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覆特步先生關於Gammer和Whitcomb的指正。
我還是要再次感謝您的指正,您說的種種都很有道裡,雖然有些地方我還是看不太懂您的意思。
不過,我還是再針對Whitcomb這個例子的意義再講一遍。
您說得完全沒錯,我們不能因為只看到1979年的登錄,沒看到1970年的登錄,就栽贓Whitcomb在1970年時沒有繳交論文。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因為只看到2019年的登錄,沒看到1984年的登錄,就一口咬定蔡英文在1984年時沒有繳交論文。
我之前舉出Gammer和Whitcomb的例子,就是要提醒大家,圖書館的登錄系統並非完美無瑕,也不是毫無例外,不能只憑登錄系統的一些疑點,就一口斷定35年前發生了什麼事。
此外,您指正的Gammer例子,正好也可以拿來證明圖書館是把蔡英文的論文視為該校PhD畢業論文。
Gammer在圖書館有兩筆登錄資料,都被註記為PhD Thesis,但編碼不同。
1989年登錄編碼為F6650,1994年登錄編碼為DK511.C2 G19。


F6650編碼前面寫著Store theses,也就是論文館藏區; DK511.C2 G19編碼前面則寫著Main Collection Books,也就是一般圖書館藏區。
再看看Whitcomb的例子,雖然畢業後九年繳交了第二本,也被註記為PhD Thesis,但編碼為 JX1794 W57,前面寫著Main Collection Books,屬於一般圖書類。

最後看看蔡英文的例子,雖然和Gammer的第二本、Whitcomb的1979年版一樣,都是在拿到學位多年後再繳的,但她的編碼是F10034,編碼前面寫著Store theses,屬於論文館藏區。

這三本對照,更可以凸顯出圖書館是把蔡英文的第二次送藏的論文和其他的本校博士畢業論文歸屬同一類。
至於其他針對圖書館登錄格式的所謂七大疑點,我在別處也有整理資料回應,但篇幅有點長,就不貼在這裡了。
有興趣請參考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908276&p=5 的第5頁44樓貼文。
我只另外補充一句:圖書館從沒有登錄,到有登錄,大家不妨再等等看,看看哪天說不定圖書館就會把格式修正到合乎所謂的「標準格式」。或是看哪天圖書館把蔡的論文編碼改成非F開頭。
針對其他人的回覆就比較簡單了。
第一,蔡英文的疑點比其他人多,並不能因此判定她的論文是假的。
打個比方,今天有人拿出十項可疑之處來指控某甲犯了某罪,但每一項疑點都無法百分之百確認罪行,最後法官卻聲稱因為某甲的疑點太多,所以判他有罪。你覺得這樣的判決能服人嗎?
而且,在蔡英文的例子出現之前,就以Power小姐的奇葩本問題最多,那是否也可以聲稱,因為沒有人其他人像Power小姐的論文那麼多疑點,所以Power小姐的論文是造假的、學位是造假的?
這是很基本的邏輯原則、法理原則。
第二,查我的登入資料,影射我是網軍。
這太好笑了。
記得我因為好奇,也想看看彭文正自己的論文長什麼樣,貼了一篇請教文,問問要怎麼查到彭的論文。結果被轟是「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問題的人」。
我就以這句名言回贈各位。
我想這棟樓也差不多了,就不再奉陪了,諸位有興趣,可以再看看我其他棟自開版的貼文,或是回應別人開棟的貼文。也請不要再說我開溜啦。不過要說也無妨,反正我也不在意。
PS. 寫完又看到有人要我去下載國圖論文來看。抱歉,目前興趣不大,除非以後又有人搞出讓我看不下去的荒謬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