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22更新
結果是..原來的菁英學生..搞到沒學校讀..
到底爽到誰?
設計這個制度..看到這個結果..
真的心安嗎?
大概看出個端倪..
志願序第1個可加30分、第二志願27分,如果是第二個到第10個志願依次遞減3分;第11到20個志願都只能加兩分,第21 到30個志願只能加1分。
應該是這個東東..讓學生家長很不安..
例如分數介於建中與師大附中之間..
冒險填建中當第一志願..有可能連師大附中都讀不成(高分低就)..
手排好難 wrote:
我也看不懂現在在吵什...(恕刪)
大概看出個端倪..
志願序第1個可加30分、第二志願27分,如果是第二個到第10個志願依次遞減3分;第11到20個志願都只能加兩分,第21 到30個志願只能加1分。
應該是這個東東..讓學生家長很不安..
例如分數介於建中與師大附中之間..
冒險填建中當第一志願..有可能連師大附中都讀不成(高分低就)..
如果填志願..第1~100都沒有加減分..
那也不需要公布會考成績級距..
理論上..有多少分就會按照能力上甚麼學校..也無所謂爭議..
是哪個天才..想出志願序加分的呢?
當然不是學生家長..而是學校(尤指不入流的學校)..
1. 希望能夠高分低就到他們學校..(期待:學生的不幸=學校的幸運)
2. 希望上榜後不要不來讀..例如中高分學生在師長勸說下填寫一個安全志願..幫學校提高錄取率..
有關第2點..就是某個資質中等的學生..
例如「若未上前幾個志願可能出國去」..就是白占名額..害學校沒人來讀..
等於幫國中母校提高升學率..害高中錄取學校少一個學生..
有點像古時候大學聯考..在志願的最後..突然填個"蠶絲系"..無辜的"蠶絲系"報到率不高..
原來..學校拼教育..是秉持「害人之心不可無」..
真的夠了..教育部長也能同意這個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