個圖書館都查不到她的論文,總統府方面說是全都丟失了(你信喔?) (2) 只有擺在塑膠袋裡頭供人拍照的畢業證書影印本(騙笑A,正本丟了影印本卻留下,你信喔?), (3) 只有LSE的媒體公關單位願意發函作證,其他真正的學位頒發相關單位都噤聲閉嘴 (問題很大,怎麼不找LSE的學位與文憑製作單位?)(4) 一本像樣的論文都拿不出來,拿出來的三個版本,都是錯誤百出,不可能通的過學位考試的垃圾文件!(這更讓人哭笑不得,怎麼有臉把那些文件丟得出手?是想騙那些沒有讀過碩博士的人嗎?)。

我可以接受,因時間久遠所以個人保存的裝訂論文遺失這樣的理由,但現在是拿個連論文草稿都不算的垃圾文件,這是要說明啥?
他奶奶的熊勒 wrote:
(1) 依照規定的三個圖書館都查不到她的論文,說是全都丟失了(你信喔?)


信阿,為什麼不信? 只要圖書館弄丟館藏的機率不為零,或是因不知名原因導致沒收藏的機率不為零,就是有可能發生,我甚至還懷疑是蔡主動派人去英國把那些館藏處理掉,不過只是懷疑啦,沒證據也只能嘴一下

他奶奶的熊勒 wrote:
(2) 只有擺在塑膠袋裡頭供人拍照的畢業證書影印本(騙笑A,正本丟了影印本卻留下,你信喔?)


若你說的是去 Dcard 時秀出來的那份,那放在塑膠袋裡頭的不是影本,而是 2015 補發證書的正本
另外 1984 的證書影本是為了提告兩位博士才請 LSE 提供的,要不然你以為連論文都能搞丟的蔡有可能保留這麼古老的東西喔?

他奶奶的熊勒 wrote:
(3) 只有LSE的媒體公關單位願意發函作證,其他真正的學位頒發相關單位都噤聲閉嘴 (問題很大!)


一個圖書館員跟一個發證書職員的回信被林拿來大打特打 LSE 的公信力,傻了才不改讓公關統一發表回信,要不然你以為公關單位是幹嘛用的?

(4) 一本像樣的論文都拿不出來,拿出來的版本都是錯誤百出,毫無學術價值的垃圾(讓人哭笑不得,是無恥到什麼地步才做得出這種事?是想騙那些沒有讀過碩博士的人嗎?)。

自己去翻那年代的學位論文電子檔,就會知道你以為不該存在的情況在這些博士論文中都會出現
若是懶得翻,可以去找 turtlins 發的文,他已經找出很多例子了

有沒有學術價值也不是現在的人說的算,是當時的口委說的算



建議真的想打蔡的論文,請抓緊目前最有證據的一魚多吃,以及陳學聖正在追的政大保存的證書影本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