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 對於最近台電宣稱的北部缺電與資料中心設置的議題做了一些探討
從文章中可知, 北北基桃的全年發用電度數並沒有顯著的落差
發電度數少於用電度數的主因反而是不在資料中心設置禁止的新竹縣市
=================================
https://e-info.org.tw/node/239744
日前經濟部刊登臉書廣告,宣稱台灣整體不缺電,北部電廠除役而用電持續增加,2023年北部發電750億度,但用電931億度,不足部分,靠中、南部輸送,呼籲支持協和四接,否則桃園以北的大型資料中心無法供電云云。
經濟部計算北部電力供需時,包含新竹;限制北部用電時,卻排除新竹
然細看經濟部臉書廣告圖片中的「北部」:包含「新竹縣、新竹市及連江縣」,但以電力設施不足為由,拒絕供電資料中心,卻僅針對「桃園以北」,不含新竹縣市。
查2023年新竹縣市用電量共約210.29億度,同年位在新竹的新桃電廠發電約19.84億度、新竹縣市光電購電量共約2.6億度、香山風電約0.17億度,若北部電力供需只計算至桃園(含)以北,不計入新竹縣市的用電及發電量,北部用電降為約720.71億度,發電降為約727.39億度,供需大致平衡。
早期電網劃分,「北部」指新竹縣鳳山溪以北,包含新竹、桃園交界處的新桃電廠及一小部分的新竹縣,不含用電量高的竹科及大部分的新竹縣市,當時北部電力自給自足。
其後政府為在北部開發深澳燃煤電廠,變更北部定義,改為包含整個新竹縣市,並以「北部缺電」為由,力推深澳燃煤電廠。2018年5月間遭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質疑,北北基桃宜過去數年發電量大於用電量,卻利用分區定義創造北部缺口 。其後在各界反對下,深澳燃煤電廠計畫取消。
如今經濟部故技重施,明明扣除新竹縣市,北部電力供需平衡;且苗栗通霄電廠到竹科規劃興建3GW直供幹線,竹科分類在中部更為合理。為強推協和四接,以北部用電大於供電,為避免中南電北送為由,限制「桃園以北」供電。計算北部電力供需時,包含新竹縣市;限制北部用電時,則排除新竹縣市。
北部火力電廠多再生能源少 應優先發展再生能源
北部共有大潭、林口、和平、協和、海湖(長生)、新桃、國光等7座火力電廠,裝置容量共1432.34萬瓩;中部則由台中、通霄、麥寮、星彰、星元等5座火力電廠,裝置容量共1255.48萬瓩;南部則有興達、大林、豐德、嘉惠、南部等5座火力電廠,裝置容量共991.76萬瓩,若加上明年除役的核三,則為1086.86萬瓩。可知:北部火力電廠較中、南部多,就算扣除即將於今年底除役的協和3、4號機100萬瓩,火力電廠的裝置容量剩1332.34萬瓩仍為各區最高。
2023年各區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則為:北部181.1948萬瓩、中部819.2820萬瓩、南部595.4966萬瓩、東部49.8571萬瓩。可知:北部再生能源遠較中南部少。
本人曾致電請教台電系統規劃處劉建勳處長:為何北部火力電廠不比中南部少,但長期觀察網站上的公開資訊,似乎總是優先調度中南部電力?只有深夜及清晨才會翻轉過來,變成北部供電大於用電。對方回應以:依照「綠電先行」規定,再生能源要優先調度,而中南部的再生能源遠比北部多。
查電業法第8條第1項明定:「輸配電業應負責執行電力調度業務,於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下,應優先併網、調度再生能源」,綠電先行既是法律規定,且可減少火力發電產生的空污、碳排等問題,台電依法優先調度再生能源並無問題。
但北部已有大量火力電廠,卻僅有較少的再生能源,若北部要新增電力設施,理當優先發展再生能源,而非火電。否則北部蓋再多火力電廠,還是可能因「綠電先行」規定,優先調度中南部的再生能源。
高雄興達電廠1號燃煤機組除役後,規劃改建50萬瓩生質能電廠 ,以增加南部再生能源量;為何基隆協和電廠除役後,只能填埋「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犧牲基隆港市及國防安全,改建年排623萬噸溫室氣體、1221公噸空污的協和燃氣火力電廠,而不能改建再生能源電廠?
美國科技巨擘Google公司與地熱電廠合作,以先進地熱技術為其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供電,並規劃在6年內,將地熱發電量由3.5MW,增加到115MW 。而經濟部一方面宣稱:北部適合發展地熱 、要全力推動地熱 ;另方面卻以桃園以北5MW以上資料中心不供電,強推高碳排、高空污的協和燃氣火電。
落實深度節能 取代協和火力電廠
協和燃油電廠2023年發電量僅23億度,約佔該年度全國用電量0.8% 。而經濟部另一則臉書廣告,倡議深度節能,並具體指出大用電戶,導入智慧、低碳系統;中小用戶,媒合ESCO(能源技術服務業者)診斷輔導節能;一般住宅,家電汰舊換新補助再延長。主張促進節能206億度,省下全國約7%年用電量 。而該數字,相當2023年協和燃油電廠年發電量的9倍。實應落實深度節能,取代協和火力電廠。
經濟部以「改善中(南)電北送」為由,強推協和四接。卻未解釋:為何北部電力供需計入「新竹縣市」和離島的「連江縣」;限制供電卻只針對「桃園以北」?尤其北北基桃宜五縣市電力原本供需平衡;計入用電量高、發電量少且過去曾分類在中部電網的新竹縣市,才成為用電大於發電。
北部的火力電廠數量,已超過中部,也超過南部。欲達區域平衡,需要的不是在北部蓋更多的火力電廠,而應落實深度節能、能源管理,並在北部發展再生能源,取代高碳排、高污染火電。
花蓮和平電廠1.3GW被北部吃豆腐算進北部電廠
作者照吃豆腐
但雲林麥寮1.8GW台電是吃豆腐算到南部電網的,作者算到中部不給南部吃豆腐
說要排除竹科,又把新竹縣的0.6GW新桃電廠算給北部?
更不用說作者連未上線的大潭7,9號機都灌水進去,但其他地區的未來機組就沒灌進去,例如中部還能灌通霄3.3GW+中火8.1GW總共11.4GW秒天秒地噁心中部
扣掉沒商轉的大潭7.9號機跟新竹縣的新桃
只有11.6GW,作者灌未來機組和新桃灌水到超過14GW
如果不吃花蓮的和平電廠豆腐1.3GW
現在北部其實只有10.3GW
而協和重油高空污1GW只是尖載機組,北部尖峰用電15GW(應該包含竹科?)
看起來作者就跟台電做一樣的事啊,別縣市的電廠接我的電網算我的,但別縣市用電算別的
作者想切割新竹縣市給中部,麻煩把新桃算回中部
和平電廠也還給花蓮啊
要吹未來,中部苗栗通霄還要再倒3.3GW垃圾,中火還要再倒8.1GW垃圾,但是拒絕退役5.5GW的燃煤垃圾,中部北送東送南送就差沒西送了
--------
https://www.taipower.com.tw/2289/2363/2367/2368/10263/normalPost
IPP和平電廠及碧海電廠引接宜蘭縣冬山超高壓變電所,故歸類於北區;麥寮塑化汽電共生廠引接南投縣中寮北超高壓開閉所,故歸類於中區;麥寮發電廠引接嘉義縣嘉民超高壓變電所,故歸類於南區。
過客4112 wrote:
關於這個麥寮, 我猜...(恕刪)
作者切割沒電廠的新竹縣市
卻把電廠很多桃園市
加給只有一座林口電廠1.8GW
年發電量140億度左右,卻年用電量高達160億度的台北,210億度的新北市來誤導大家北部不缺電
作者這種鴕鳥心態的誤導
比台電更差勁
林口電廠光新北210億度自己都養不活了,何況是160億度的台北
花蓮和平電廠被雙北不蓋電廠逼得要延役
雙北缺電是現實,這點台電沒說錯
台電的錯誤,就是雙北缺電230億度,硬要把垃圾倒在基隆協和而已,環評跑多少年人家就跟你說不要了,還整天威脅放話情勒
台電無視惡搞核一核二核四,
當初停建深澳什麼深澳替代機組也不找
就是8年原地空轉整天放話威脅情勒
雙北這麼大的地方
從原本的核一核二核四林口電力多到爆炸
淪落到只剩一座林口電廠每年缺電230億度,未來完全沒有任何電力計劃,連一座燃氣都懶
台電就是無限鬼打牆要基隆協和蓋電廠
北部真的有心要蓋電廠,會像台電八年空轉鬼打牆協和電廠嗎
反核一核二核四,要是不爽就拆了核四蓋燃氣啊
北部缺電是事實,台電鬼打牆硬逼協和蓋電廠也是事實
一般人接收到正確的資訊
應該是雙北缺電,不8年鬼打牆協,另外找地方蓋電廠才對
還是在雙北找一個地方蓋電廠是不是比登天還難?
北部被限電只有桃園是被民進黨政治操作,電廠蓋最多還被民進黨惡搞
說重點是北西與北東區域間電網融通上限問題,送的電不夠多,要不看看在講什麼屁話
對台電跟這些環團
兩邊都要氣笑了
一個是反核,死也要蓋四接,卡了七年還是死也不找別的地方蓋
一個不要說四接,雙北什麼電廠都要反,問就是中電北送管道不夠粗電送不夠多,桃園的電廠都要養雙北不用養自己,竹科中南部負責,花蓮和平電廠別想退役
雙北缺電是這樣的。桃園大潭苗栗通霄台中中火只要負責擴建巨大火力電廠,花蓮和平電廠只要負責延役來送電給雙北就可以了,
可是我們環團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不但要讓雙北不蓋電廠還要想辦法讓別的縣市擴建電廠更要讓花蓮和平燃煤電廠延役爽爽送電來給雙北用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193112?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9-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