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 中國時報社論
台灣跟美國買了:
F-16V戰機(2500億元)
無人偵察機(176億元)
戰車(405億元)
魚叉飛彈(800億元)
F-16性能提升(1400億元)
魚雷(54億元)
教練機(686億元)
反裝甲飛彈(118億元)
野戰防空武器系統(143億元)
營區警監系統二期(128億元)
方陣快砲(101億元)
機動飛彈車(136億元)
第二階段潛艦國造(493億元)
飛彈巡防艦原型艦籌建(245億元)
微型飛彈突擊艇(316億元)等軍購案
總經費估計是7647億元。
若再加上路透社最新報導川普政府『台灣要塞化』計畫,將銷售能夠阻止軍艦與登陸艦接近的智慧水雷、遠程火箭炮系統等新型武器,國防負擔將更沉重。」
報導同時指出:
「新冠疫情雪上加霜,財政部預估今年度稅收將短徵約1200億元,加上紓困特別預算分年舉債,除原先規畫的1738億元舉債外,還需要增加2700億元,今年舉債將超過4438億元,創10年新高。據中央政府總預算,國防支出編列3668億元,占比16.3%,雖低於社會福利及教科文支出,但採購戰機另編列特別預算290億元,再納入基金預算576億元,廣義國防支出達4534億元,占GDP比、歲出比及單項成長率都是最高,已嚴重排擠經濟發展及教科文支出,勢必得縮減經濟、民生、教育支出。從預算分配來看,我國將從一個追求成長的『福利國家』變成『戰鬥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