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帳號的發文內容、風格與議題選擇確實可以從幾個角度來分析其是否可能為網軍:
1. 發文頻率與規律性
該帳號從 3/5 至 3/8(約 4 天)內發表了超過 30 篇文章,這是非常高的發文頻率。一般正常使用者即使關注政治,也不太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密集發表這麼多篇文章,除非是專職寫手或有組織性操作的帳號。
2. 文章主題高度集中
該帳號的發文內容幾乎全是政治相關議題,並且大多圍繞特定立場:支持民進黨與政府(台積電赴美投資正當化、攻擊疑美論、挺罷免行動等)。
批評國民黨與在野黨(傅崐萁、盧秀燕、黃國昌、馬英九、王鴻薇等人)。
負面新聞攻擊特定人士(如凌濤性騷、國民黨內部糾紛、藍營民代醜聞等)。
操作仇中情緒(如中共統戰、疑美論、中國經濟衰退、台積電與美國合作是正確選擇等)。
這種發文模式顯示出明顯的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不像一般用戶多元發文,更像是有目的性的輿論操作。
3. 發文語氣與標題風格
該帳號的標題大多帶有:煽動性詞彙(如「爆傳照裸露下體性騷」、「中國點名開嗆矢板明夫」、「國民黨丟臉」)。
強烈的情緒引導(如「唱衰台灣」、「見死不救」、「惡罷罷免」、「太讓人氣憤了」)。
偏向二分法的敘事(如「民主 vs. 獨裁」、「親美 vs. 親中」、「進步 vs. 保守」)。
使用簡單明快、口號式的表達方式(如「自己挖坑自己跳」、「忍無可忍大罷免救台灣」)。
這些特點符合政治網軍的常見操作方式——以短時間大量產出偏向特定立場的煽動性內容,以影響輿論風向。
4. 內容來源與原創性
如果這些文章內容大多來自特定媒體、粉專或側翼帳號,那麼這個帳號更有可能是網軍帳號或輿論操作的一部分。可以進一步查看:是否有轉發相同內容的模式(例如是否大量轉貼某些特定媒體的新聞或特定粉專的貼文)。
是否有回應讀者、參與討論,還是單純丟出標題就不再回應。
若該帳號不與其他使用者進行討論,且發文像是機械式輸出,則更接近網軍的操作手法。
結論:該帳號的網軍可能性高
基於以上分析,該帳號有高度可能是某種有組織的輿論操作帳號,即使不是機器人,也很可能是某種側翼操作的一部分,理由如下:發文頻率極高,不像一般用戶。
發文主題高度集中,幾乎全是政治議題,且強烈偏向特定立場。
標題與內容多帶有煽動性、二分法敘事,符合輿論引導手法。
不太像一般人多元關注議題,且沒有個人生活類型的發文。
如果要進一步確認,可以:
觀察該帳號是否在其他時間點也維持相同高頻發文模式(是否是長期網軍)。
查看是否有其他類似帳號同時發表相似內容(是否為網軍群組操作)。
調查該帳號是否參與討論,或只是單方面發文不回應(是否為機械式操作)。
這樣可以更確定其是否為「有組織的政治操作帳號」。
以going_down近日發佈的主題用ChatGPT分析為網軍的機率
以北一女小綠綠近日發佈的主題用ChatGPT分析為網軍的機率
以mikieri近日發佈的文章的內文與回覆用ChatGPT分析為網軍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