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研究所畢業論文是探討目前紡織業所面臨的現況與困境等
現在我國紡織業處境已經大不如前了
工廠的勞工數量不足以負荷大筆訂單,勞工成本太高的情況下
只好將工廠移到越南、印尼、中國等地發展
所以現在市面上看到標榜本土品牌的產品
很多產地也不是台灣,只有部分原料是使用台灣的
或是直接從國外批貨進來,然後才在台灣做終端的後加工

最近在youtube上看到扛布者的影片
以紡織業者的角度說明了MIT的處境,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像是機台老舊、數量不足等問題導致無法生產大貨
經驗和技術上也有很大的斷層
當初有到工廠訪談過,他們就有提到這個問題
覺得現在很少有年輕人加入了很可惜,技術和經驗無法完整的傳承QQ
還有原料成本、時間成本、生產供應鏈等等的問題
更影響了從頭到尾MIT的困難點
其實影片介紹還滿完整的,也很有笑點,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只是想說現在台灣製造真的不容易啊…
耗費的各種成本都高,因此產品價格當然也高
不過還是要支持MIT啊啊啊~
hxu2570 wrote:
之前研究所畢業論文是(恕刪)


據我所知台灣已經沒有機台投資很久了. 沒有增量投資就是不斷回收資產殘值等待結局而已

至於為何沒有資本願意投資機台

我不是紡織專業. 但是我知道資本會自動往最有效率的地方移動
喊的很好聽
大家嘴巴講支持MIT, 實際購買時只比價格
smallbeetw
資本主義社會下, 人之常情
其實不只紡織業,現在有很多產業MIT生存都不簡單
只能在能力許可範圍下繼續支持!!
傳產依賴人力的比例大多很高,光是工資的成本就比不過那些工資便宜的國家,所以台灣勞力密集的產業才會一直往外跑。
原料成本也是一樣,以前日本的原料比較貴就用台灣製的,現在中國製的比較便宜大多都用中國製,要從原料到成品全都是MIT一條龍已經不可能,現在連日本也是做不到全程MIJ。
smallbeetw
日本的壓縮機非常稀少, 就跟莫德那不會捐給台灣一樣...
台灣的錢都被外國人賺走

1990年 有次到 中壢的紡織廠 (交流道旁)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工廠,
所以一定要開車代步。

我朋友是德國人,
他告訴我這個廠裏的機器全都是 他們公司製造的
他被派到這個工廠駐點維修。
smallbeetw
台灣淺碟市場沒有本錢研發機器...
feng2009 wrote:
台灣的錢都被外國人賺(恕刪)

買機器,買原料,買技術,
再加工生產.................
我買東西還是會習慣確認是不是MIT製造
現在很流行快時尚,所以台灣根本跟不上人家的生產速度
不過我還是寧願選擇貴一點的MIT,品質好,衣服就能穿久一點
smallbeetw
看看對岸要打自有品牌多麼辛苦, 台灣人也打不過日本宗主國品牌
廠商說的MIT真的是MIT?
還是洗產地或者貼牌賣的?
slash410 wrote:
還是洗產地或者貼牌賣的?

貼牌貨標註的產地也還是原產地,
剪標重改的才會是MIT..........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