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是發生在台北市。應該會被罵翻
下月4日大陸浙江杭州市舉辦將第11次G20峰會,當地政府為保護出席會議的各國領導人,竟出現有史以來最莫名其妙的安全戒備,除了規定所有單位不能開車上路、不得使用明火,當地民眾的晚餐還得由派出所派送,造成民眾不少困擾。
根據《自由亞洲電台》(RFA)的報導指出,從下月1日起,居住在G20峰會會場附近的民眾及從業單位所屬車輛將不得上路行駛;4日下午2點開始,民眾也不能隨意出沒在西湖旁的南山路上,甚至還規定所有單位一律不得使用明火,民眾的晚餐需登記後,再由派出所依循地址、姓名及身份證號來配送,有民眾感嘆,為了G20,他們要過上好一段「苦日子」。
除了不能開車、煮飯外,當地的旅遊景點及電影院都被設置臨時安檢區,去哪都須經過層層安檢,鬧的大家人心惶惶,對這些「離譜」的規定,當地民眾透露,從來沒遇過這樣的情形,直指這些規定是「千古奇聞」,甚至嘲諷的說:「套句網路流行語,這就無語了。
引用這種來源的新聞也只有你會轉貼
自由亞洲電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美國聯邦政府廣播理事會政府機構
自由亞洲電台
機構概要
成立時間 1951年
總部所在地 美國華盛頓特區
網站 自由亞洲電台
自由亞洲電台(英語:Radio Free Asia,RFA)最初成立於1951年,後根據1994年通過的美國《國際廣播法案》而在1996年重組為一家官營非盈利性廣播電台,由美國國會出資、美國廣播理事會管轄。成立之初,為一反共宣傳機關;冷戰時期結束後,據廣播委員會新的職責,是「向海外聽眾提供準確客觀公正的美國和世界新聞及相關信息廣播,以促進和加強自由民主事業」,但包括部分播出對象國家政府在內的批評者對於「準確客觀公正」存在異議[1]。
歷史
1951年,美國中央情報局創建了「自由亞洲委員會」(Committee for Free Asia),作為進行反共宣傳的機構,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同時開播了「自由亞洲電台」。當時自由亞洲電台通過在菲律賓馬尼拉、巴基斯坦達卡(今屬孟加拉國)和喀拉蚩的轉播站對亞洲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廣播,同時在日本東京設有辦公機構[3]。1971年,自由亞洲電台改由國際廣播局管理[4]。
蘇聯解體和中國1989年「六四」運動之後,美國政府有人提議仿效自由歐洲電台的模式,成立「自由中國電台」。1991年10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最早提出並通過「設立一個專門對中國大陸廣播電台」的提案,並決定成立一個專門委員會研究這項提案的可行性。該委員會在1992年8月向美國國會和總統提交了設立「自由中國電台」的可行性報告,並獲批准。其後,美國政府考慮到「自由中國電台」的名稱對中國刺激太大,故未採用此名稱。該台除主要針對中國大陸外,還兼及東北亞和東南亞的部分其它國家。
1994年1月27日美國國會通過國際廣播法案,2月25日參議院正式投票通過法案,向自由亞洲電台撥款3000萬美元。新的自由亞洲電台於1996年3月正式成立,同年9月29日開播。依據相關法案,「自由亞洲電台」由美國國會撥款,並由美國新聞署管理(美新署撤消後改由廣播理事會管理)。
柯林頓早在1992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就表示贊同設立自由亞洲電台,並聲稱:「中國有朝一日也會步前蘇聯和東歐的後塵」。他當選總統後,很快將建立「自由亞洲電台」的經費列入其上台後的首批預算,並撥款3000萬美元。[1]
爭議
美國國內批評
曾供職於柯林頓政府的人權專家Catharin Dalpino稱,自由亞洲電台是「在浪費錢」。她認為,「自由亞洲電台嚴重依賴流亡中的異議人士,內容極不平衡,它的節目不像是報導,而像是民主教材。即使在美國人聽來,自由亞洲電台都是在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