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220/799147/


學測突顯學生素質低落

作者:林柏寬(台南市國中數學輔導團教師)


105年大學學測成績出爐,今年滿級分人數只有138人,比去年大減44人,六年來最少的一次。而最重要的觀察指標,學測總級分五標(頂標、前標、均標、後標、底標)的成績,不但比去年低,均標的總級分45級分更是比去年下降達4級分之多。國文作文有2千240人零分,英文作文則有1萬2千521人零分,在每個人都可以唸大學的年代,教育主事者應正視學生素質低落的問題。

在多元入學的浪潮下,高中升學制度一變再變,很多學生因為迷思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更因為取巧制度的紊亂,莫名其妙地進了高中,才發現自己的學術能力實在不堪課程負荷。尤其現在高二這一屆以降的學生更是在國中教育會考三等級四標示的寬鬆計分制度下入學,明年大學學測的成績表現恐將無情地宣告十二年國教多元入學政策徹底失敗。

以筆者學弟在台南市最有名的明星高中任教高一為例,整學期下來,班級段考成績中各學科的及格率均不到四成,也就是有超過六成以上的學生竟然連國文、社會這些文科都不及格;數學科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各班級除了一、兩個資優怪咖依舊維持成績高分,怎麼考都考不倒之外,八成以上的學生數學不及格,五成以上的學生數學考不到四十分。學習力低落的現象讓老師們擔憂不已,十二年國教揭櫫打破明星高中的理想就在紊亂的制度下漸漸完備,但這豈是十二年國教的制度初衷?『把每個學生帶上來』的制度美意卻反而讓大多數的學生溺水沉淪,問題就出在國中教育會考三等級四標示的寬鬆計分制度!

八十三學年度開始實施的大學學測,為了走出傳統聯招分分計較的弊病,參照外國相當普遍化的九級分計分標準,形成了學測成績十級分的計分制度,也就是將數萬名考生依照一定組距分成十組。爾後因為各大學反映同級分的人數過多,無法有效篩選,所以從八十八學年度改為十五級分,也就是數萬名考生依照一定組距分成十五組,在統計學上是一個具有實務意義的作法,諸多質疑聲浪也逐漸彌平,形成一個計分共識。

反觀國中教育會考,為了模糊化成績界線,消滅分數主義下所形成的明星高中,竟然將全國二十幾萬名的國中生粗略分成精熟、基礎、待加強三個等級。雖然美其名為『標準參照』模式,學生不用與全國考生做比較,不用分分計較,而是與事先制訂的通過標準做比較,但是實務操作上各科精熟級人數比例『控制』在13 ~18 、基礎級在49 ~69 ,而待加強級則在14 ~33 。

如果教育主事者走進國中校園,就會發現國三班級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放棄學習,反正怎麼努力唸書都到達不了精熟級,只要避免掉到待加強,大家都是基礎級,有著相同的比序分數。國中會考成績三等級的計分模式侵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鬥志,也讓學生的素質不斷滑落,今年學測學生成績普遍不佳的警鐘必將在明年學測後響得震耳欲聾!

亞里斯多德說過,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學生念書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可惜的是,台灣高舉教改大旗的後果,卻讓教育的根爛了,所結的惡果終將反噬台灣整體的國家競爭力!

======================================================================
反觀國中教育會考,為了模糊化成績界線,消滅分數主義下所形成的明星高中,
竟然將全國二十幾萬名的國中生粗略分成精熟、基礎、待加強三個等級。==>我不懂這跟以前的聯
考有甚麼差? 更傷人。現在的制度只是更折磨學生,五月啟動會考、接著還有獨招、聯招...。

廣設大學人人有書念,參差不齊的資質個位數都可讀大學,頂多寒暑假補修一樣準時畢業。試問,
如果你是老闆,願意開多高的薪資? 台灣的薪資低,教改絕對要付極大責任。

理財交流 wrote:
我不懂這跟以前的聯考有甚麼差?

一件事情可以從兩方面得到完全不同的解讀,
原作者認為國教導至學生不學習,聯考比較好......

「就會發現國三班級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放棄學習」

就算是聯考時代,也還是這回事.

話說回來,南一中無論如何也是招收到考區內前20%的學生,
這樣的學生還教不好,學校的問題其實比較大.
整個教育體系當中,最該檢討的,
就是編寫教科書和只知道讓學生唸教科書應付考試的人....
要有創新,先要有基礎...

創新不會憑空而來,只是,台灣老是矯枉過正,不是極左就是極右,

或許是一來政策好制定,二來達到(假)公平...

最後,菁英的還是菁英(家中有錢栽培),弱勢的越來越弱勢(底子越來越差)...

學基礎本來就辛苦,但台灣要快樂學習,結果是要進好學校的依舊競爭(甚至更競爭)

其他的除沒創意思考,連同基礎也更薄弱....

南一中段考成績不理想,老師應該引咎辭職吧,還敢出來說三道四

拚推甄跟拚指考的高中生,心態和學習方式本就不同。
更何況現在唸大學很容易,如果抱著只要有學校唸就好的心態,何必花那麼多時間去唸書跟準備考試。
理財交流 wrote:
數學科成績更是慘不忍睹,各班級除了一、兩個資優怪咖依舊維持成績高分,怎麼考都考不倒之外,八成以上的學生數學不及格,五成以上的學生數學考不到四十分。(恕刪)


這有什麼奇怪的,或許是題目難易的問題,
印象深刻,高一的第一次數學期中考,全班平均不到30,及格的的不到三個,但還是有人考八九十-->後來就去比奧林匹亞了.保送數學系了.
我們爛嗎?可能吧~~~ 但至少還是台北分數最高的高中

之前我們學校自己的數學教材,老師自己教一教還導不出答案,還要我們班上的怪咖來解題(不管任何題目都是四行解決)..
真希望寫這篇文章的數學老師來寫看看..

cckm wrote:
這樣的學生還教不好,學校的問題其實比較大....(恕刪)


有另一種原因,學生長期沒有"壓力",就算資質不錯,過去浪費掉的時間在短時間內無法彌補

超天才不是處處都有,唸書考試不是只憑智商資質就可以應付,高智商也是要開發的
灰色虎斑 wrote:
南一中段考成績不理想...(恕刪)

高中以上就不論老師會不會教了。眾所皆知,會教的高中老師沒幾個。
可見國民教育相當成功,人民懂得替民主發言,拒絕黨國洗腦教育

我們該檢討的是教育體系只看分數,不懂現在年輕人心態多元開放

錯的不是學生,而是我們這些老人的社會

作者是國中數學老師,希望他拿這次數學考題來做看看,千萬要考滿級分,不然会被大家笑。

南一中程度算PR94以上程度的学生,不認為是程度下降,而是全國報考人數減少&学测実施多年,出題類型方式又不能參考考古題類型,造成出題方式只会越來越來活跟沒看過類型,是在考學生聰明程度跟反應程度。這跟以前聯考只要有努力讀就有分努力做考古題的狀況差異很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