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記者蔡晉宇/台北報導
2020年4月2日 下午2:47
全球疫情大爆發 受困產業、無薪假勞工激增
紓困特別預算從600億一路再加碼1500億到2100億,其中歷經全球疫情大爆發,受困產業急速攀升,無薪假勞工數也快速增加;各界大聲疾呼,相較世界各國,我國銀彈初期準備不及,讓政府開始加碼補救。
新冠肺炎疫情1月底開始在中國大陸爆發,對我國產業衝擊也逐漸浮現;2月1日新國會報到,國民黨團就建議比照2003年SARS期間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防治及紓困暫行條例」;匡列總額500億元內的特別預算協助產業。當時行政院一度宣稱,訂紓困條例緩不濟急,各部會將陸續提出紓困方案。
600億紓困預算 23天完成立法上路
2月20日,政院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預算規模上限為600億元;五天後,立院三讀特別條例,緊接著行政院在2月27日送出特別預算,立院於3月13日完成三讀,前後僅23天就讓紓困特別預算正式上路。
隨著全球疫情升溫,3月24日,政院宣布加碼400億元,以「移緩濟急」方式,挹注到延緩繳稅、融資貸款、薪資補助、以及業者的水電折扣等,讓紓困總金額達到千億。但不分朝野立委仍呼籲,全球疫情蔓延,千億紓困規模恐是杯水車薪,補助應該要再加強。
移緩濟急1400億 特別追加預算1500億
3月31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預警,這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會很大,將影響很多人生活方式。同日,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宣布紓困規模將達1兆元,其中包含原特別預算600億元、移緩濟急400億元、及移緩濟急部分追加1000億元,還有央行、公營銀行等融資貸款額度7000億元,另將辦理追加特別預算1000億元。
不過,經31日晚間討論後,蔡英文總統昨日再加碼宣布,將特別預算追加部分從1000億提升到1500億元,讓整個紓困規模提升到1兆5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