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光華商場購買的回憶都是不好的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力推「台北秋葉原」,希望整合光華數位新天地、三創生活園區及八德商圈,打造3C產品動漫研發中心,但兩年多過去,商家生意仍不見起色,個個叫苦連天。
市民大道、新生北路交叉口的光華數位新天地,因長期的「群聚效應」,早已成全台3C產業重鎮。為打造「台北秋葉原」,前市長郝龍斌時代就將台北資訊園區BOT案視為「台北新十大建設」,由鴻海集團旗下三創數位公司得標。
而柯文哲上任後,更規劃將光華數位新天地、三創、華山文創園區、台北科技大學及建國啤酒廠等整合為「大八德商圈」,發展資訊及文創、休閒產業聯盟。
但三創開幕一年多,除了去年1月,希望廣場舊址設定地上權案標出,至少50%需做資訊產業相關用途外,八德商圈相關店家並未盼來榮景。
以光華數位新天地來看,平日下午人潮不多,雖有觀光客慕名而來,但放眼望去,有的走道盡是身著制服的店員,愈往高樓層,人潮愈減,轉角處部分店家甚至鐵門深鎖。有業者透露,生意難做,很多店家近年連連降租,也無人進駐。
房仲業者表示,現在光華商圈的生意確實不好做,經營毛利低,店租也受影響,五年前店租約一坪8,000元,如今跌到一坪五、六千元,跌幅約一成至一成五。
八德商圈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蔡若芸說,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八德商圈,無論人流量還是營業額,下滑超過一半以上。連今年春節期間,營業額也比往年少。
蔡若芸說,以前光華商場根本不可能有「空攤」,如今賣的還不一定夠付房租,過年前就收了好幾家。
蔡若芸直言,現在網路發達,不僅網拍搶生意,電視購物頻道、電信業者也可以賣東西,銷售通路太多,生意真的不好做。
蔡若芸說,八德商圈從2002年開始,就一直在走下坡,儘管市府會幫忙做購物節活動,但活動過了人潮又沒了,政府再不想辦法,大環境又持續蕭條,也沒有革命性產品,今、明年的生意恐會繼續「往下走」。
至於三創進場,是否瓜分市場?不少攤商苦笑著說,三創也一樣,人潮雖多,買氣不一定多,曾期待三創帶來「集客效應」,沒想到也沒加值到多少。
三創生活公共暨顧客關係部經理林珮璩表示,三創生活希望融入多元的元素,鎖定不同族群推出親子活動、文創市集、動漫或者新創展覽等,吸引不少家庭親子,業績對照去年同期成長二成,人潮也成長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