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能力的人會否西進呢?當然覺青們是不需要的,留下來就好。。。


————————————————————————————
台灣薪資和生涯發展不如鄰近區域,人才外流問題日益嚴重。政府雖然視為「國安問題」,非常重視,也試圖提出若干方案來解決,但迄今成效有限。大陸領導人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將提供台胞「國民待遇」,要「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可看出北京對台政策由策略性採購轉變為吸引台胞赴大陸生存發展,徐圖爭取台灣民心認同。

這項新政策在台灣內部引發了正反對立的兩種反應:一種看法,認為陸方總算認清事實,務實提供台胞在大陸較公平的生活環境,有助於紓解台灣的就業壓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另一種看法卻認為,這項新政策目的在「掏空」台灣,將使台灣面臨競爭力下降、人才斷層的危機,政府必須盤點政策工具,「採取階段性非常作為」,以確保經濟和國家安全。

誠然,如果台灣薪資水準與發展機會明顯落後大陸,在大陸政策鼓勵下,人才勢必加速流向大陸,

但台灣是開放社會,除非頒布戒嚴令、關閉國境,否則人才就會流向更有機會的地方。強加的管制將讓台灣再度步上20年前「戒急用忍」政策的後塵,既造成產業發展的遲滯,又不能有效攔阻人才的移動。只有以加速發展來留住人才,方為上策。
1950到70年代初期,台灣有大量赴美留學的年輕人,學成之後滯留美國工作或研究,政府曾使出不少手段,減少出國留學人數或迫使其必須回國,但成效都相當有限,少數人甚至不惜毀約賠錢也要留在美國。1970年代中,台灣經濟快速起飛,80年代新竹科學園區接續工研院建成,大量學研經驗豐富的留學生陸續回國,貢獻其心力於台灣發展。曾經是「不愛國」的滯美留學生霎時間變成台灣科研和經濟最重要的「海歸派」,他們陸續嶄露頭角,受到朝野重視。

1993年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台灣趁勢推出「亞太營運中心」政策,並在1995年初由行政院通過,成為國家重大經建計畫。財經界期待在打開三通之後,台灣迅速成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門戶,台灣屆時將外商雲集,分享著中國經濟迅速成長下原來被香港獨攬的巨大商機。當時,經濟部該方案的研究團隊訪問新加坡的跨國企業,得到的訊息是只要兩岸有海空運直航,新加坡製造業的所有跨國企業亞洲總部都將移到台灣,顯示這個方案成功的機會極高。

奈何,李登輝前總統卻在1996年宣布「戒急用忍」,兩岸海空運無法打通、大企業無法西進,「亞太營運中心計畫」胎死腹中,不但跨國企業止步,國內大量製造工廠在全球產業鏈操作下被迫西進,離開台灣。

12年後的2008年,馬政府終於打開了兩岸直航,但是上海早已參照台灣「亞太中心」方案建設上海,逐步發展成新的亞太營運中心,堵住了台灣的發展機會。甚至台灣大企業在政府掣肘下,失去善用大陸內需市場成長茁壯的契機,坐視南韓三星及大陸本土集團開拓大陸腹地、迅速發展坐大,成為全球領導品牌,又回過頭來與台灣品牌競爭而成為台灣今日大患。

今天,在看似不利的內外環境下,我們又面臨另一次抉擇。決策者可以選擇將人才流動之路嚴厲堵住,嚴格控管台灣人才一旦西進,就斷絕他們在台灣的各種福利,包括不允許領取退俸年金等;但若真有心西進,難保這些人不會尋找各種管道「突圍」,讓政府難以執行。尤有甚者,可能讓更多人及早由公部門退出,以規避未來的管制,並且激勵更多的非公職人員,及早申請外籍護照,或乾脆放棄本國籍。無路可走的年輕人,更可能乾脆放棄國籍、入籍對岸。這些可能的副作用,是政府進行決策時不能不審慎思考的。為何不反向思考:改善台灣經濟環境,等這些到對岸發展的人才練就一身功夫後,可以回鄉奉獻,就像他們的父執輩一般?

歐洲的愛爾蘭加入歐盟,減免租稅、吸引外資,成為各國進入廣大歐洲市場的門戶,迅速蛻變為歐洲之獅。

若台灣領導層能夠想通,學習愛爾蘭讓台灣變成中國的東方門戶,台灣必能脫胎換骨,成為吸引人才留駐的磁石。開放政策易行且官民愉快,管制政策困難,彼此痛苦又沒有前景,請問要選擇哪一種?


smilezhang wrote:
有能力的人會否西進呢?當然覺青們是不需要的,留下來就好。。。


事實是… 有能力的覺青 也去了
這個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不是嗎?所以政府才想推優惠政策,鼓勵外籍人才進來補缺口...

smilezhang wrote:
有能力的人會否西進呢...(恕刪)


我兒子可能沒什麼能力,但是我叫他有機會的話絕對不要留在台灣..

去外面賺飽人民幣或美金之後,再回台來養老享用健保...

怎樣,有人應該會很不爽吧!!



去了能幹麻?
大陸可不好混喲
smilezhang wrote:
有能力的人會否西進...(恕刪)
在廈門的打工仔飄過,事實上,我覺得廈門比台北繁榮
有能力的出去發展不一定是中國很多地方都能去,這裡的環境大家都知道是怎麽樣了!
有能力跑得其實不會只跑大陸

高科技產業的人才常常往美國跑,有些人是念完書就直接想法子留下來
很多製造業相關的人會在越南泰國菲律賓印尼落地生根
不少人為了小孩或是為了高薪工作也是會搬去新加坡
去日本念書之後拚了命要找工作留下來的留學生也不在少數
身為一個平凡的老百姓⋯

為了生存⋯當然要找出路⋯

在台灣⋯

政府不斷在喊這個保險快破產⋯⋯那個年金也要破產⋯⋯

都說負債累累了⋯還是大幅舉債搞無效工程⋯

看著將要破敗的台灣⋯⋯

有能力的⋯會想留下來坐困愁城⋯

還是出去搏個機會?

年輕人不管覺醒了⋯或是還沒醒⋯

為了活下去而找出路是天經地義的⋯

沒必要覺的可恥或對不起誰⋯

莫忘政府銘言:生命會自己找出路

那 人民就自己找頭路⋯合情合理~~~
台灣歷經經濟奇蹟...但現在卻失落了....
民國76年我退伍.找工作薪資21000元
沒想到經過30年大家薪資竟是+1000元
還好當時我們物價低..現高....
各位認為台灣....還有未來....
少子化..無可避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