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pchome.com.tw/archive/last.htm?s_date=old&s_dir=20021225&s_code=0089&s_cat=#c257578
為什麼沒市場控制權的那個年代也會發生這些事,但等到有市場控制權的時後,為什麼市場什麼都漲,但是你我的薪水確沒漲,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きぼうする wrote:
http://epa...(恕刪)
薪水是根據勞動供需決定的,如果薪水一直沒漲或反跌,不是勞動供給太多,就是勞動需求減少...這都符合現代的台灣社會現象
勞動供給太多:大學大量製造畢業生,灌爆廠商招聘信箱,他們當然降價來過濾! 開20K還是不少人來應徵!!
勞動需求減少:悶經濟,很多公司都不招新血,舊人也不敢流動,一辭職就有人來補你的位子,你還敢要求老板加薪嗎?
--------------------------
物價是商品供需決定的,物價飛漲不是需求增加,不然就是供給減少所致,假設薪水少了,大家消費也少了,那就可推論是供給減少的問題,供給又是成本與勞動市場決定的,假設勞動人力不虞匱乏,那就可以推論是成本所造成的供給減少,也很符合現狀呀! 油電一直漲,外國原料也漲...
--------------------------
所以薪水不變,但物價飛漲不是異常現象呀!!
economic wrote:
台灣企業文化也是重要...(恕刪)
+1, 再順便補一篇文字, 可能有一點關係....低薪的原因.....
經濟的成長是靠增加而不是靠減少, 有人會問為何要成長, 難道大家不能回到過去過那種日出而作, 日沒而息的生活嗎? 很抱歉, 我相信回不去了, 大家一天到晚在談不丹的幸福指數, 現在已經證明那是王室為了要欺騙人民政府無能發展民生經濟的愚民說法, 想不到還讓其他國家的部份政客信以為真,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 大家靠財富不斷的累積及流動經過乘數效果創造更多的財富, 經過不同的重分配方式, 讓大部份的民眾藉由金錢的形式去達成個人理想的實現, 部份在此體制內的弱勢族群則藉由政府稅收帶來的救濟或補貼維持生存, 來有一點殘酷及現實, 但很遺憾的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運作模式。但現在這個模式在臺灣出了什麼問題呢?為何會產生現在這樣如此深的民怨, 讓我們來繼續探討下去。
臺灣本來就是一個在亞洲大陸東側的小島, 面積有限, 天然資源更是欠缺,傳統的一級產業, 農林漁牧礦的產值均不高, 故要提升經濟, 或增加人民財富, 唯一的辦法就是第二級產業, 就是製造業, 透過來料加工的方式, 將低價值的原料經過製作及加工後提升商品的價值, 用差價來賺取外滙, 外滙增加後臺灣的整體財富進而增加, 進而整體經濟提升, 人民的生活水準也會隨之提升;創造財富的模式有許多種, 但在臺灣一級產業及三級產業(服務業)的發展均有阻礙的前提下, 二級產業仍是目前臺灣要提升經濟的最主要方式,談到這裏有人會提到難到發展服務業不好嗎?不會產生污染, 不用設工廠加工, 有這麼多好處為何不全力發展服務業就好?表面看來言之有理, 但很可惜的是相對所謂的觀光大國, 臺灣在天然風景及文化上的吸引力均有限, 觀光產業在陸客加持下的確有成長, 但成長仍然有限, 所以服務的對象主要還是國內的民眾, 這會產生三個問題, 一是社會整體財富並未增加, 大家消費來消費去, 都是還是同一筆錢在賺, 在國際原物料價格波動的前提下,真正讓工資增加的機會有限;第二個問點是服務業有群聚效應, 為了要讓收益最高,大家會往人多的地方集中開店,換言之工作機會也會往大都市集中,人群往大都市移動又造成了大都市的消費增加, 二者互相影響並循環下去;第三個問題是臺灣的服務業多數以低階, 可替代性高的工作為主,在整體經濟狀況不佳的前提下、大部份的工作薪資偏低,二者惡性循環低薪服務業為主流進而營造了整體低薪環境。
從上述的現狀我們可以看出許多點的的問題, 如:
1.二級產業成長停滯,製造業新增不順, 如此一來不但無法賺取外滙增加財富, 更慘的是年輕人無法在家鄉附近找到技術性的工作, 被迫到大都市投身低薪服務業,政府不斷的想透過工業園區及獎勵辦法政府不斷地想解決這些問題以提升經濟,但就是受到環保, 農運等人士抗議而紛紛停擺。
2.人口往都市移動, 造成都市住房需求的大增, 在全球為了救經濟而提高資金供給的前提下,為炒房的投機者提供了大好的機會,房價節節高升,除了讓投機者有賺取差價機會, 一般低薪民眾買不起房子更造成民怨四起。
3.中國人傳統”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更是讓房價的問題雪上加霜,大家一來也怕未來房價上漲更買不起, 二來也想在這一波房市上漲中分一杯羹,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房價怎能不漲, 但小老百姓的怨氣也由此而生。
講到這裏大家可以感受的到現在這麼的抗爭, 從國光石化, 中科, 大埔等一系列的事, 每一件事都能看到在其後的政治操作, 有時真的覺得這些政治人物怎麼能為了自己的私利而對臺灣下了這種毒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