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落後不適合現代技術和媒體?


台灣向後退 wrote:
當年美國留學,剛巧美國白人同學的弟弟在準備GRE,他就痛罵英文字太多了超難背的。...

的確,念醫學或念生物的都要背超多單字

不像中文醫學或生物名詞多半一目了然,簡單易懂

洋人學針灸就更有趣,所有穴道名稱改成編號,我真不知他們要怎樣背起來


kch008 wrote:
3. 一維的拼音語言 與二維的圖形語言 相比 實在是太落後...(恕刪)

突然想到三體小說的二維化太陽系,起因於無法破解童話故事的隱喻...
中文是以簡筆畫為底發展成的表意文字,也有人說是神的文字...
表意文字的問題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每個人的解讀不一樣!
古時寫得好八股文還能得到皇帝賞賜,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基於簡筆畫發展出來的文言文,不可避免的會是以成語及造句為主組成
到了白話文時代已經有很大的改進,不過想要將中文運用到科學領域
成為一種精確而科學的語言,就像樓上有人提到,會長到讓人看不下去!
VincentLu1021 wrote:
沒有人否定中文的藝術性及文化性,
在下也不是從英文觀點來看, 純就標題所言,
中文在現行的數位時代, 無法有效率的儲存及使用, 比英文效率差,
最明顯的差別在於 英文版的 WINDOWS 和中文版 WINDOWS 的速度差異.
在早期的 DOS系統更加明顯, DOS下使用中英要進 中文系統 (那時有倚天, 國喬等等)
進中文系統就是繪圖模式, 比文字模式效率差很多,
英文用1個BYTE (ASCII)即可表示所有字母, 中文1個字要2個 BYTE,每個中文字都要建立字碼, 及字型檔.
相較起來, 中文的儲存及使用比英文效率差很多,
不可否認, 我們使用中文習慣了, 對一個中文字能表達的意境都有體認,
中文的文學家也都用詞精簡, 但用詞精簡就會造成各自解釋, 所以中國的文字獄也是層出不窮.
我無法想像電腦是由中文為基礎發展的話, 在那個資源(RAM/CPU/MEMORY)缺乏的時代, 要如何解決...

中文需要的資源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你看看以前的智障手機
沒有多少的資源
一樣可以顯示中文 輸入中文
如果系統一開始設計就把中文考慮進去
除了字型檔大些
其他根本差不了多少
英文跟德語有一大部份是字首或字根的變化組合
並不是無關聯的字母排列組合一直增加下去⋯⋯
生物、醫學跟化學的專有名詞也是從拉丁文衍伸出來、有其含意
說哪種語言比較優越之前可能要先研究一下
我是覺得漢語不算落後但英文比較易學易用
steven.yo wrote:
成為一種精確而科學的語言,就像樓上有人提到,會長到讓人看不下去!


這部份有待商榷,
雖然沒有研究清楚,
但單以中文本身而言,
這不會是一種限制,
比如化學元素堪稱一經典.
oxygen 有沒比 氧 更精確更科學呢?
若還要探究 Oxygenium 的拉丁原意,
其實也是落落長的: 成酸的元素.
合成一個新字, 是否代表比較精確而科學,
恐怕不能用科學來證明.

上述指的是單以中文本身而言,
但進入電腦時代,
我們就很難用新造中文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了.
(這是現在, 未來若真正雲端化, 這問題其實將成歷史)

另一種情況是, 我們似乎也不適應一字多義的方式,
比如說 Macro 這裡叫"巨集", 另一邊叫"宏",
先別急著取笑或爭論那一個較好, 先想兩個問題:
第一, 為什麼另一邊他們用的很順很自然?
第二, 跳脫主觀問題, 為什麼你覺得很怪?
思考了這些問題, 其實你覺得英文能清楚表達是一種迷思.
我們在生成虛擬機器實例時用了一個名詞: Provision VM
但我不清楚的為什麼有人會覺得這樣講會比中文好精確,
Provision 也有好幾種意思,
在會計裡, 它叫準備金, 你大概不知道,
只是你和 Provision VM 語境做了連結,
所以, 你覺得這樣表達很精確而簡潔.
中文當然也可以, 就像那個 "宏" 一樣,
只是你能不能接受而已.
不過我想更嚴重的問題是,
我們現在連 "巨集" 這樣的辭都造不出來了.

至於英文的過去式,
所有格之類能不能幫助你更精確的定義,
這也是見仁見智的.
如果認為這很重要的人,
你一定會喜歡德語, 法語, 乃至於他們的媽媽: 拉丁語.

emeryville wrote:
中文需要的資源遠比你想像中的少
你看看以前的智障手機
沒有多少的資源
一樣可以顯示中文 輸入中文
如果系統一開始設計就把中文考慮進去
除了字型檔大些
其他根本差不了多少


記憶體資源就是問題啊,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 記憶體算G的, 當然不是問題啊,

在以前, BIOS 只有 128/256K 的時代,一個中文點陣字型要300K, 怎麼塞的下呢?

如果你真的寫過 MCU 的程式就會知道了, 記憶體是最大的罩門,

再者如果真的那麼好設計, 為什個人電腦不使用全中文來做呢?

老一輩寫過中文相關程式的, 就知道我講的重點了.

KJI01 wrote:
這部份有待商榷,雖...(恕刪)


現在的人用現在的思考去想以前的事, 很多都不甚正確,

K大說的 "氧" , 在中文字內是沒有的, 是在清朝時為了西化及吸收西方知識,

一些有心人士所造出來的字,以利化學知識之教學,那時也造了一些元素週期表的字.

下有簡說:
http://wechat.kanfb.com/archives/180071

"氧" 這個字 以中文來看只能判定它是氣體, 再來呢?

日本稱氧為 "酸素" 表示很多酸都會用到, 是不是更為貼切呢?

中文在電腦上的難度是: 沒有字碼的字, 你別想打的出來.




VincentLu1021 wrote:
記憶體資源就是問題...(恕刪)


你可能不知道或忘了中文卡這件事,
這在 Apple II 連 128K 都還沒有的時代就有了,
也不是太高深的技術, 這裡有人留言說他在那個時焊中文卡很好賣,

技術上不是問題, 成本才是問題.
VincentLu1021 wrote:
記憶體資源就是問題啊,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 記憶體算G的, 當然不是問題啊,
在以前, BIOS 只有 128/256K 的時代,一個中文點陣字型要300K, 怎麼塞的下呢?
如果你真的寫過 MCU 的程式就會知道了, 記憶體是最大的罩門,
再者如果真的那麼好設計, 為什個人電腦不使用全中文來做呢?
老一輩寫過中文相關程式的, 就知道我講的重點了.

記憶體少有記憶體少的做法
智障手機沒人把字型擺到RAM裡面
這種唯讀的資料放在NOR上面直接access就可以

KJI01 wrote:
你可能不知道或忘了中文卡這件事,
這在 Apple II 連 128K 都還沒有的時代就有了,
也不是太高深的技術, 這裡有人留言說他在那個時焊中文卡很好賣,
技術上不是問題, 成本才是問題.

對啊
誰說一定要擺在RAM才可以?
VincentLu1021 wrote:
現在的人用現在的思...(恕刪)


這個是見仁見智的,
你聽到氧, 覺得它是養生的, 還是與酸有關呢?
畢竟那都是它的作用之一,
要說酸素, 氫是不是更適宜?
pH值不是由氫離子濃度定義的?

至於這樣做的優缺點與未來解決方案我也列了,
不用再酸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