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torm.mg/article/403878
陳扶餘觀點:戰後「30萬日本人轉為台籍」謠言分化兩岸同胞情感
網路時代,社群媒體的謠言就像一陣風,你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它已在下風處蔚然成災。2014年太陽花運動期間,有一封署名「楊振明」投書到台灣某報〈民意論壇〉,指稱台灣光復初期「約有30多萬日本皇民,放棄日本國籍,歸順為『中華民國』國民,落地生根」,繁衍至今約有一百多萬人,是當前主張「台獨」的親日激進份子的根源,並呼籲「應全民奮起,清理門戶」。由於該文作者未留地址,真實身份無法查證,因此該報編輯決定不予披露,但打字稿經編輯電郵給海外友人參閱,而在網路輾轉傳開。
318太陽花之後,國民黨在選舉上一連串的失利,台獨勢力沈渣再起,深藍群眾急需情緒的出口,就以此為據,廣泛寄給大陸對台研究機構和涉台單位文過飾非,以訛傳訛,積非成是。影響所及,不但近年來大陸網路鄉民充滿殺伐之氣,對台研究的權威人士也為文探究,就連退役的解放軍將領也聲稱「1945年台灣光復的時候,日本人留下30萬日本人轉為台籍」,並主動加碼「經過三代75年,現在2300萬人裡面有600萬人以上是這些人的後代。」影響惡劣,對兩岸人民間的「心靈契合」起很大的破壞作用,實有加以澄清之必要。
據了解,1945年11月1日舊「台灣總督府」應國府前進指揮所之需,曾舉行《在台日本人歸國志願調查》,當時在臺日本人總數為329,269人,其中確實有志願留台者約14萬餘人(志願歸國「日本」者有18萬餘人)但並未被陳儀當局所接受,最終全數遣返。其中,若涉及與台灣人有婚姻關係者:「夫為日僑,妻為本國籍,而結婚在台省受降以前者,妻之去留聽其自願;妻為日籍,夫為本國籍,而結婚在台省受降以前者,其妻得予留台。」
根據1947年臺灣省日僑管理委員會所編印的《臺灣省日僑遣送紀實》顯示,從1946年3月起,有資料可查的在台日人(含琉球人與朝鮮人)共分三批遣返,遣返次序為 :1、日籍軍人,2、平民,3、病人與犯人(用武裝醫院船遣返)。第一期自1946年3月1日起至同年4月底為止,共計遣返日人291,159名。其中日俘遺族和留守家庭69,246人,日僑221,913人;第二期自1946年10月19日起至同年12月28日止,遣返殘餘日僑10,325人和解除徵用18,196人,共計遣返日人28,521人;第三期遣返作業自1947年4月中旬起至同年5月3日止,共計遣返日籍琉僑3,566人。總計先後遣送日僑323,246人。
1947年5月16日,台灣省政府成立後,旋於同年12月展開第四期日人遣返作業,共計遣返日、琉球人走私犯及無罪戰犯105名;第五期遣返作業始於1948年4月,台灣省政府為集中遣返殘餘日人起見,特頒布「台灣省殘餘日僑集中遣送實施辦法」,規定除患有重病、與國人合法結婚、犯有刑事案件未審判終結或未服刑期滿之日人,以及其他有正當理由經核准留台者外,均應強制集中遣返,共計遣返日人432名;第六、七期分別於1948年11月、1949年8月遣返解除徵用343人及殘餘日人272人。其後,留台日人已為數甚少,僅零星、個案式地辦理日人遣返作業。因此所謂「約有 30多萬日本皇民,放棄日本國籍,歸順為『中華民國』國民,落地生根」應屬子虛烏有。
日據時期戶籍管制政策甚為嚴格,雖因戰亂不免遺珠,但絕無可能出現數量如此龐大的「黑戶」。換一個角度說,假設真有30萬日人在戰後隱姓埋名滯留台灣,以當時台灣的人口基數而言,幾乎是每20人中就有一名日本人,應該充斥於生活的周遭,絕對無所遁形。為何70年來台灣居民從未聽聞,70年後又為「楊振明」先生所發掘披露,實在不合常理。近年來台灣「皇民化復辟」的現象,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將之簡單地歸咎於「血緣決定論」非常粗糙,也相當危險。例如,1949年國府撤退來台後,為安置隨蔣介石政權轉移來台的170餘萬人,排擠了台籍人士的發展機會,加上隨後的土地改革和農村破產,喪失封建土地保障的地主精英,只有引進日本所淘汰的工業設施或產品代理才能取得營生的手段,否則就是淪為勞動階級(日後發展成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主)。因此,即便沒有「228」這種偶然的政治失誤,戰後台灣社會還是存在着親日、媚日甚至皇民化復辟的土壤。
更令人憂心的是,光復初期有「30萬日本人轉為台籍」的謠傳背後隱藏著「種族清洗」的危險情緒。過去70年來,在冷戰、內戰分斷體制下,透過國共當局的政治宣傳,海峽兩岸確實存在著對立的傾向,但向來只有對政權的敵視,從來沒有兩岸人民間的相互仇恨。經由上述不實說法的流傳,特別是將「台獨」標示上日裔血緣,已經在兩岸人民間畫下了一道難以彌合的傷口。如果不適時加以澄清,不但海峽兩岸恐無寧日,就連長居島內的各個族群和新移民,也無法在台灣這一塊土地上和睦共處,長居久安。
= = = = = = = = = = =
另一篇網路文章,也一起貼上來給大家看看。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30/node1394482?page=0
在台有多少日本人後裔:數據讓人震驚
近一兩年來,在台灣的日本人後裔突然成了一個話題。網絡上一篇題為「不為人知的秘密,混在台灣內的日本人」的文章廣為流傳,該文依據一名台灣老教授的回憶稱,這個群體有上百萬人。如果算上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培養的「皇民」的後代,這部分人的總數可達200萬、400萬甚至600萬之多。
而現在台灣的總人口僅為2300萬。去年5月民進黨上台後,隨著兩岸關係轉冷,這類有關在台日裔人數的說法更加普遍。在台日裔真的這麼多?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實情並非如此,在台日裔人數「暴增」,主要跟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重新被喚醒的「皇民化台獨」有關,只是,儘管他們人數不多,在島內政商界的影響力卻不小。
有關在台日本人後裔人數,說法很多,從10萬到百萬都有。其計算方式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有約30萬在台日本人轉為台籍,經過三代七十多年繁衍,人數自然超過百萬;即使當時沒有數十萬日人改成台籍,至少也有8000到1萬,繁衍至今,也會有一二十萬人。
在台日裔之所以引起關注,原因之一是許多當年從台灣回到日本的日本人,近年因思念台灣而來島內找尋歷史記憶,加上日本後裔或台灣朋友協助他們找尋當年的故里、鄰居,以致讓人誤會仍有許多日裔居住在台灣,只是後來他們都改成漢名,追尋不易。
這完全是種誤會。只要查閱一下日本、台灣官方檔案,甚至憑著多數人的生活經驗,應該不難判定:在台日本人後裔並不多。
國民政府對日僑「全部遣返」
根據台灣多個官方資料,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即實施嚴格的在台日本居民(日僑)全部遣返政策,尤其是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連原本留下來協助台灣工作的7000多名日本農業、科技人才也被加速遣返。
根據日本厚生省「終戰」資料統計,從1946年3月開始,共進行六次大規模「引揚」(撤返)工作,總計自台灣遣返約48萬人,其中軍人、軍屬約16萬人,一般國民約32萬人。可以說,幾乎是把當年居住在台灣的日本人都「引揚」回國。
當時約有20萬日本人希望留在台灣,並申請作為台灣的永久居民。根據當年被遣返的日人清水半平的《吉野村回顧錄》,時任台灣行政長官陳儀表示,「你們這些移民是農業開拓的功勞者,別擔心,就比照以前,在這邊永住下來吧!」清水半平當年是吉野村的村長,他轉達了陳儀的話,讓日籍村民興奮不已。
但他說:「我這輩子最遺憾,最無法原諒自己的是,我幫國民政府欺騙我的同胞……」因為,不久,日僑遣返政策嚴格實施,很多人拿著一紙財產清冊,上面記載自己的房子、家具、農具,然後帶著幾套衣服、被褥和1000日元等簡單行李物品回到日本。
很多日本人或台灣朋友以為他們只是短暫離別,過一陣子還會回來,沒想到自此一去不返。有的不願被遣返,就隱姓埋名,或有日本女子嫁給台灣人(當時,日本人根本不屑與台灣人結婚),每天化裝成台灣農婦在田裡幹活,最後卻統統被抓出來遣返。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更是在各政治文化領域厲行「去日本化」行動,要求說國語、去日文。
例如1952年4月初,嘉義縣政府公告:「日據時代,日政府對本省同胞,施以奴隸政策,在各地均有組織皇民奉公會之機構,以吸收地方士紳,作皇民化之基幹,用來消滅我傳統民族觀念,強迫人民信仰其皇民始祖,乃將省民奉祀之公媽牌強制廢除。迄今日久,各地尚有少數遺留其皇民神牌,該府以事開民族正氣,刻已飭令各市鄉鎮公所,切實改換。」
根據上述檔案資料,日僑當年能留在台灣繼續生活的人,恐怕非常少,在那種環境下,日本人後裔是難以容身的。最近在台日裔人數被傳出「暴增」,主要跟台灣官方與民間的傾日、媚日,甚至「皇民化台獨」被喚醒有關。「皇民化台獨者」主張並聲稱「台灣主權未定論」「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族不是中國族」「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等,認為中國不允許「台灣獨立」,所以台灣必須依賴外國,必須親美、親日。
這種「皇民化」的思想觀念,或自認是日本人者,以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為首。已94歲的李登輝,在22歲前是日本人,名為岩里政男,最高階公職是當了一年日本炮兵少尉,為他的祖國(日本)而戰。多年來李登輝的言論已證明其心向日本,認同日本,並不斷想找回自己早年的「岩里政男」身份。他在2015年8月接受日本右翼媒體《呼聲》(Voice)月刊採訪時稱,二次大戰期間的台灣人是「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並宣稱「70年前,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
2000年卸任後,李登輝在台灣各地成立「李登輝之友會」,這個團體是他搞「皇民化台獨」的大本營。過去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李登輝的本質,但李登輝這十多年來終於把他的內心世界說了出來。他明確表示,自始至終他就是要把國民黨的外來政權轉移給台灣自己人,看不出來的人是「傻子」!
另一個「皇民化台獨」大佬是辜寬敏,辜寬敏因繼承其父辜顯榮在日本留下的遺產而成為巨富,這些錢也成為他日後搞「台獨」活動的本錢。今年90歲的他,始終難以忘情日本殖民時期他所擁有的「美好」,他還自費在國際主流媒體刊登「台獨」廣告,讓他的言論在深綠陣營動見觀瞻,甚至動輒對蔡英文政府下指導棋。他堅持「台獨」不僅是一種理想,也是對台灣人民的一種回報。他說:過去「台獨」,現在「台獨」,將來也「台獨」。
其他著名「皇民化」人物還有彭明敏、金美齡等。彭明敏的「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及其所參與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都是旗幟鮮明的「台獨」組織,且均有「皇民化台獨」色彩。
上述這些人都曾在「日據」時代生活過,滿腦子「皇民化」觀念,尊奉日本天皇,學習「皇國」精神,樂於當「皇國」子民、日本人後裔。
不能遺忘的「人間動物園」
從歷史看,日本殖民時期,確有大量日本人移民台灣,從居住地看,以花蓮、台東者為多。當年,除台北外,多數人被安置在花蓮的吉野、豐田、林田,台東的鹿野、旭海、池上等。這些鄉鎮村落以日本名稱命名,現今還可在那裡看到「日據」時期的建築遺蹟,但實際走訪,這些地方多已人去樓空。
由此亦可證實,在台真正的日裔其實寥寥可數,自稱「皇國子民」、假借「皇民化」搞「台獨」的政客野心家倒是不少。例如,民進黨當局去年11月在高雄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舉辦紀念台籍老兵秋祭活動,儀式不僅有軍樂儀仗表演,蔡英文還親自到場致辭,宣稱要為台籍日本兵尋找歷史正義。
台灣官方還把漲潮時才能看到4平方米麵積的日本沖之鳥礁,稱為「沖之鳥島」;大幅退讓釣魚島海域捕魚權,犧牲漁民權益;最近又要引進日本福島的核輻射食品。種種措施就是傾日、媚日,不惜以屈辱的代價換取日本正眼對待或照顧。
實際上,日本不僅沒有正眼對待,其官員甚至在公開場合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指責台灣代表。 稍微回顧一下歷史就知道,失去自己民族尊嚴的媚日、讒日只會讓日本人瞧不起。日本殖民台灣時期,台灣人不能讀政治、法律學科,不能從事政、法工作。
民眾反對引進日本輻射食品
所謂「大東亞戰事」開始後,台灣人只能當軍夫,後來日本兵員不足,才徵召台灣兵,但跟日本兵待遇不同,沒有家屬安置費。當時日本人是一等公民,琉球人是二等公民,台灣人是三等公民。部分台灣人想盡辦法「皇民化」,成為真正的日本人,於是有台灣男子被日本女方招贅,為了過純日本式生活,擺脫一切台灣土俗味,來訪的母親不讓進屋,甚至參加父親的葬禮也覺得有失身份。真是民族的悲哀。
民眾反對引進日本輻射食品
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日本廣播協會(NHK)電視台,在2009年播放過一部紀錄片《人間動物園》,講述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的種種。紀錄片引述曾任台灣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的結論:要台灣人成為日本人,就如同將「比目魚變成金眼鯛」那樣困難。
紀錄片還播放1910年的倫敦英日博覽會場景,日本為炫耀殖民台灣的成果,讓數十名排灣族原住民表演,證明文明人(日本)為落後民族(台灣)做了好事,人稱「人間動物園」。當時有800萬人參觀博覽會,這個表演是最吸引人的展出。台灣最親日,日本卻屢屢傷害台灣,這些「皇民化」的「台獨」分子也參與傷害與破壞民族感情的行徑,但他們絕不能代表大多數善良的台灣老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