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烏戰爭的情勢,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給了蔡政府很大鼓舞,認為美國必然會比照烏克蘭模式,支持台獨對抗中國。
以歷史來說烏克蘭本屬於蘇聯,1954年在蘇聯赫魯雪夫主導下,以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統一300週年紀念日的名義,曾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劃歸給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蘇聯的軍事基礎,並維持著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軍事力量。烏克蘭軍事實力與糧食出口都是世界排名,而想作為全球霸主的美國,怎麼能放過這麼大的好處,並持續以各種方式滲透其中,並發動「親歐盟示威運動」 。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究竟實際扮演什麼角色?我們來回顧一下,《美聯社》報導指出,自拜登政府執政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約106億美元(約新台幣3180億)的軍事援助,今年三月馬斯克透過星鏈支持俄烏戰爭所需的行動通訊,八月美國宣佈30億美元的軍事援助計劃,是烏俄戰爭以來美國提供過規模最大的一次,美國想拉攏並僵化烏俄關係,是百年的規劃與籌謀,援以金融與設備可以預想,倘若換成台灣,我們有沒有這樣的強大誘因願意讓美國提供援助呢?依目前民進黨政府各種親近與消費討好下,台灣並非美國趨之若鶩之選擇。
蔡政府於八月參加「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亞創中心)揭牌,宣告無人機國家隊成立,無人機對於像俄烏戰爭領土相連的戰役,是有一定的奇襲效果,但對臺海戰役的型態,只要共軍對台灣進行能源補給封鎖,無人機只能當偵察用,要進行攻擊得考慮飛行距離與續航力問題。當解放軍登島,只能想像狀況慘烈,對於把無人機研發,當作自主武器發展的主要戰略,恐怕只是增加國家的賦稅以及人民的錢,而沒有實際的作為。如果登島戰況慘烈,代表平民受到武器攻擊的機會變得不確定。以蔡政府的思路,無人機攻擊是無法分辨平民或解放軍,到時攻擊人民,說是解放軍殺害人民;攻擊解放軍,就可以宣稱戰功。蔡政府這樣的算計,根本視人民生命如糞土;台灣沒有烏克蘭的資源,領土面積與地理位置特性上和烏克蘭也有很大差異,將台灣推入類似俄烏的戰火模式下,是百害無一利。不但無勝算可能,戰火蹂躪傷害與恢復期難以估計。
蔡政府投資大量的資源與能量在軍事與外交,卻沒有全面的思考與佈局,更沒有進行效益評估,將人民的錢財與生命安全療草行事,實在令人憤怒。
個人積分:5378分
文章編號:86013051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