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零售業「無人化」是今年科技領域的一大熱點,在之前,我曾經和大家討論過當下「無人便利店」的機遇和存在的困境,而時隔不久,「無人超市」又出現在我們視線中,這一次的玩家是阿里巴巴。

7 月 7 日,極客公園提前體驗了一把阿里無人店「淘咖啡」,雖然叫「淘咖啡」,實際上也是綜合型的小型零售超市,整個購物流程非常簡單:進店前,先打開手機,用支付寶掃二維碼綁定支付寶賬戶,並授權小額代扣(每天每人上限 5000 塊),完成後用手機掃碼過閘機。這時候就能進店挑選商品,和平時逛商場一樣,當你挑好物品後,可以拿在手裡,或放在購物袋裡,甚至直接放進隨身背的包里。

在「淘咖啡」的出口,有一個預設的玻璃通道,當你要通過時,系統會對你買到的東西進行結算,然後你只管出門,需要知道花了多錢的話,手機會收到推送信息,包括了購物清單以及扣款總額。

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這套物聯網支付技術,是由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研發完成。據了解,這是一個專註於 VR、IoT、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的團隊,而去年年底,螞蟻金服發布的全球首個落地應用的 VR 支付技術,就來自於這個實驗室。

雖說現在這樣的便利店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點距離,但體驗下來確實感覺非常酷。所以讓人好奇的是,這其中究竟具體會應用到哪些技術,才能最終實現完整的購物流程?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和螞蟻金服的工作人員聊了聊,對方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其中的一些技術運用,但並不詳細,所以我從現場情況推斷了一些技術方法,不妨和大家聊聊:

骨骼分析

據了解,「淘咖啡」面積 200 平方米,內部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同時在店人數 50 人基本沒問題。

螞蟻金服的工程師介紹說,「淘咖啡」在物聯網支付方案用的是多模態識別,即計算機視覺疊加感測器感應。

這兩項技術方案運用的權重比例,螞蟻方面沒有透露。對此我試著做了一些猜想:

首先,多模態生物識別是指整合或融合兩種及兩種以上生物識別特徵,利用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的獨特優勢,這其中就包括了人臉、指紋、虹膜甚至是骨骼分析等方式。通過多種技術+數據分析,能夠使認證和識別過程更加精準、安全。

而如果說計算機視覺技術用的權重更大,那麼有可能是用了人臉識別+骨骼分析的技術。人臉識別大家都已經比較了解了,手機上也有不少應用都會用到,我們不妨看看為什麼可能會有骨骼分析技術吧。

簡單來說,骨骼分析就是在攝像頭眼中,在超市裡走過來走過去的,只是一堆堆骨頭,骨頭之間再怎麼疊加、交叉,基本還是可以被識別出來哪根骨頭是誰的,這對於保證多人同時在店購物的識別精準度,起到重要作用。

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而之所以推測骨骼分析,不是現階段較成熟的圖像分割技術(即把捕捉對象的邊緣分割出來,從而去識別對象的行為),是因為後者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店裡人數一多,攝像頭就容易抓瞎:假如十幾個人同時在搶購同一款商品;或者幾個人手交叉著去拿各自想要的商品,對圖像分割來說,非常容易出現混亂。

所以,假如「淘咖啡」能夠同時允許 50 人在店內活動的話,圖像分割技術確實不如骨骼分析來的靠譜,也許就是包括了人臉識別+骨骼分析這兩種結合在一起的結果。

眼動追蹤:

在逛「淘咖啡」時,工人還在現場布置天花板上方的攝像頭和感測器,根據攝像頭數量和擺放位置,我推測「淘咖啡」店還疊加了眼動追蹤系統。

「眼動追蹤」可能會讓一些人想起來當年在三星手機上,那個根據人眼動作來自動瀏覽手機內容的功能,不過當時那項技術實際使用效果並不如想像中美好,所以後來也在三星的機型中取消了這個功能。

但之所以推測「淘咖啡」會有這樣的系統,是因為它可以捕捉兩個維度的信息:

一是店內,包括店內的實時熱力圖:客人最喜歡走哪條路線,哪個貨架的客流量最密集,哪個貨架人流停留的時間最長,哪個貨架比較冷清等等。

第二是用戶,比如甜品貨架前的客人男女比例如何,平均體型偏胖還是偏瘦;客人站在貨架前,眼睛最習慣首先往哪裡看(以推算出貨架真正的黃金位置)。


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實際上之所以這麼推測,也是因為在物體識別領域,計算機視覺普遍被認為是識別人與商品的未來主流方向,我們曾經介紹過的 Amazon Go 就是一個典範。阿里在這個方向上顯然也是很有想法,「淘咖啡」公測前不久,阿里宣布負責 Amazon Go 首席科學家任曉楓加盟,巧合中有必然。

深度決策演算法:

這主要是用在後台的數據迴流和數據挖掘。這其實也是無人超市最大的意義所在,無論是 Amazon Go 還是螞蟻金服,雇一堆身價很高的工程師來研發無人超市,可不只是讓大家體驗一把黑科技的酷炫感的。其背後最大的價值,在於回收、分析基本面數據(比如商場熱力圖)以及沉澱用戶畫像,以幫助線下實體店更高效、更精準地優化供應鏈以及貨架的擺放。

比如,工作日和周末、各種小長假中,在最顯眼的展架上該放什麼商品;還能根據客人的平均身高來調整貨架的高低。甚至還能做一些預測,比如看到什麼樣的產品放在偏僻的地方仍然會有不錯的銷量,那麼就要進行相應調整,讓大家更容易發現它們。

說到演算法模型,對螞蟻金服來說一直是比較擅長的。AI 在其各業務場景都起到底層技術支撐,如保險、理財、小額貸款、智能客服等等。這應該是之後會在「無人便利店」這樣的場景下深挖的一部分內容。

多模態識別:

剛才說了,除了計算機視覺,「淘咖啡」還疊加運用了感測器。在業界,大家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單一維度的技術往往很難保證足夠的安全性和足夠好的體驗感,所以,無論是物聯網還是生物識別,只要想在商用場景落地,都會考慮疊加運用幾種技術來進行交叉驗證,也就是多模態識別。

Amazon Go 也是採用的計算機視覺+感測器感應(可能還有+生物識別)來降低誤判率。因此,市場中有做物聯網支付方案的公司強調說自己用的是純計算機視覺,而實際上這對樹立投資界以及公眾對其進入商用的信心和安全感,並沒有什麼好處。

「淘咖啡」的客人在挑好東西後,要通過一個「支付門」才能出去。這個門每次只能一人進去,門裡的各種攝像頭和接收器要對人和商品做即時識別。

現場有人做了踢館測試:幾個商品橫七豎八隨意放在購物袋裡;一些商品放在購物袋,一些放在書包里,一些拿在手上。最後都輕鬆通過並扣款無誤,這似乎也說明,「淘咖啡」內不僅僅是計算機視覺技術這一種。


結合「支付門」裡布置的攝像頭以及感應接收器,我推斷「淘咖啡」是混搭結合了 RFID 天線,你可以理解為是增強版 RFID,以擴大天線的覆蓋範圍,加強對商品位置的定位,減少誤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金服官方披露的技術方案中有生物識別,但從現場體驗來看,人是不需要在攝像頭前特地停留以配合識別的,所以估計這其中用了人臉+體態+體重等多維識別。

這個「支付門」是「淘咖啡」區別於其他無人超市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一個缺點,至少在現階段來看。因為用戶在經過這個門時,並不能真的「即拿即走」,還需要等五六秒左右才能出門。

據介紹這個等待的時間不是系統識別和自動劃扣造成的,是滑動門造成的,根據行業標準規定,它的安全關門速度就得這樣……好吧,所以這個門應該是個過渡階段的版本。


以上,是根據體驗以及詢問之後,我們做出的一些猜想,雖然看起來可能離我們實際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從「無現金」再到「無人」的一系列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確實因為科技的進步在發生變化。

當然,「無人超市」要做到真正無人還是有距離的,至少在上貨、運營維護甚至在商品資料庫如何建立上都要投入人力來完成,並且被人不看好的另一個原因是如何能降低成本,盡量降低風險,這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其發起的挑戰,商業模式究竟如何落地,最終都是值得關注的。

雖說「無人超市」這樣的事在長期以來一直是停留在愚人節科技玩笑里的存在,甚至在去年 Amazon 宣布 Amazon Go 後,仍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它的噱頭大過實際效果。但去年到今年不少朝這個方向努力的公司都有了進展,我想,待技術成熟落地之日,再來看現在,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吧。(編輯:早優夫斯基)

原文:http://www.geekpark.net/topics/220377
阿里推出無人超市「淘咖啡」,新零售站上風口!哪些行業受益?

這幾天有個概念很火,那就是新零售!據報道,阿里即將在7月8日-12日舉辦的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推出阿里無人超市「淘咖啡」,它是一家集購物與餐飲於一體的無人店鋪。另有消息稱,曾主導無人零售店Amazon Go演算法的亞馬遜華人科學家任小楓,也在近期加盟了阿里。無獨有偶,近日上海街頭出現了據稱國內第一家24小時無人便利店。各種消息表明新零售站上了風口,資本市場上相關上市公司股票更是連續幾天漲停。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態,有望成為互聯網時代下零售業變革主要方向。

新零售是什麼樣?

先來了解一下「淘咖啡」的操作流程。

第一步掃碼進店:首次進入淘咖啡;需打開「手機淘寶」;掃碼成為「淘咖啡」的會員;前提是同意一系列條款;然後通過閘機,進入超市。

第二步購物:選擇自己喜歡的任何商品;在淘咖啡中還有餐飲,消費者也可以餐飲區點單;

第三步結賬:要離開店鋪,要經過兩道門,第一道是「感應門」有消費者走近會自動打開;第二道是「結算門」當你進入第二道門時,已經完成了扣款,旁邊還會有提示告訴你,「支付寶共計扣款多少元」然後就可以大步地走開了。


新零售的前景空間?

此前國務院《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明確在新的消費理念下,新的零售時代下,新的生態系統中,實體零售企業應當創新轉型。中國零售行業的總規模已達到4.5萬億美元,並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新零售」空間巨大。

自亞馬遜推出Amazon Go以來,無人售貨就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以及資本青睞的對象。從資本的角度看,無人便利店極大的減少人工,應用場景多(可規模化複製能力強)同時無人便利店還可以做到無人便利店++O2O模式(電商)+茶飲水果吧(體驗式消費)+廣告(店面外賣做直播廣告)+消費金融,當然未來還可以做到N個+。從消費需求角度看,便利店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利。

新零售的關鍵點在哪?

馬雲對「新零售」的解釋用了四個關鍵詞,均與新技術相關: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現代物流、大數據、雲計算。

零售行業向新零售的變革核心原因是:雲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提供廉價可用的硬體基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提供可靠高效的軟體基礎,共同顛覆零售行業的商業形態。

大數據是新零售的核心。新零售模式下,大數據平台是整個新零售生態的大腦,是服務決策的關鍵所在。大數據應用涵蓋銷售分析、庫存分析、消費者行為分析、精準營銷等內容,可有效提高零售企業運營活動的效率, 如利用客流量、點擊量等數據,研究消費習慣,實現精準營銷。

物聯網則是整個新零售產業閉環的最後的關鍵點。物聯網作為一種感知層的物理實現,能夠以極低的成本將商品信息數據化,從而將整個線下零售的所有商業行為都搬到互聯網上,從而才可以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進行處理和分析,形成一個線上線下商業行為的全圖景。如果沒有物聯網的發展,線上線下融合將不可能完成。

哪些行業受益?

根據上文可以看出,新零食的概括起來就是,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技術的全程應用以及先進的現代物流倉儲。

受益行業多為技術性產業,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阿里的這套無人零售技術主要涉及三大核心技術,即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結算意圖識別和交易系統及目標檢測與追蹤系統。

目前無人商店在技術上大致可分為三個流派,Amazon Go、淘咖啡及take go可劃為一個流派,三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熱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感測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路、生物識別等,三者似乎都不約而同地沒有採用RFID技術,這點頗值得深思。

第二個流派則主要是指繽果盒子、7-11、羅森日本無人店,這幾家主要利用了RFID標籤技術,RFID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該方案由來已久,技術上也較為成熟了;

第三個流派則是像便利蜂、小e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維碼來完成對貨物的識別,優勢是成本低,與傳統零售較為接近。

另外一個受益行業就是物流地產。隨著線上零售市場日趨成熟,零售行業對優質物流倉儲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電商對物流倉儲的需求更為迫切與強烈。在終端議價能力較低的情況下,倉儲規模的擴大將有助於電商企業:(1)增加物流節點提高運輸效率;(2)產生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3)提升服務質量增加客戶粘性。

國外的物流地產經歷了30年的發展,目前仍處於快速發展之中。網路零售、零售消費品及高端製造業是拉動現代物流地產發展的三駕馬車。物流地產商很重視物流地產的規模和物流網路的建設,因此物流市場的發展也呈現出連鎖化集團化的發展。

而國內市場,去年5月以來,包括互聯網平台、物流運營、工業地產、保險基金等在內的各路資金開始大舉進軍物流業:(1)國內企業中,阿里巴巴投資千億元於菜鳥網路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萬科在行業銷售低迷下宣布進軍物流地產;(2)海外企業中,澳洲的嘉民集團、美國的厚朴基金、凱雷投資、荷蘭的匯盈資管等紛紛增資內地物流企業。

目前海外物流地產企業是中國物流地產業的最大玩家,除了善於採用合資入股等方式拿地之外,他們共有的特點是賦予了地產開發以金融屬性,大部分的海外開發商都會以私募地產基金REITs方式加快資金周轉。物流地產有著統一的建設標準屬於標準化產品、流動性較好、收益穩定,而且得益於整個行業的快速增長,投資回報率水平十分可觀。

本文資料來源於長城證券研究所,國金證券研究所,物聯網傳媒。

原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27749338

caojinzhou wrote:
零售業「無人化」是...(恕刪)


登記一下
停電大麻煩?門出不去、監視中斷 手機付款也是停?
十億先拿走五億 wrote:
停電大麻煩?門出不...(恕刪)


台湾是有多缺电?

如果任何科技的创新,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电力这个基本能源供应问题,那很多事情不要发展好了。直接点煤油灯最省心。

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一年停一次电算是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要拿小概率事件用做创新的基本考量因素。

当然,所有产业的创新肯定是需要整个社会其他相关产业创新同步推进的。电力供应在十年前可能是问题,在现在也许会有问题,但在未来会是问题吗?当然,用爱发电不算。


caojinzhou wrote:
零售業「無人化」是今年科技領域的一大熱點,在之前,我曾經和大家討論過當下「無人便利店」的機遇和存在的困境,而時隔不久,「無人超市」又出現在我們視線中,這一次的玩家是阿里巴巴。


踩個腳印。
能台灣設個點再說吧,看會不會水土不服...

caojinzhou wrote:
台湾是有多缺电?如...(恕刪)

我腦容量很小 字太多 沒法消化
我只是想問那有賣
第1張圖那位女性 的正面照 手機號碼 微博 還是LINE

商家 與 顧客 就是供需問題
你有沒有我要的東西比較重要

所以 有賣 手機號碼 微博 還是LINE
不知道無人商店要怎麼解決奧客與客人低智商的問題

門市店員都知道, 奧客與低智商客人的數目, 比濁水溪的石頭還多

你永遠會吃驚於客人智商下限之低

AI有這能力對付嗎?
caojinzhou wrote:
台湾是有多缺电

如果任何科技的创新,在最初的发展阶段需要考虑电力这个基本能源供应问题,那很多事情不要发展好了。直接点煤油灯最省心。

以我所在的地方为例,一年停一次电算是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要拿小概率事件用做创新的基本考量因素。

当然,所有产业的创新肯定是需要整个社会其他相关产业创新同步推进的。电力供应在十年前可能是问题,在现在也许会有问题,但在未来会是问题吗?当然,用爱发电不算。

答案不就在內文當中嗎 ?

問︰台灣是有多缺電

答︰〔用愛發電〕都喊出來了,不就知道是有多缺電了 ... ?



附註︰

以前也喊過「增產報國」... ?

白話文 -- 國家知道人民"暫時"什麼都不會,只好要人民先「增產報國」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