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豬肉進口超過2年,光是今年進口量超過1200噸,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檢驗政府是否嚴格控管豬肉去向,自5月下旬展開調查,發現抽樣調查289件豬肉相關食品中,以台灣為最大宗,另有加拿大、法國與西班牙等,卻沒有一件含美豬的商品,讓消基會不禁疑惑「美國豬肉到底去哪了?」且就在資訊不透明下,政府4月卻提加拿大全齡牛肉開放進口,無視加國狂牛才剛結束一年,因此要求政府需要更加積極確保食品進口的資訊透明度與安全性,才不丟失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
消基會表示,政府在2021年元旦起,開放萊克多巴胺豬肉進口台灣已經2年,當時行政院為了安消費者的心,還祭出5大管理措施「源頭管理、輸入查驗、清楚標示、追溯追蹤,以及市場稽查」,還規定輸入、製造加工、販售及餐飲業產業必須在豬肉商品上清楚標示「豬肉及豬可食部位原料之原產地標示貼紙」,以便消費者可追蹤溯源。而消基會為檢驗政府是否落實管理,5月下旬主動展開調查進口萊豬去向,抽查北部、中部與南部市場攤販5件、42件便利超商、146件超市、34件量販店,以及50件百貨公司超市及12件餐飲業等,共289件含豬肉成分商品,結果竟發現裡面全找不到美國萊豬的蹤影。
289件含豬肉成分商品,結果竟發現裡面全找不到美國萊豬的蹤影。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