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人民网 | 2018-11-26 12:16:17
  人民网深圳11月26日电(吕绍刚、陈育柱)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贺建奎。 贺建奎实验室 供图

  这次编辑峰会于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贺建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做胚胎注射。 贺建奎实验室 供图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因简单、高效备受瞩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学家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贺建奎强调:“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还率先提出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Genes do not define you )、“促进普惠的健康权”(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等5项伦理原则。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丘奇George Church 说:“考虑到HIV 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我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不久前,中山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 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575份HIV 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 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 。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 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

夜羽星晴 wrote: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恕刪)


真的假的, 感覺滿猛的... 可是改基因會不會有其他副作用?...

造福人类
夜羽星晴 wrote: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恕刪)

夜羽星晴 wrote: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恕刪)


中國新聞

看看就好
小道新聞笑笑就好,如果是讓愛滋病免疫基因(這個真的有)帶原者作為母體,刻意製作子代還比較可能。

夜羽星晴 wrote: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恕刪)


先不論真假,

不過以病毒進化史,

將來也會出現 免疫 "免疫愛滋基因"的病毒出現...

夜羽星晴 wrote: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恕刪)


至少要等6個月後,將這些嬰兒感染HIV病毒確定免疫,才能確定基因編輯成功吧。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wrote:
中國新聞看看就好...(恕刪)

中国新闻可信度还是比台湾新闻高了几个数量级
tennebrae wrote:
至少要等6個月後,...(恕刪)

不需要,抽血確定的CCR5 ligand不會跟HIV virus作用就好,實際上探測也不需要用HIV。

CCR5異常造成免疫HIV,這個已經在成人做過驗證。

問題是記憶中這種修改人體基因的方式不是國際合約禁止事項?

再來就是mute掉會不會有其他影響,現代醫學的重大突破或方向改變其實也是用人命去驗證的

tennebrae wrote:
至少要等6個月後,...(恕刪)


這很可能是真的,剛好我有一本去年出版的書,內容與跟基因科技有關,昨晚睡前剛好看到關於 CRISPR 的部分。

作者是美國人,他認為 CRISPR會在大陸那邊發展會很快,會比美國快,結果我昨晚的記憶,居然在這報導內被寫了出來變成新聞 orz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