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部到東部的火車票在假日一票難求,而且看來出事機率也相當大,和一般認定的鐵路運輸安全性完全不同。又因運量不足迫於壓力而賣站票,出事更易造成慘重傷亡。

公路運輸應該遇到假日也是塞好塞滿。

而且台灣因地形的關係導致西部和宜蘭以及從宜蘭到花蓮的陸路建設成本非常驚人,動輒以千億計,而且建完之後的維謢費用也很驚人。在缺乏地利條件下硬要由陸路去改善交通問題實在是事百倍而功一半啊!並且有破壞環境的問題,而且山路不管怎麼改善風險性就是比平地高很多啊!

而台北,宜蘭,花蓮都會區其實離港口都不算太遠,走海路的話基本上不需有什麼重大建設,了不起就改善從港口到都會區的交通,最多再加一點擴建碼頭及船舶購買的錢,在公共支出上比起在陸路上增加運量可節省極大量的經費啊!

而水路上的事故,大多是因為難民,人蛇集團,或其他各種因素的超載或天候嚴重不佳所造成的。目前廣泛使用的高速雙體船安全性也很不錯,營運時速也可達每小時70公里。只要能確實避免超載以及嚴重天候不良時硬要營運的問題,安全性應該是相當高的。

但是目前到花蓮海路上客運也只有每週各一班住返蘇澳及花蓮的麗娜輪,海路的利用狀況極差。

海路和既有的陸路相比,由於時間較長,部份人會暈船以及較容易因天候造成停駛等因素會降低搭乘意願,難以直接競爭,自然難以發展起來。

但考慮到海路相比於陸路在公共支出上能節省的經費,並且能避免再開發鐵公踏運輸對環境的嚴重破壞。政府應可考慮大幅補助海路客運,讓其票價遠低於鐵公踏運輸。讓能接受搭船的旅客儘可能走海路,以降低鐵公路的負擔。

就算每個旅客補助300元,如果每年有100萬的旅客走海路,那也不過是三億元的經費而已,可能和道路的養護費用差不了多少,更別說動輒以千億計的建設費用了,也沒有環保問題。這樣發展到花蓮的海路運輸有沒有搞頭啊?
錢太少,好為難....
而且人數好計算
bd_player wrote:
由西部到東部的火車票(恕刪)

得先提升打捞技术再来研究
發展空運如何?
bd_player wrote:
由西部到東部的火車票(恕刪)

把蘇花改提升成北花高速公路比較實在!
i30 wrote:
bd_player wrote:
由西部到東部的火車票(恕刪)


把蘇花改提升成北花高速公路比較實在!


內文你沒在看啊,蘇花的地形對發展陸路運輸超級不合適啊,硬做花大錢,之後維護費用也會很驚人的,還有環境破壞的問題。

海路除了船不夠外,其他幾乎都是現成的。
花蓮-基隆間的海域,每到東北季風期間海象是很糟的,大部分的渡輪都無法勝任。
撇開東北季風,夏秋的颱風問題也是無解。颱風也許沒有直撲台灣,但只要從台灣東部外海經過就必須停航了。
以上才是海運最大的困難點。
當政客、商賈以及社會閒達在鼓吹"樂活""環保""救地球"的同時,我正卑微的在烈日下"揮汗""彎腰""求生存"。
就是沒搞頭才縮到剩一艘
畢竟除了假日,運量會低很多阿
缺的不是錢,
缺的是發財的機會,
沒有發財的機會,
怎會有動力.

黨想幹的事,
沒幹不成的,
剩下的都是不想幹的,
3票跑票那天就可以看到什麼叫硬幹.

海路還是太拼了.

蘇花真的需要一條路,
若是大陸那種基建狂魔來,
應該很多都不是問題了.
雷達斌 wrote:
花蓮-基隆間的海域,每到東北季風期間海象是很糟的,大部分的渡輪都無法勝任。
撇開東北季風,夏秋的颱風問題也是無解。颱風也許沒有直撲台灣,但只要從台灣東部外海經過就必須停航了。
以上才是海運最大的困難點。


是啊,海運因天候影響的不確定性是會比較高一些,但很多人到花蓮也不是百分百非去不可,像是在台北念書或工作的花蓮人,如果海路價票只有鐵公路的1/2~1/3,相信還是會有很多人買的,偶而因真的遇到海象太差回不去,打個電話回家說一下或搭隔天的船就好了。

真的無法航行多半是因為颱風,東北季風很少會大到船不能開的,風浪較大時搭起來會辛苦很多就是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