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高中及大學教師轉傳南一版高一歷史第一冊,142頁提及「統治台澎的正當性」時表示:「然而,《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是否真是中華民國統治台灣正當的來源,已得到許多質疑……兩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出現了『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說法。」
日無權決定移交者
同一頁出現「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門……為了合理化美國介入兩岸問題的軍事行動……也宣稱台灣地位未定的說法,指出台灣將來的地位須待太平洋地區恢復穩定,且對日和約簽訂或聯合國有所決議,才能確定。」「1952年,在美國支持下,日本與中華民國單獨簽訂《中日和約》,有人認為這是中華民國自日本取得台澎主權的開始。但也有一派認為《中日和約》……日本只宣布放棄台澎,並未說明將主權移交中華民國……」
對此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中日和約》是中日雙方的和約,日本放棄的台澎當然是交還給談判的對方也就是中華民國,「不然難道是交給非洲國家或是外星人?」退一萬步講,日本是戰敗國,憑什麼宣稱要把台澎交給誰?教科書地位類似國史,出現如此悖論,令人驚愕。
南一編輯部回應本報,課本是課綱委員審定,且不是只有一家課本寫到台灣主權未定論,因此這個問題應該請教國教院。
出版社應多元陳述
國教院教科書中心主任楊國揚表示,100課綱要求寫出「台灣主權確立的過程」,但其實95暫綱也談到台灣主權未定論,「不同階段課綱有不同規範。」這次新課綱沒有特別強調「已定」還是「未定」,尊重出版社書寫方式;不過出版社一定要多元陳述,不能只有一種觀點;如果要寫「台灣主權未定」,一定要談到有另一派「已定」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