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他現在沒在當醫師結果發影片帶風向說什麼一定要零檢出看底下留言真的很可怕一堆人云亦云當蒼藍鴿是救世主結果現在還有檢出安非他命數值他會怎麼辯解?醫護網友分享的ptt連結國中程度自然科學就知道測不準原理稍微有科學素養的人就知道任何儀器都有誤差更何況還有法定的陽性值為什麼一個當過醫生的人連基本的科學素養都沒有?更可怕的是綠營很多這種擁有聲量自稱是醫生卻基本邏輯都不行的意見領袖看了實在很心寒
今天一個醫生這麼說,另外一個醫生又那麼說,還有藥師又是另外一種說法。搞到現在好像是瞎子摸像一樣,有人說大象像柱子,有人說大象像竹竿,每個人都無法得到正確的訊息。可悲的是,中央政府衛福部也不做出任何的澄清說明,任由各種似是而非的消息在整個社會上傳播,媒體為了吸引眼球,也不管是非對錯,只要講出來的話語夠辛辣,標準是什麼不知道不清楚更不在乎。
bezbop wrote:聽說他現在沒在當醫師...(恕刪) 不錯!我突然覺得,你其實可以講道理耶!我個人覺得,自從選舉獲勝變成政黨唯一目標以後,太多這種為了替自己心儀的政客打壓政敵而甘願睜眼說瞎話的假高知識份子....過去,唸大學是為了學習專門學科的知識現在,有很多人唸大學的目的是拿到證書才能騙人,騙的理所當然....你說,都理工科頂尖學科學位畢業,怎麼有可能連這種基本的測試誤差都不能理解?
昌欄胳以前批新冠普篩的時候大放厥詞說偽陰性偽陽性數值怎樣又怎樣所以不能普篩然後現在卻說0檢出完全忘記以前他自己面對新冠普篩檢驗時的說法真的很令人看不起他檢驗本來就有偽陰性偽陽性問題(除非用質譜分析)所以驗出值低於一定數字,就屬於陰性普遍驗出都是陰性,就是沒有昌欄胳當然也可以繼續說他以前偽陰性說法那是他自己一個人的說法但科學並不站在他那邊
在回復有一位醫事檢驗師"魚"說得很好,以下是他說的身為醫檢師,還是想簡單解釋目前藥物濃度的檢驗方法:1.一般在醫院的檢驗方法中,是利用酵素免疫法的方式偵測,此法操作快速且成本低,很適合作為初步快篩的方法(簡單來說類似Covid-19的免疫快篩)2.但由於尿液中有許多複雜成份,裡面一定有一些成分有類似於待測藥物的結構,這時候有可能就被檢測出來,這是此法最致命的缺點,為了強調敏感度高,而犧牲了專一性的問題,概念類似於「像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放過一人」,因此容易有偽陽性的問題,但不能代表驗出陽性就真的代表有服用該藥物,仍透過更進一步的層析法或是質譜儀做確認(類似Covid-19 PCR的確認診斷)3.如何訂製檢驗的量測範圍、偵測極限、閾值、量測不確定、參考值區間等等就十分重要,因為有人帶風向說只要尿液有驗到數字例如BZD驗出20ng/ml,複驗29ng/ml,就認定有服用該藥物,卻不知道該檢測閾值定在200ng/ml以下為陰性是有科學合理依據的,假如檢測數值大於200陽性就要用其他專一性高的方法去做確認,而且假設以儀器偵測極限為30ng/ml,30以下的數值因為量測誤差太大,根本就不具有臨床意義,請問那些專家、名嘴是否真的懂檢驗的方法,還是只看數值胡亂解讀報告是正確的嗎?4.以醫院的酵素免疫法的檢驗方法要零檢出根本不可能,除非做質譜儀,質譜儀可以做到定量分析,那些自稱自己是毒物專家或是名嘴,不要將政治問題凌駕於科學專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