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皇帝都是出身关陇集团,而且是鲜卑汉族混血。北魏太武皇帝延和年間,為了防禦柔然入侵,在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以北的長城沿線(今內蒙古南部至河北省北部一線)設置了許多鎮,其中較為重要的是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沃野鎮、懷荒鎮,合稱六鎮,又稱北鎮。北魏朝廷將部分鮮卑貴族遷至六鎮,令他們為鎮民兼武士,鎮民之上設有鎮將,由其總攬當地軍政。當時六鎮地位崇高,身為六鎮之民是相當尊榮的,且擁有仕宦、復除(免除賦役)等特權。然而到了孝文帝時代,將京都南遷洛陽使六鎮重要性大不如前;遠在邊境的六鎮之民漢化遲滯,在經濟與文化上逐漸成為弱勢。隨著孝文帝改革一系列漢化政策,六鎮特權被取消,社會階級大幅下降,反受南遷的漢化鮮卑人歧視。朝廷甚至將罪犯發配六鎮為兵,形同流放之地,當地對於改革的反感情緒不斷累積。宣武帝時,六鎮飢荒,終於引爆六鎮之亂,北魏全國陷入嚴重動盪。從這場兵變中獲利的有懷朔鎮出身的鮮卑化漢人高歡與武川鎮出身的鮮卑人宇文泰,兩人各自擁立皇帝,使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宇文泰將武川人編成禁軍,又創立府兵制,交由同樣出身武川的八位柱國大將軍(簡稱八柱國)和其麾下十二大將軍統領,將西魏政權牢牢掌握在武川人手中。由於西魏政權主要割據關中(今陝西省)、隴西(今甘肅省東南)地區,宇文泰於是奉行關中本位政策,將西遷的鮮卑貴族和原籍山東(今山西、河北、河南)的部分士族改籍關、隴,並重用當地原有士族,逐漸形成一支新的關中士族(以京兆韋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弘農楊氏、京兆杜氏為大姓)。八柱國與關中士族,這就是關隴集團的基礎和肇始。八柱國家族跟隨宇文家族對抗東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滅北齊統一北方,戰功彪炳。到了唐代,人們仍然津津樂道八柱國家族的榮耀,曰:「今之稱門閥者,咸推八柱國家;當時榮耀,莫與能比!」
eric12211221 wrote:唐高祖李淵是隋煬帝楊廣的親表弟!!!!攀親帶故的也就是說隋煬帝楊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公 李淵是李世民的父親,楊廣的親表弟,依中國人父系親族的稱謂來看,楊廣屬於李淵的平輩表親親屬,對李世民來說,楊廣是他的親表伯,不是親舅公。如果楊廣是李世民之母竇氏的表哥,那才算是李世民的親表舅,但離表舅公又差了一輩,除非楊廣是李世民祖母的表哥,才能算是表舅公。
eric12211221 wrote:唐高祖李淵是隋煬帝...(恕刪) 獨孤天下看了沒?李淵的媽媽,跟楊廣的媽媽,是親姊妹(以上相關人等都是世族)被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請下來的那位小皇帝,是他的外孫很意外嗎?除了劉邦跟朱元璋,那一個開國皇帝是平民來著?
傲笑憐 wrote:獨孤天下看了沒?被黃袍加身的宋太祖,請下來的那位小皇帝,是他的外孫很意外嗎?除了劉邦跟朱元璋,那一個開國皇帝是平民來著? 劉備雖然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子劉貞的後世子孫,但他出生時早就已經家道中落,靠販賣草鞋、織草蓆為業,跟平民無異,即使後來被獻帝尊封為皇叔,但也只是好聽一點,實際上一點皇族的特權也沒有,畢竟獻帝也早就是曹操的傀儡,所以劉備勉強也算是一個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