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普發現金 ,選民普遍覺醒, 一萬元照收, 罷免同意票照投,藍白不顧財政紀律、他們不是在監督,而是在消費我們的未來「債留子孫」我們收下這一萬元,因為它屬於全民,我們更該記住誰在背後推動舉債,誰讓台灣財政變得更脆弱
2025/07/15 05:30◎ 英國阿美(蔡惠玉)
二○二五年全民即將領到一萬元現金,這是台灣近年來第四次的普發政策,自二○二○年以來,從三倍券、五倍券、六千元現金到這次的加碼發放,在面臨疫情與經濟困境時,民進黨政府的確曾用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的生活壓力。
作為一位普通納稅人,我會照收這筆錢,因為這是我該得的、我們共同創造的盈餘應有的分配。但這不代表我會閉上眼睛,對這筆錢的來由及它背後的政治操作視而不見。
這次一萬元普發政策,本應建立在稅收盈餘的基礎上謹慎規劃,但在立法院審議過程,我們看到另一回事 —— 藍白陣營,特別是傅崐萁帶頭操作,將本應謹慎規劃的普發政策強行加碼成為「舉債發放」,不顧財政紀律、不計後果,為了短期聲量與政治表演,把整個政策變成全民買單的空頭支票。
他們不是在監督,而是在消費我們的未來。
當民進黨政府小心計算財政空間、力求收支平衡時,藍白表面高舉監督大旗,實則在立院上演政治交易秀,一方面高喊「財政黑洞」、「債留子孫」,一方面卻搶著發錢、搶著喊價,從六千元喊到一萬元,拍手叫好,卻把國庫當提款機。
問題是:電價也會漲,物價也上來了。這筆錢若拿去補貼台電虧損,也許能壓住漲勢;如今,這些基礎成本一旦全面上揚,民生痛苦指數將步步升高 —— 物價一漲,就沒有回頭路,最後受害的仍是爽領一萬元的最基層人民。
我們收下這一萬元,因為它屬於全民,我們更該記住誰在背後推動舉債,誰讓台灣財政變得更脆弱。
我要說直白一點:
錢照收,傅崐萁也照罷。
錢照收,不思考的立委也該下台。
錢照收,但我們不接受立院成為毫無責任感的表演場。
這不是仇恨政治,也不是意氣用事,而是一場清醒的公民運動。
我們不該只做選舉的投票機,更要做立法院的監督者。
從罷免傅崐萁開始,從每一個只想討好選民、卻不願面對政策後果的立委開始,台灣才能真正走向負責任的民主。
錢收進口袋,清醒放在心裡,勇氣付諸行動。
這一次,不只是普發現金,更是普發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