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2308240002
你知道臺灣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擁有休閒時光,懂得享受生活,不再把日子過成工作的奴隸嗎?就是日治時期啦!在日本統治臺灣後,總督府將星期制引進臺灣,規定星期日為例假日!
為了回應臺灣人新生的固定假日休閒需求,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座公園、第一間電影院、第一座棒球場、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第一座海水浴場、第一座動物園、第一家咖啡廳、第一家溫泉旅館、第一家寫真館、第一家百貨公司,扣掉臺灣第一家鹽酥雞外,都是在日治時期出現的。
接下來,我將為你整理日治時期休閒娛樂懶人包,人氣景點、美食、行程攻略一次打包。跟著百年前的臺灣人一起「粗乃玩」!
不喜歡曬到太陽的你:室內型貴族
如果你假日不喜歡出門,你可能相對喜歡在家追劇、看小說、滑手機……可惜日治時代沒有 Netflix、disney+,無法一個衝動訂閱下去,從此就有追不完的劇。那麼,沒劇可看、沒手機可滑的臺灣宅宅先祖們,最喜歡待在家裡做什麼呢?答案是「打麻雀」。麻雀就是麻將,打麻雀就是打麻將。
根據當時的報導,全民瘋麻雀的狀況大概在一九二O年代形成:「麻雀在日本內地流行已是兩、三年前的事了。最近,從一九二四年開始,臺灣也沸沸騰騰地流行起來。這段期間,來往於內臺間的郵輪、商船的定期航程上,都備有麻雀牌,以解消旅人航海中的寂寥。」
臺灣人當時到底有多愛打麻將呢?
臺南的吳新榮醫生(1907-1967),愛打麻將愛打到懷疑自己的日記最後可能會變成麻將日記,麻將幾乎就是他社交生活的一切。他自己曾說:「一切的交友,都是始於麻將,終於麻將。」他想戒掉麻將,但又手癢,就在日記裡碎念朋友是壞朋友:「昨夜, 郭水潭、楊財寶、楊彰他等惡友們又來訪了。正好陳穿、楊萬壽兩位也來了,就一起到富士閣吃晚餐。回家後,和這些惡友打麻將,一直打到天亮。」
打麻將很容易小賭怡情,大賭移民,移民巷口公園或移民歐美只在一瞬間,常常搞到最後賠了荷包又傷感情。
於是一九二九年《臺灣民報》就報導:臺灣民眾黨臺北支部召開臨時委員會,議決事項為:「禁止該支部黨員打麻雀。」不僅黨員自己以身作則先禁止打麻將,他們還祭出了用「三圓」收購麻將牌的利誘手段,鼓勵全臺民眾放下手邊的麻將:麻將交出來,現金送給你!
給喜歡享受美食的你:舌尖派人類學家
讓我們把麻將交出去,換點現金去吃吃喝喝吧!平常工作那麼辛苦,假日是該去吃點好料的!
如果你想吃當年最高級的日式料理,我會介紹你這間料亭:「梅屋敷」,它位於臺北市中山北路上,一九O五年開張,擁有廣闊的日式庭園,提供豪華的會席料理,是達官顯要招待親朋好友、重要貴賓的最佳選擇之一。
老師,所以我吃不起呀,有沒有平民一點的選擇啊?
有有有,你可以去「喫茶店」或「珈琲店」。簡單來說,這兩種店家的差異,在於你有沒有年滿十八歲。「喫茶店」不提供酒精飲料,僅僅提供茶、咖啡、汽水等軟性飲料,以及輕食餐點,像是今天的星巴克、路易莎;「珈琲店」則是提供各種酒類,而且有女侍在旁服務陪聊,比較像是今天成人的應酬場合、夜店酒吧。
日治時期在南部地區出現了許多日本人經營的甜點店,以販賣和菓子為主,你可以在店裡買到羊羹、麻糬、饅頭(豆沙餅)、赤飯(紅豆糯米飯),以及現做的今川燒。
由於今川燒是現場製作的甜點,客人點單後,就在一旁看著老闆怎麼手把手做出成品來。我們推測,或許是臺灣人從旁觀看,再稍加請教,就把這個技術學了起來,變成今天臺灣人的平民甜點,南部人稱「紅豆餅」,北部人稱「車輪餅」。
不只今川燒進化成紅豆餅,許多和菓子店,即便老闆是日本人,來到臺灣也嘗試運用在地食材,開發出南國風味的熱帶和菓子。例如日治時期臺南市區最有名的糕點店「紅葉軒」,就推出了芒果羊羹、旺梨飴(鳳梨做的),由於風味特殊,因此獲得了一九O七年東京勸業博覽會甜點類大賞呢!
另外,「美陽軒」則有文旦羊羹、「一二軒」有烏龍最中。這些臺灣限定口味,光是想像就讓人口水直流啊!
日治時期 書摘 開箱臺灣史 休閒娛樂 羊羹
圖:istockphoto.com
給熱愛大自然的你:平民版極限體能王
再吃下去會胖,於是我們需要去散散步、流流汗,消耗一下熱量,那麼先去附近公園走走吧!
日本人在臺灣統治五十年,為了證明自己能為殖民地帶來進步與現代化,真的是拚命蓋公園!全臺灣至少蓋了三十五座公園與兩座森林公園。日本人在臺灣設置的「公園」,是一個結合都市計畫,範圍廣大,含多項設施的完善園區。公園裡面不僅有基本的綠地造景,還可能會有博物館、音樂堂、運動場、紀念雕像、動物園、廣播放送亭等設施。
如果你是臺北人,看我上面的敘述,應該會很自然地想到二二八和平公園的樣子。沒錯,它的前身正是在一九O八年完工,占地七公頃多的臺北新公園。
高雄的壽山紀念公園,則是請到有著「日本公園之父」美稱的本多靜六博士參與。他曾參與東京明治神宮的設計,一九二三年開始在壽山進行實地調查與設計規劃。本多靜六的計畫十分龐大,不僅要以壽山的山林資源打造一座自然公園,還要結合附近的名勝古蹟,做成一座複合式巨無霸公園。這個計畫最終在一九三四年完工,完成了一個包含壽山森林公園、高雄神社、西子灣海水浴場、高爾夫球場等設施的超大型休閒遊憩區。
日治時期 書摘 開箱臺灣史 休閒娛樂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圖:壽山國家自然公園_維基百科
若你還是覺得公園對你來說真是 A piece of cake,你渴望的是更硬派寫實的挑戰,那就是登山了!
說到登山,其實日本統治臺灣後,一開始的登山行動,比較像是學術調查、軍事探勘,是為了掌握「蕃地」而出發,帶著濃厚的殖民色彩。但由於「理蕃」事業的大力推動,日本疏通、開發了許多條登山道路,並壓制、撫順了絕大部分的原住民部落,過去前往深山路途艱苦又深怕被生蕃出草的恐懼感已漸消失。加上沿途的道路陸續修建完善,休息站一個個陸續蓋起來!例如爬玉山一定要住的排雲山莊,正是過去為了防範原住民而建造的「新高山下駐在所」,本來是高山警備員的宿舍,後來失去了防衛的功能,搖身一變,就成了登山者宿營的最佳去處。登山開始不再是一種讓人膽顫心驚的冒險行為,而是連婦女、學童都想挑戰嘗試的休閒活動。甚至,還有協會推出套裝行程供遊客選擇。
由於登山活動的熱門,帶動了登山用品店的興盛,在當時的報紙、旅遊雜誌皆可看見登山用品店的廣告。那個年代的臺灣人就已經是裝備控,山都還沒爬,登山鞋、登山背包、登山炊具、登山水壺、帳篷先大買特買,臺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的二樓就有專門賣登山用品的區域。
《臺灣民報》曾特別撰文寫道:「凡培養身心,像那強健筋骨、發達神經、涵養德性、發展智識,都可以說是娛樂的……就是連休息、遊戲也含在裡頭,娛樂是人類的天性,生存上的要素。」
所以,盡量享受休閒時刻吧,那麼我介紹了這麼多日治時代的休閒娛樂,你最想嘗試的是?

個人積分:951分
文章編號:91984932
文章段落
going_down wrote:
https://meet.eslite.com/tw/tc/article/202308240002
你知道臺灣人是什麼時候開始擁有休閒時光,懂得享受生活,不再把日子過成工作的奴隸嗎?就是日治時期啦!在日本統治臺灣後,總督府將星期制引進臺灣,規定星期日為例假日!
為了回應臺灣人新生的固定假日休閒需求,臺灣歷史上的第一座公園、第一間電影院、第一座棒球場、第一座高爾夫球場、第一座海水浴場、第一座動物園、第一家咖啡廳、第一家溫泉旅館、第一家寫真館、第一家百貨公司,扣掉臺灣第一家鹽酥雞外,都是在日治時期出現的。
台灣當時身為日本帝國的殖民地
跟著日本天皇發起世界第二次大戰
結果日本帝國戰敗
台灣皇民沒跟著切腹自殺
一對不起二戰受害者
二對不起日本天皇
怎麼有臉講廢話



個人積分:144分
文章編號:9198501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