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內布拉斯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7%E5%B8%83%E6%8B%89%E6%96%AF%E5%8A%A0_(%E9%9B%BB%E5%BD%B1) 和海邊的曼徹斯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9%82%8A%E7%9A%84%E6%9B%BC%E5%BE%B9%E6%96%AF%E7%89%B9 二部電影,算是對美國庶民的生活有了一些瞭解。我沒有去過歐美,印象多來自電影,還有身邊的親朋好友。我的小姨子,她在美國喝過一年洋墨水,回國後嫁了個好老公,現在住台北,過著不算很頂級,但也很不賴的生活。她的言談中,一直透露著對歐美文化的崇尚,及對台灣本士文化的鄙夷(可是很奇怪的,她是綠色的)。最明顯之處,在於語言方面。她很自豪,外國人聽她說英文,會稱讚她英文說的很好。不過有一次,有人說她英語有菲律賓腔,她就當場翻臉。還有,她爸媽都講台語,不過很奇怪的,她好幾次對外宣稱,她不會說台語。她和女兒的對話,總是三二句就交雜英語,而且還批評國內的教育政策,說什麼幹嘛浪費時間學台語。
她最大的興趣,就是出國,她家的經濟,算是不錯的,老公是小公司的老闆,也很疼她,出國費用是負擔的起的,不過就是沒法奢華旅遊就是了。她去的地方,一定是歐美。出國時,一定在line群組放上一堆照片,然後說她又遇到哪個當地人,然後又解釋,喔,原來那一國人的想法是什麼什麼..之類的。她很積極瞭解歐美當地人的想法和生活觀。
當然,她這樣願意去瞭解不同國家人的想法,其實是很好的。但為什麼她只想瞭解歐美國家人的想法,自家人的想法都不願瞭解,反而是一種瞧不起的態度?我也很懷疑她對歐美的瞭解是否充滿抽象偏誤,看那些風景照,我是覺得蠻不錯的啦,也對台灣一些敗壞的社會現象覺得很難過,但難道歐美人的生活一定都是她說的那樣?她在歐美遇到的那些當地人,該不會也以為台灣人都像我小姨子那樣吧?
紐力克森 wrote:
最近看了內布拉斯加https...(恕刪)


一種米養百樣人,
您小姨子個人生活方式行為舉止,
應該無關其他台灣人任何關係喔!
法制內
在台灣他可以用她想要的方式生活

"台灣人的驕傲與自卑"
這標題,責任太大也太沉重

您可以調整生活重心,無視她即可
記得小時侯
台灣錢淹腳目時
台灣人也很自豪
出國穿藍白拖 喝紅酒用乾杯的新聞
那時的台灣人真的自豪台灣的
經濟實力
走路有風
但是現在卻成這般經濟趨緩
自信心不足

異己的並非就是洪水猛獸 wrote:
一種米養百樣人,
您小姨子個人生活方式行為舉止,
應該無關其他台灣人任何關係喔!
法制內
在台灣他可以用她想要的方式生活
"台灣人的驕傲與自卑"
這標題,責任太大也太沉重
您可以調整生活重心,無視她即可




樣本數太少,不具統計意義,請勿以偏概全。

starseven wrote:
經濟實力
走路有風
但是現在卻成這般經濟趨緩
自信心不足


看產業別!!!
臺灣有強的,也有弱的!!!


異己的並非就是洪水猛獸 wrote:
台灣人的驕傲與自卑.(恕刪)


請把標題改成小姨子的驕傲與雞掰....啊,不好意思 是自卑,因為我有點廣東腔

所以有時候講話會有口音,別誤會

不信啊?

要不然你叫個老香港講兩個字就好

"冷淡"

你看看他們會講成什麼


他們 像一個故事 一部電影
就只是 一個故事 一部電影

有些標題,一開始看似不適合,看了後來有些回覆,就適合了,01上例子很多

紐力克森 wrote:
最近看了內布拉斯加https...(恕刪)
的確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像有些人到中國發展,回過頭來罵台灣、瞧不起台灣一樣。但這不代表每個人都一樣,所以這標題有點太過了。就像昨天一篇被唯讀的文章一樣,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建議修改一下標題。畢竟算是親人,維持基本往來就好。
盡情歡呼吧!日後自己遭難,請不要怪人無情地訕笑!今日特此紀錄下這一段。

紐力克森 wrote:
最近看了內布拉斯加https...(恕刪)


這樣的人很多,只不過家底沒有你講的小姨子深厚,所以都走日本線。

如果你把文章中的歐美字眼代換成日本,就會發現能帶入的樣本數多很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