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管是立法院外或是考試院內
軍公教為了年金改革真的是豁了出去
不乏很多脫序的行為出現
當然 每個人遇到自己的既得權益
都一定會氣得跳腳
但好像不改也不行
我覺得現在會這麼怕年金破產
經濟下滑及對未來的前景看壞
才會這麼緊張的要趕快對年金下刀
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大家聽看看
比如現在一個軍公教退休人員
每個月領年金 7萬5000元
我發現有很多的軍公教都把錢投入房市或是存起來
這對整體的台灣經濟帶動的效益不大
若是原本的一半部分用三個月期的消費券來代替改革
比方說 原本75000其中為37500消費券支付
而且這消費券只有三個月的期限
當然這也以所謂的地板就是如果一半低於25000
就25000以外的部分用消費券支付
這樣是否能夠帶動國內消費市場進而帶動台灣的經濟呢?
rk999 wrote:
最近不管是立法院外或是考試院內
軍公教為了年金改革真的是豁了出去
不乏很多脫序的行為出現
當然 每個人遇到自己的既得權益
都一定會氣得跳腳
但好像不改也不行
我覺得現在會這麼怕年金破產
經濟下滑及對未來的前景看壞
才會這麼緊張的要趕快對年金下刀
我提出一個新的想法大家聽看看
比如現在一個軍公教退休人員
每個月領年金 7萬5000元
我發現有很多的軍公教都把錢投入房市或是存起來
這對整體的台灣經濟帶動的效益不大
若是原本的一半部分用三個月期的消費券來代替改革
比方說 原本75000其中為37500消費券支付
而且這消費券只有三個月的期限
當然這也以所謂的地板就是如果一半低於25000
就25000以外的部分用消費券支付
這樣是否能夠帶動國內消費市場進而帶動台灣的經濟呢?(恕刪)
如果這是一個好的方法,應該是全體國民適用(受薪者也適用)!
文/苦苓
「第二個對立,就是現任軍公教與退休軍公教之間。現在政府對現任軍公教曉以大義,說是不改革的話軍109年、公120年、教119年都要破產,所以希望大家少領、多繳、晚退,否則這些基金都倒了,大家就領不到半毛錢,一起完蛋。
可問題是,退休軍公教當初是「恩給制」,退休金完全是國家給的;而84年以後的軍公教實施的是「提撥制」,將來要拿的是自己先扣掉的錢。這兩本完全不同的帳,怎麼會算在一起了呢?要現在有扣錢的,替當初沒扣錢的還債、補洞、承擔虧損,這怎樣也說不過去!
最起碼,當初一毛退休金也沒出的軍公教人員,你們自己去跟政府看要怎麼喬、怎麼少領,讓政府不會破產,而不是讓基金不會破產。請注意!基金跟你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基金是有扣繳的現役軍公教人員自己的,沒理由幫忙負擔你們那些陳年歷史的龐大金額,然後只能因為怕破產而受委屈,還得擔心自己活不下去。」
參考一下,多一點另一個思考
裡面的意思是84年以前的軍公教是恩給制,本來就應該是國家要出
84年之後的才有所謂的年金基金,有提撥才有退休金
兩者是分開的
有人可以評論一下苦苓的觀點是否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