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教導年青人致富方法:20歲到外商當經理,可以買2~3間房子....

更正:20幾歲畢業到外商當經理沒多久,可以買2~3間房子
拿出50億~60億,可以買下黨營公司有一大片土地不動產
這就是他的致富密訣? 絕沒有提錢財怎麼來唷
=================================================
趙少康教導年青人致富方法:20歲到外商當經理,可以買2~3間房子....

「我20幾歲就買2、3間公寓」 趙少康要教年輕人如何賺進第一桶金
謝文哲2023年11月29日 週三 下午1:42

趙少康自認若有機會與年輕人對談,能教他們如何理財創業、賺進第一桶金。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副手趙少康為替藍營爭取青年選票,宣布開放5間學校邀請,希望能與年輕人當面溝通、當面拷問。趙少康今(29日)接受節目專訪表示,他20幾歲時就買了2、3間公寓,若有機會與年輕人對談,可以教大家如何理財創業、賺進第一桶金。

趙少康今天上資深媒體人蘭萱的廣播節目,聊到如今國民黨基本盤已逐漸穩固,接下來要如何搶攻中間選民及年輕人的選票。面對年輕族群,趙少康說首先要了解年輕人的苦惱並提出解方,像是不敢生不敢養、工作一輩子買不起房等問題。

趙少康說,當初他在外商擔任亞洲區經理待遇不錯,20幾歲就在台北買了2、3間公寓,蘭萱聽完相當吃驚,認為他應該多跟年輕人分享,教大家如何理財、賺進第一桶金,趙少康也點頭附和「可以啊!我可以教他們,沒問題!」透露自己付了頭期款後,用以房換房的方式累積財富,自信行銷出身的他能跟年輕人分享投資理財、業務處理等經驗。

不過趙少康坦言,首先得讓國民黨進入年輕族群視野,因為現在年輕人不太看電視,很多人除了不認識他,也不曉得黨內很多青年人才。

麻煩的是,趙少康說礙於法規,登記參選後不能進入校園,雖然可以在外面,但他仍覺得走進校園才有意思,而昨(28日)宣布希望進校園演說後,已有幾間學校聯繫他了。
20幾歲就去當民進黨副秘書長,也是很快就能買房子。
LIKE-SEIKO
民進黨是後來居上,,搞錢的手段比國民黨強多了
Wanton1812
趙就是跟時代脫節的外省藍精英,活在過去黨國時代。脫節到不知道社會早就不同,完全不懂社會上年輕人的困境要倚老賣老。

當1450一輩子都買不起房

wisdom938
為何????
JOB HO
因為每天1450薪水太低,只夠吃飯吧!
sbx700a wrote:
20幾歲畢業到外商當...(恕刪)


====

SB, 那時候的房子很便宜, 這你知道嗎?? 趙當時哪有拿5,60億來買, 別胡說八道了, 以現在的市值就說趙當時拿那麼多錢買, 那經過了幾10年都沒增值, 不就是虧了嗎??
katokikyo
房地產的價格不高 ,因為他那時政府沒有開放房貸,要全額付清的,自然沒有投機客炒房拉升價格
Cornelius
40年前公務員約3千;教師約5千;台塑工程師約1萬,當時高雄買房(後驛)20坪30萬,高醫6萬可入學;鹽埕區最高價,名流大廈(電影風櫃來的人一幕)3.5萬/坪,110年實價登錄為7.7萬/坪。
那個都是以前 『黨』的錢!以前的國民黨 在乾坤大挪移的時候,把國庫當作是黨庫,將國庫的錢,挪出來變成黨的錢,國庫通黨庫,在被追查 黨產之前,還要轉出去變成 黨員們可以操控的民間資產。

那個時代..... 國營事業被轉成民營化,左手變賣到右手,國營事業與資產,幾年內都被消化掉了 !




sbx700a wrote:
趙少康分享致富密訣:20歲到外商當總經理,可以買2~3棟房子....
cust123456789
別想隻手遮天 當然要講古,因為年代久遠沒人可以證明它們說的是真是假!!!!這招確實陰損。
哇系拍狼
因為只能講古啊,不然現在都自己黨的怎麼能說
有人知道趙少康20幾歲是在哪家外商當總經理嗎?
維基百科上沒寫, Google也沒看到相關信息
BigMac4Diet
外商一般稱為country manager或是disty manager的,中文對應都是稱作XX區總經理,本來也就是頭兒,上面沒人了。不過正式文書翻譯當然照字面,就是經理,80年代頭銜沒有這麼浮濫。
cust123456789
80年代是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那時候很多人一下子就致富了!....當年有長輩在大理街...做批發中盤都可以月入百萬......那時候除了雙北,很多地都是一甲一甲的隨便賣。(不信可以去翻翻老報紙)
正如01上藍色支持者長期以來說的,有困難的台灣人沒有競爭力被淘汰唷 ....有錢的陸生和爸媽來台剛好取而代之.......各位覺得道理是這樣的嗎?
===============================================


【苦背學貸3-1】打工時數比上課時數還多…「實質窮」學生的心酸日常
吳尚軒 2023年4月10日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在窄小的樓梯間往上連轉12次後來到6樓,穿過鐵柵欄的頂加房間,是小涵(化名)現在在台北的棲身之處。這天天氣多雲,色調陰冷的房內井然有序,泡泡麵用的鐵碗、到處撿回的免洗餐具、沖泡飲品以使用頻率為規則置於電腦桌旁的牆上,另一旁則是塞滿開架化妝品的置物架,頭上天花板黏滿應急用的塑膠片,因為之前會有碎屑散落,「但也還好,反正這裡(月租)只有6000多塊,之前幸運找到比較便宜的。」

從高雄老家來到台北已經5年,大學4年,畢業後1年,現在她一面在餐廳打工,一面接案畫設計稿,儘管房租便宜,但日子其實不輕鬆,因為手上還有大約40萬元的就學貸款。

她是家中么女,唸書時全家只有父親掙錢,但努力不見得有相對回應,一年所得還不到30萬元卻要養4口人,小涵總覺得自己應該要能申請低收入戶證明,不然最少也是中低收入,卻因為老家是阿公留下來的房子,持有不動產讓他們被排拒在貧窮線之外。

高中畢業、上台北前的那個暑假,小涵自己打工存了2萬元,以為至少夠撐一個學期,孰料天龍國的物價很快就把戶頭啃得見底,她立刻在學校旁的餐酒館找了一份工讀差,每週平均工時40小時,端盤子的時間比上課還多了快2倍,疲累與反覆的勞動很快把她的性格磨得尖銳,「就覺得我的同學有人可以悠閒來吃這種餐廳,我只能窩在旁邊吃員工餐。」

學期開始時,她總要先排完班表才能思考怎麼選課、能不能出去玩,別人的大學生活說走就走,有的是時間,她的生活只能日復一日想著錢。走在校園裡,舉凡同時出現「獎」與「金」的海報都會讓她駐足;打開電腦,跟錢有關的標題一定賺得到她的點擊;10分鐘的下課,同學在走廊上討論要去哪玩、度假,她只是默默在滑手機用人力銀行找下一份工作,有時固定的工作不好找,但畢竟南部人很早就學會騎機車,她打開手機立刻接單外送去。

助學金名單赫見熟人 才知大家不敢開口羞於討論

但貧窮是可怕的陷阱,可怕不只在痛苦,還會讓人錯失改變的機會。

有些獎學金要求成績,但忙於工作的她成績並不理想;有些獎學金要提學習計畫、交報告書,她計算耗費的時間跟中選機率後,覺得不如把時間拿去多排一點班;有些獎金要當志工,做服務,「當然還是要算時薪啊,比我打工低的話也是沒用」,慢慢地,她在心理上離學校越來越遠,「到底來台北是為了什麼?」小涵不只一次這樣問過自己。

這般日子熬了快2年才終於好轉。那時她在校內職涯中心打工,才知道就算沒有中低收身份,還是有其他助學金可以申請。遞出申請、救命錢入帳後,她開始可以把排班時間縮短到每週20小時以內,至少在教室的時間比在廚房多,開始有時間可以讀書、讓自己準時畢業。

她還記得,有時會在助學金名單上看到到熟識朋友的名字,才驚覺原來對方也有需求,「但大家根本不會討論這些事,可能覺得講出來好像在抱怨,但如果有方法讓大家可以分享多好?自己找這些資訊的時刻都是最難熬的。」

資訊弱勢錯過補助請領時機 傻傻多扛好幾萬債務

有需要卻無法證明自己有需要,是小涵曾經的痛苦,這種痛也對更多人造成傷害過。

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工作了2、3年,郁薇手上每個月都要償還接近7000元的學貸,對她來說,這就是讀私立大學的代價,也是世界對資訊弱勢的懲罰。

她來自單親家庭,母親當年從中國經商回來後,只帶回債務就算了,連鋪張的習氣都一起帶回來,「就算沒錢,她還是會借錢來撐場面」,在郁薇的記憶裡,母親舉凡出入、吃飯、購物,都絕不讓人嗅到貧窮的氣味,於是債務就一筆疊過一筆,陷入借錢還錢的無盡循環。

就讀私立大學的學費每學期高達6萬元,還要租屋、生活,儘管入學時學校有調查是否有低收、中低收身份,可以減免6成甚至全部學費,但郁薇記得,媽媽說家裡有房子所以不能申請,更聽媽媽的話,把能貸的全部貸好貸滿,才剛18歲的她每過一學期就增加10萬元債務,當時甚至也不以為意,「畢竟從小就一直聽媽媽說,錢先借來拿到手,以後再想辦法去賺回來就好了」,往後舉凡助學金、弱勢證明,在她眼裡一律自動忽略。

直到後來,親戚發現不用低收證明也能申請的助學金,她才發現自己傻傻多扛了好幾萬元債務。

畢業後,她待還的款項總共超過60萬元。回憶剛出社會時,看著朋友假日能悠哉出遊、喝酒、唱KTV,但自己每月扣掉房租9000元,再加上將近7000元的款項,已經壓得她連外食都有壓力,「我覺得當初至少要在源頭就要讓我知道,我是符合申請資格的人,而不是只能聽別人說才知道」,回憶因為資訊落差而出現的債務落差,她也只能先擬訂計畫,一步步把錢還出來。


20230325-小涵住處附近多是暗巷。廖瑞祥攝

無法證明自己需要是種痛苦,而還有另一種痛苦,是不知道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什麼助學金、工讀金,我完全都沒聽過,可能學校不覺得學生有窮人吧。」笑容跟話語都是苦中帶酸,身背60萬元學貸的阿齊(化名)說,幸運的是,他考上了全國名列前茅的頂尖大學,但不幸的也是,周遭同學都是小公主、小王子,有人的叔父輩都是醫生,有人雙親同是執業律師,還有人的二等親就是銀行總經理,「跟家裡開口講一句就能換手機、出國,哪會有人談這個(助學措施)?」

原來他的家庭情況尚可支應學費,沒想到大二那年接連變故,父母離婚了,經濟來源也垮了,衝擊突然到來,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跑去貸款,然後立刻開始打工賺錢。

彼時他一週工時至少32小時,每天的日子反覆如下:起床、出門、上課、下課、上班、下班、回家、睡覺,然後再起床、出門、上課、下課、上班、下班、回家、睡覺,陷入彷彿無止盡的第N+1次循環,「我那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休閒,還壓力大到胖了20公斤。」

阿齊回憶,大四的時候眼看同學討論要不要讀研究所、想去哪個國家留學,他能想的只有趕快畢業去賺錢,「不然只靠時薪真的快撐不下去。」

錯過一切減免、助學金的他,現在每個月要還5000多元的學貸。為什麼那時沒申請?他只說,家境塌得太突然,申請錢的流程太亂,也沒有人可以問,目光只能限縮在立刻能賺到的錢上,「我只覺得,不想活在那個狀態那麼久。」談過往時,他的髒話、國罵用得比壯聲詞還多,對此他並不以為意,「旁邊的人都會說我太悲觀,但我只覺得,你也來過這種生活試試看啊。」

吃飯超過100元就自責「揮霍」 長期下來心靈扭曲

「其實我覺得我們蠻需要一些心靈上的幫助。」站在陽台上點起菸,小涵說,現在的房租只有6000塊,因為有租屋補助,加上學貸後的負擔尚且能負擔,她開始有時間跟金錢出去看表演、跟朋友聚餐,但學生時代就連吃飯超過100塊,都會自責太揮霍,那情況會讓人的心靈越來越扭曲,「除了給獎學金外,學校也可以有更多類似的措施,可能是開個工作坊教我們怎麼面對壓力,因為我們也沒錢、沒時間去諮商。」

現在她的Instagram上,轉發了不少以設計、舞蹈、攝影為主題的動態及短片。她曾經學過跳舞,也喜歡跳舞,房內還有一格貼著「舞鞋」標籤的收納盒,最近則買了合成器開始研究數位音樂,這些可以稱做興趣或夢想的東西,唸書時她可想都不敢想。

20230325-小涵在牆上貼著畫作、海報,展現對攝影、藝術的喜愛。廖瑞祥攝

時間到了要上班的時候,她換過衣服後拎著安全帽下樓。如今在信義區的餐酒館兼差,眼看比以往更奢華的燈紅酒綠,至少她心裡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糾結,「現在轉念一想,有機會知道其他世界存在是好的,至少我更早知道工作、賺錢是什麼東西。」

牽起停在防火巷裡的機車,她說,幸好最近警察沒有來開單,語畢便發動引擎往外騎去,消失在台北街頭的車陣之中。巷口的電線桿上貼著傳單,法拍屋要價將近2000萬元,但小涵跟那些還被錢壓著的人們,不知何時才可以思考安身立命這太遙遠的課題。


台北市區即便是法拍屋,也要價逼近2000萬元,對這群背著沉重學貸的年輕人而言,買房是想都不敢想的議題。廖瑞祥攝
別想隻手遮天
請問你引用的文章那兒有提到"有錢的陸生和爸媽來台可淘汰沒有競爭力的台灣人" ?
weai
說好的經濟成長,到了該回文的時候,怎麼又拿貧困的學生出來了呢?你們要去救啊!!![大笑]
Bazooga wrote:
有人知道趙少康20幾歲是在哪家外商當總經理嗎?
家裡蹲外商
BigMac4Diet
帝國石油潤滑公司,這家公司被整併多次,現在歸併在佳士多潤滑油事業部門。你如果聽過"鋰基潤滑油"----就是這家公司發明的,無機潤滑添加化學在當年是極為先進技術的利基型產品,主要供應重型機械設備使用。
唉呦!是酸?還是又要挑撥啥?

趙~73歲,1975年克萊門森大學,
20幾的話假設是50年前吧,當時是23歲,民國62年,
1975年美國的GDP是16849美元.
人均16849美元收入上年收入50萬(台幣)不奇怪吧,
也就是說:他當外商總經理時,年收入50萬.

民國66年時我家買了第一套房子(馬路透天25坪),售價45萬台幣,
他一年的薪水就可以買一套房,兩年省一點買兩套有啥好奇怪的.
ohmoto_tw
民國66-68年,我家在基隆,爸媽買一棟公寓18萬。台北市即使房價貴一點,30萬應該也能買到。
BigMac4Diet
有個朋友老家在舊鐵道(在國父紀念館邊)5層樓公寓1/3樓。據說當年旁邊全是田,他騎腳踏車上學偶爾還可以看到小火車(現在舊鐵道變成帶狀公園下面有停車場)。 前幾年都更分到的房產車位估計市值近2個億。
sbx700a wrote:
正如藍色支持者說的,...(恕刪)

【苦背學貸3-1】打工時數比上課時數還多…「實質窮」學生的心酸日常
吳尚軒 2023年4月10日

「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在窄小的樓梯間往上連轉12次後來到6樓,穿過鐵柵欄的頂加房間,是小涵(化名)現在在台北的棲身之處。這天天氣多雲,色調陰冷的房內井然有序,泡泡麵用的鐵碗、到處撿回的免洗餐具、沖泡飲品以使用頻率為規則置於電腦桌旁的牆上,另一旁則是塞滿開架化妝品的置物架,頭上天花板黏滿應急用的塑膠片,因為之前會有碎屑散落,「但也還好,反正這裡(月租)只有6000多塊,之前幸運找到比較便宜的。」

從高雄老家來到台北已經5年,大學4年,畢業後1年,現在她一面在餐廳打工,一面接案畫設計稿,儘管房租便宜,但日子其實不輕鬆,因為手上還有大約40萬元的就學貸款。

她是家中么女,唸書時全家只有父親掙錢,但努力不見得有相對回應,一年所得還不到30萬元卻要養4口人,小涵總覺得自己應該要能申請低收入戶證明,不然最少也是中低收入,卻因為老家是阿公留下來的房子,持有不動產讓他們被排拒在貧窮線之外。

高中畢業、上台北前的那個暑假,小涵自己打工存了2萬元,以為至少夠撐一個學期,孰料天龍國的物價很快就把戶頭啃得見底,她立刻在學校旁的餐酒館找了一份工讀差,每週平均工時40小時,端盤子的時間比上課還多了快2倍,疲累與反覆的勞動很快把她的性格磨得尖銳,「就覺得我的同學有人可以悠閒來吃這種餐廳,我只能窩在旁邊吃員工餐。」

學期開始時,她總要先排完班表才能思考怎麼選課、能不能出去玩,別人的大學生活說走就走,有的是時間,她的生活只能日復一日想著錢。走在校園裡,舉凡同時出現「獎」與「金」的海報都會讓她駐足;打開電腦,跟錢有關的標題一定賺得到她的點擊;10分鐘的下課,同學在走廊上討論要去哪玩、度假,她只是默默在滑手機用人力銀行找下一份工作,有時固定的工作不好找,但畢竟南部人很早就學會騎機車,她打開手機立刻接單外送去。

助學金名單赫見熟人 才知大家不敢開口羞於討論

但貧窮是可怕的陷阱,可怕不只在痛苦,還會讓人錯失改變的機會。

有些獎學金要求成績,但忙於工作的她成績並不理想;有些獎學金要提學習計畫、交報告書,她計算耗費的時間跟中選機率後,覺得不如把時間拿去多排一點班;有些獎金要當志工,做服務,「當然還是要算時薪啊,比我打工低的話也是沒用」,慢慢地,她在心理上離學校越來越遠,「到底來台北是為了什麼?」小涵不只一次這樣問過自己。

這般日子熬了快2年才終於好轉。那時她在校內職涯中心打工,才知道就算沒有中低收身份,還是有其他助學金可以申請。遞出申請、救命錢入帳後,她開始可以把排班時間縮短到每週20小時以內,至少在教室的時間比在廚房多,開始有時間可以讀書、讓自己準時畢業。

她還記得,有時會在助學金名單上看到到熟識朋友的名字,才驚覺原來對方也有需求,「但大家根本不會討論這些事,可能覺得講出來好像在抱怨,但如果有方法讓大家可以分享多好?自己找這些資訊的時刻都是最難熬的。」

資訊弱勢錯過補助請領時機 傻傻多扛好幾萬債務

有需要卻無法證明自己有需要,是小涵曾經的痛苦,這種痛也對更多人造成傷害過。

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工作了2、3年,郁薇手上每個月都要償還接近7000元的學貸,對她來說,這就是讀私立大學的代價,也是世界對資訊弱勢的懲罰。

她來自單親家庭,母親當年從中國經商回來後,只帶回債務就算了,連鋪張的習氣都一起帶回來,「就算沒錢,她還是會借錢來撐場面」,在郁薇的記憶裡,母親舉凡出入、吃飯、購物,都絕不讓人嗅到貧窮的氣味,於是債務就一筆疊過一筆,陷入借錢還錢的無盡循環。

就讀私立大學的學費每學期高達6萬元,還要租屋、生活,儘管入學時學校有調查是否有低收、中低收身份,可以減免6成甚至全部學費,但郁薇記得,媽媽說家裡有房子所以不能申請,更聽媽媽的話,把能貸的全部貸好貸滿,才剛18歲的她每過一學期就增加10萬元債務,當時甚至也不以為意,「畢竟從小就一直聽媽媽說,錢先借來拿到手,以後再想辦法去賺回來就好了」,往後舉凡助學金、弱勢證明,在她眼裡一律自動忽略。

直到後來,親戚發現不用低收證明也能申請的助學金,她才發現自己傻傻多扛了好幾萬元債務。

畢業後,她待還的款項總共超過60萬元。回憶剛出社會時,看著朋友假日能悠哉出遊、喝酒、唱KTV,但自己每月扣掉房租9000元,再加上將近7000元的款項,已經壓得她連外食都有壓力,「我覺得當初至少要在源頭就要讓我知道,我是符合申請資格的人,而不是只能聽別人說才知道」,回憶因為資訊落差而出現的債務落差,她也只能先擬訂計畫,一步步把錢還出來。


20230325-小涵住處附近多是暗巷。廖瑞祥攝

無法證明自己需要是種痛苦,而還有另一種痛苦,是不知道有人可以伸出援手。

「什麼助學金、工讀金,我完全都沒聽過,可能學校不覺得學生有窮人吧。」笑容跟話語都是苦中帶酸,身背60萬元學貸的阿齊(化名)說,幸運的是,他考上了全國名列前茅的頂尖大學,但不幸的也是,周遭同學都是小公主、小王子,有人的叔父輩都是醫生,有人雙親同是執業律師,還有人的二等親就是銀行總經理,「跟家裡開口講一句就能換手機、出國,哪會有人談這個(助學措施)?」

原來他的家庭情況尚可支應學費,沒想到大二那年接連變故,父母離婚了,經濟來源也垮了,衝擊突然到來,他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跑去貸款,然後立刻開始打工賺錢。

彼時他一週工時至少32小時,每天的日子反覆如下:起床、出門、上課、下課、上班、下班、回家、睡覺,然後再起床、出門、上課、下課、上班、下班、回家、睡覺,陷入彷彿無止盡的第N+1次循環,「我那時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休閒,還壓力大到胖了20公斤。」

阿齊回憶,大四的時候眼看同學討論要不要讀研究所、想去哪個國家留學,他能想的只有趕快畢業去賺錢,「不然只靠時薪真的快撐不下去。」

錯過一切減免、助學金的他,現在每個月要還5000多元的學貸。為什麼那時沒申請?他只說,家境塌得太突然,申請錢的流程太亂,也沒有人可以問,目光只能限縮在立刻能賺到的錢上,「我只覺得,不想活在那個狀態那麼久。」談過往時,他的髒話、國罵用得比壯聲詞還多,對此他並不以為意,「旁邊的人都會說我太悲觀,但我只覺得,你也來過這種生活試試看啊。」

吃飯超過100元就自責「揮霍」 長期下來心靈扭曲

「其實我覺得我們蠻需要一些心靈上的幫助。」站在陽台上點起菸,小涵說,現在的房租只有6000塊,因為有租屋補助,加上學貸後的負擔尚且能負擔,她開始有時間跟金錢出去看表演、跟朋友聚餐,但學生時代就連吃飯超過100塊,都會自責太揮霍,那情況會讓人的心靈越來越扭曲,「除了給獎學金外,學校也可以有更多類似的措施,可能是開個工作坊教我們怎麼面對壓力,因為我們也沒錢、沒時間去諮商。」

現在她的Instagram上,轉發了不少以設計、舞蹈、攝影為主題的動態及短片。她曾經學過跳舞,也喜歡跳舞,房內還有一格貼著「舞鞋」標籤的收納盒,最近則買了合成器開始研究數位音樂,這些可以稱做興趣或夢想的東西,唸書時她可想都不敢想。

20230325-小涵在牆上貼著畫作、海報,展現對攝影、藝術的喜愛。廖瑞祥攝

時間到了要上班的時候,她換過衣服後拎著安全帽下樓。如今在信義區的餐酒館兼差,眼看比以往更奢華的燈紅酒綠,至少她心裡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糾結,「現在轉念一想,有機會知道其他世界存在是好的,至少我更早知道工作、賺錢是什麼東西。」

牽起停在防火巷裡的機車,她說,幸好最近警察沒有來開單,語畢便發動引擎往外騎去,消失在台北街頭的車陣之中。巷口的電線桿上貼著傳單,法拍屋要價將近2000萬元,但小涵跟那些還被錢壓著的人們,不知何時才可以思考安身立命這太遙遠的課題。


-------------------------------------------
你貼這個是在酸蔡英文嗎?
and50cc
酸麥麥,酸高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