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聞:
彭明輝分析,.....遇到的問題不是教育,而是既得利益者抓著利益不肯放,讓新的競爭者無法得到資源,這也是制度問題。
我非常驚訝! 彭先生創過業、開過公司嗎? 怎麼會有這種拿著豐厚教授退休俸的老嘴炮族?
彭先生這麼行,為甚麼不出來創立一家專做創新+基礎研究的公司?
與其咒詛黑暗、不如點根蠟燭---這正是我期待彭先生可以做到的.
新公司可以設定年薪高於聯發科、台積電這種他認為不爭氣的公司20%!
彭先生這樣造福年輕人,身為園區表率,想必各方人才趨之若鶩,產生正向循環,
則國家前途有望矣!
在他的公司裡,他的理想都可以實現。上述給高薪正是"利益下放"的表現。
他在清大數十年,人脈豐沛,爭取"國家補助"想必易如反掌.
他的舊制退休金已經比現在年齡不斷修高,金額逐漸減少的新制好非常多,相對還未退休的人也是"既得利益者"是否也可以請他不要"抓著利益不肯放"?出來創立他的理想企業正是給眾多他眼中的不良企業一個當頭棒喝,為什麼還不站出來?
唉! 相對同一天新聞,大陸企業說台灣企業已經失去"狼性"等等,我覺得怎麼差那麼多?
mgn1210 wrote:
這種不知食人間煙火及預設立場的蛋頭學者,看多了。有本事搞一家看看。自己有多少學術成就?如果有本事拿個諾貝爾、就聽你的,如果不行,最起碼把自己系所的世界排名提昇到前頭再來說三道四。
就算真有本事拿諾貝爾獎,了不起也就那個領域聽他的吧!
難不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的醫學意見也該奉為圭臬嗎?
所以,學術成就固然重要,但那也僅僅表示他在那個領域的實力,頂多表示他這個人夠聰明、有毅力
但當他要跨到別的領域的時候
檢驗的標準應該不是他原本的學術專業有多強
而是他對他所論足的新領域了解的多寡以及所下的功夫有多深
是不是蛋頭學者我不知道
但叫別人有本事搞一家看看,就像球評去評論NBA球員打球,你就對球評說有本事去NBA打看看再說
卻忽略掉那個球評可能以前打過國家隊、每天花8小時準備講評資料等等...
你要批評他可以說他哪些地方不了解而有謬誤,所以他對那個領域的看法不值得一聽
但你的這種批評法就搔不著癢處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