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對於六四種種猜測,講實話,真的是好笑。為什麼爆發這麼一場事件,很多人搞不清,我年紀大了,發生的時候我已經歲數很大了。
實際上這場事件早就有公論,也是給各位台灣朋友普及一下知識,順便也請台灣人自己檢視一下。
在大陸進行改革開放之初,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需要一個中間地帶,計劃經濟導致一個問題就是物價是被控制的,由於工業產品比價不合理,一個1978年軋鋼工人所創造的利潤是一個煉鋼工人的20倍,這個價格並不是市場決定的,而國家規定的,它是不合理的,因此有必要從計劃經濟轉向到市場經濟,讓市場決定物價到底多少。
但是貿然從計劃經濟轉向到市場經濟,會引發大規模通貨膨脹,當年東德,波蘭,捷克都因為放開物價導致社會動蕩,為此大陸進行了“雙軌制”價格,也就是說國家劃定一個範圍,在範圍內的價格是計劃經濟價格,在範圍外的價格是市場經濟價格。
打個比方,假設大慶油田國家規定一年產1000噸油,那麼大慶油田實際上一年可以產1500噸油,那麼在1000噸國家計劃內的油價是100元每噸,那么剩下的500噸屬於計劃外的油,這批油可以拿到市場上切賣,價格遠高於計劃內的100元,這就形成了一個價差。
由於有這個價差,導致有一些有權有勢的人把計劃內的商品賣到計劃外,賺取差價,這批人我們稱之為“倒爺”,之所以叫“倒爺”是因為當時大陸有一個罪名叫“投機倒把罪”,而有權有勢的人利用權力進行這種行動的, 我們稱之為“官倒”。
由於如此種種弊端,促使鄧小平下定決心去打消這個價差,完全消除“雙軌制”經濟,從計劃經濟完全轉向到市場經濟。1988年,這次大規模轉軌開始了,一時間全國的物價飛漲,豬肉價格上漲50%,菜價上漲30%,電視機,電風扇等家用電器也有50%以上的漲幅,整個社會一下子動蕩起來。
講實話,鄧小平消除雙軌制經濟是正確的,但是即便是正確的事,在不正確的時間做出,也是錯誤的,這是說給所有的台灣人的教訓,比如說貴島的廢核問題,在1989年,由於雙軌制經濟的官倒的腐敗,以及隨後的大規模物價上漲,終於讓社會失控, 引發了六四事件。
這是六四事件的由來,然而在台灣媒體,我沒有看到甚至一家來講述這個曾經引發全大陸範圍內極度恐慌的“物價衝關”事件,這是非常深厚的歷史背景,實際上八十年代的學術是相當自由的,尤其是在大學,什麼都可以講,毛澤東動輒被批判的一文不值也是正常現象。
在六四事件完了以後,國內政治矛盾非常尖銳,很多人想重回計劃經濟的老路,當時的江澤民也猶豫不定,鄧小平當時已經無權了,在北京幾乎無法左右局勢,通過南巡,也就是去深圳講話,變相的敲打在中央的官僚,要求繼續改革開放,這才有了第二次改革開放的機會。
這是整個六四事件的大背景。但是對台灣媒體來說,請恕我說一句,這些在當時影響重大,極大的事件,沒有一家台灣媒體提及,而來來回回跟個鸚鵡一樣一直說民主人權的問題,這些媒體都是復讀機嗎?
然而,各位台灣人,假設你在鄧小平那個地位,在雙軌制引發的系統性腐敗以及阻礙國家發展的計劃經濟下,你又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是不是當年的大陸投票了,民主了,物價就可以不上漲,就可以不引發大規模社會動蕩呢?
我非常期待各位的回答。
如果是「倒爺」們作怪導致這場事件,怎麼軍隊是去對付抗議的人民,而不是倒爺們呢?當年的第一時間,半夜一點多的時候,我剛好在看NHK的實況轉播,槍聲四起,在場民眾四散奔逃啊。再來就是一堆滿身是血的民眾被人用各種方式扛出現場,有用扶的、有用腳踏車載的、有用人力拖板車拉出去的......
如果真是這麼重大的事件,怎麼會在網路上很難搜尋不到關於八乘八的資料?即便在台灣也是如此。不是應該讓後世人民了解當時的真實情況嗎,怎麼反而是封鎖起一切的資料,要抹滅這段歷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