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石化業總公司遷高雄,是安全考量還是稅收考量

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事件,現在陳菊出招因應。高雄市政府市政會議,昨天通過自治條例草案,祭出「非常手段」,要求石化管線所屬公司,應將總公司遷到高雄,否則禁止續用管線。

去年氣爆事件後,高市府清查市區道路下方,共有八十九條石化管線,分屬十三家公司,其中以中油的四十五條管線最多;十三家業者除了台塑、李長榮、國喬,十家業者總公司不在高雄。市府要求,石化管線所屬公司,要把總部遷到高雄,希望這些公司與高雄市民一起重視城市環境品質與安全,稅收不是重點。但行政院「強烈質疑」有違憲、違法爭議,若經認定違法,這個草案就無效。

Robershu wrote:
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恕刪)


哪個笨蛋想出來

如果要這樣沒一個企業會到高雄投資
真是幸福城市
幸福到可以強制要求私人企業總部要設在哪邊

高市府這種邏輯成立的話
那以後私人企業總部都需以最大工廠所在地為準來辦理了


鴻海可以遷總部了


不過高市民一定沒甚麼意見
標準作秀啦。高雄市政府也知道這個不會過,
但如果將來高雄缺錢,可把責任推給中央:

「大家看,中央不讓高雄財政改善方案通過,
重北輕南,責任九成啦!」
Robershu wrote:
市府要求,石化管線所屬公司,要把總部遷到高雄,希望這些公司與高雄市民一起重視城市環境品質與安全,稅收不是重點。...(恕刪)

自己打自己臉,氣暴不就是李長榮嗎?
李長榮公司總部一直都在高雄
總部不在高雄的沒事,設在高雄反而暴了

高市府演演猴戲啦,會吵的小孩才有糖吃
目的還不是在統籌分配款可以多拿一些
挖賽

這跟流氓沒甚麼兩樣了
-----------------------------------------
高市府:中油不遷到高雄 就廢管線運輸證

高雄去年發生731大氣爆,造成32死悲劇,高雄市府今在市政會議通過「高雄市既有管線管理自治條例」,要求現有埋於地下的89條工業管線業者,需在明年底前將總公司遷到高雄,繳交相關管線費,不遷者就廢止其管線運輸許可,其中中油是既有使用最多工業管線者,總公司卻在台北,高市府指「中油(總公司)明年底前不遷,就廢管線運輸許可。」

此管理自治條例,將送高雄市議會審議,最快今年下半年上路,高市經濟發展局局長曾文生表示,這89條工業管線為現既有管線,分別隸屬中油、中石化、台塑、李長榮等13家公司,「中油管線就佔一半」,此自治條例一旦上路,中油就只有在遷總公司到高雄,與不再用工業管線,兩個選擇中選一個,時限為明年底前。

曾文生表示,這89家現有使用工業管線者,若肯將總公司遷到高雄,後年起才可繼續使用這些地下管線,運乙烯、丙烯、苯等石化原料,且每年需提出管線護計劃到高雄市府與繳納管線監理檢查費,不交計劃、不繳費用或安檢未過者,高雄市府都得以廢除其管線使用許可。

高市經發局表示,中油在高雄共有45條工業管線,若總公司設在台北市,其所繳交中央的稅,也會透過統籌分配款分配到台北市。

曾文生指像李長榮等公司已將總公司設在高雄,但若將總公司遷離高雄,高雄市府也會立即廢止其使用工業管線的權限。(吳慧芬/高雄報導)

Robershu wrote:
去年發生的高雄氣爆...(恕刪)


作秀考量

因為營業稅是國稅,總公司不論在哪,稅都是繳中央

平衡一下也好啦,就遷到高雄去吧!

不過,如果每個縣市都這樣搞,哪來那麼多總部啊?

也有可能就是,產業全面移出高雄,這樣以後還有錢放煙火嗎?
中油公司發言人張瑞宗說,中油的石化事業部雖位於高雄,但中油的業務遍及全台,在桃園有煉油廠、探勘事業部設在苗栗,另在台中、高雄永安等地設有天然氣接收站,若地方政府群起效尤,紛紛要求總部遷往管線與廠區所在地,中油將分身乏術。


張瑞宗表示,去年中油上繳國稅約八百多億,在地方稅方面,因中油的生產設備多在高雄,去年中油繳給高雄的稅比繳給台北的還多。
-----

之前幾位幸福市民扯說稅繳台北工廠留高雄那幾位人呢???????
其實這次氣爆出事的就是把總公司設在高雄的李長榮化工,我不認為把總公司設在高雄就可以改善管線的安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