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剛播完 ARTE France 出品的 <東京大審>, 談到二次大戰遠東戰區收尾的這段故事,
東京大審歷經兩年, 再到1951年舊金山和約, 國際局勢大變下日本又重新工業化;
看過後稍微瞭解了美國如何使用日本這個棋子,
相較德國的紐倫堡大審, 東京大審幾乎沒有讓各國和解重獲和平的效果,
日本的拖字訣讓美日同盟能夠延伸到現在,
也留下了許多國家眼中(至少中韓)認定日本沒受到與其殺人罪行相符處置的心結.
台灣很難不成為大國間的棋子, 但也希望不要把自己的角色做死,
很明確只倒哪一邊的話, 很容易成為沒用途的棄子,
日本人民不是只有美好有禮的那一面, 歷史為鑑, 偏聽則不明因果啊!
----
TOKYO TRIAL: JUDGING JAPAN
Director(s): Tim B. TOIDZE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首度聽到了「神」的聲音,七千三百萬日本人那時候心裡的感受,幾乎是言語難以形容的。他們從小就被教導自己是天神選定統治亞洲的優越民族,多年來團結一心、犧牲奉獻,要把祖國打造成軍事強權。現在天皇首度紆尊降貴地對他卑微的子民講話,日本人泣不成聲,先是因為聽到了神的聲音,然後是因為天皇講話的內容:「一切都是枉然,戰爭結束了,該棄械投降了。」
七百萬日本兵放下武器,在接下來的兩個禮拜,有一千多個天皇的忠貞子民自殺,但有成千上百名軍官和民間文官沒有自殺,反而是全力銷毀罪證,日本各地的篝火熊熊燃燒了兩個禮拜。日本人小心謹慎地摧毀了所有的東西,不只是在銷毀罪證,還在焚燒自己的過去。
1945年8月30日,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踏上日本領土,他展開一場由上而下的社會改革,重新定位日本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在他的推動下,日本悄悄地從傳統封建社會,轉變成民主憲政體制下「美國化」的日本。除了要迎向「美」好未來,另一項麥克阿瑟的重要任務,便是要對二戰期間日本領導人進行審判,用意是乾淨俐落地為二次世界大戰收尾,就像德國的紐倫堡大審一樣。
然而,缺乏證據、黑箱作業加上陳年舊帳,戰後的東京大審的國際軍事法庭面臨重重困難。在1931年到1945年這十四年間,日本一共換了十六個內閣,總計二十名外相、十五名金融大臣、十五名首相、十二名戰爭部長和九名海軍部長。整段時期的權力結構只有一個不變的常數,那就是天皇。然而,偏偏這場大審,絕對不能碰的,就是天皇。
(取自公視, 紀錄片平台)
----
除了因為共產黨作亂 整個局勢有利日本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德國周圍都是工業化國家 跟德國國力沒差多遠,
德國人必須做出該有的道歉 否則後果難料.
但是反觀被日本侵略的國家 當時全都是農業國家 國力衰微,
跟日本根本無法平起平坐(當時日本在亞洲真是一枝獨秀),
以日本的觀點來看 他是被進步的老美打敗的 跟那些農業國家完全無關,
所以 是有甚麼歉好道的啦 也所以日本根本沒把這些國家放在眼裡,
到現在都沒承認那是一場侵略 懂嗎,
要怪誰哩 要怪就怪自己,
本來國際間就是在比拳頭大的 農業國根本沒有發聲的能力,
很殘忍 但卻是事實,
等到有一天 東亞國家陸續地趕上來了(雖然中國南韓已經崛起 但中國有台灣問題 韓國有
北韓問題,他又有老美撐腰)
你看日本道不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