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三鐵老爸/老媽的訓練菜單(求教)

偶然間爬到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看看~

鐵人三項問與答:沒有訓練課表的一哥李高偉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3808.html
每次看著Sky大的這篇文,都心有戚戚焉~

小弟也是兩個孩子的爸,最小的才一歲多,能擠出的時間實在有限,還得靠孩子們的媽全力支援,才能在每天喬出晨間半個多小時來勉強維持目前狀況。

假日算是好的,最多能有個上半天可靈活應用,或設法讓運動融入家庭生活中。全家一起游個泳,或一起參加個路跑(偶爾客串一下鋼鐵老爸,推個娃娃車),然這都要感謝另一半對健身的認同!這是一定要的!!

雖然深知目前的運動量還不夠,想達到分組前1/3還只是奢望,但至少標鐵能在時限內完賽的低標是沒問題的。

小弟沒什麼課表,純粹土法練鋼。只是覺得能取得另一半的認同,是鐵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DWD 超鐵訓練課表安排

老弟是41歲的上班族,去年12月完成台北馬初馬後大概停了4個月沒運動
5月開始恢復運動,想說就報場賽事來做為目標與增加動力
所以就直接報名了十月的台東226超鐵,做為自己的初鐵賽事

因小孩還小
在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家人陪伴的情況下,只能利用每天上班前的清晨與假日一個早上來做訓練

以下是我5月到10月的訓練菜單分享,基本上就是平常日安排游泳與跑步,假日長途騎車













五個月來的跑量與騎量



單項訓練的重點與過程

游泳 : 先前的文章 松山運動中心晨泳心得
因是自學派,狀況最好時自由式1500m也才近32分
所以知道自己的游泳進步有瓶頸,就不浪費時間在速度的提升,以耐力與維持水感為訓練重點
每週至少會游兩次,一次2000m,後期加碼游到4000m看看身體狀況

自行車 :
知道是自己非常差的弱項,雖然抽不出很多時間來訓練,但確實下了很多苦心
初期買了休息把與ISM三鐵坐墊,整整有一個月在河濱調整騎乘姿勢,調到握休息把為最舒適的騎乘姿勢後就不動
中期掛小盤練迴轉95-110輕踩來繞北市河濱,由一圈68K開始,後來到兩圈136K,中間還要爬3K6%的南深路兩次
這段期間因每次騎乘都為5~6小時,體能耐力大幅增進
後期因有報名NS武嶺,調整為五分山/助航站/101乙 爬坡訓練為主,
賽前三週連續颱風擾亂既定的計畫,再加上前一個月的爬坡,狀態很不理想,勉強騎到一次90K與110K
不過90K那次撞牆的感覺很深,讓我調整了補及策略,由20K一包小羊羹加碼到20K一包小羊羹外加一包GEL
所以賽前一週的那110K騎完後整體狀況還滿好的

跑步 : 先前的文章 步頻訓練
我覺得在一些訓練上,很多都有其科學數據統計的道理,例如騎車重迴轉,跑步重步頻
知道自己不是那個位%數的天賦異稟能人,就很認命依基本的迴轉與步頻來訓練
因跑步沒有多餘時間像去年準備初馬時去跑山路與LSD
這五月就完全以五分速上下配速跑來訓練,每次時間最多不超過1個半小時,單次距離不超過17K
但平均步頻都會在188以上

最後順利完成初鐵賽事



賽後心得與檢討

游泳過程還滿舒服的,雖然水溫低,不過溫度太高速度反而不會快
活水湖很清澈看的到魚與水草,換氣時晨光灑在水面,很美
只是第二圈太靠岸邊游,多游了些距離


自行車項目訓練上應該還是要以目標賽事為主
河濱平路迴轉再多練點,會比出去爬坡要來的好,雖然非常無趣....

我是由北市河濱的彩虹橋端往木柵騎,經過深坑爬南森路後到南港再進河濱
途中有經過社子島,馬場町等幾個大逆風段,還有南森路的6%坡
剛好部分模寧了台東賽事的路段



當然掛小盤採迴轉速會欣賞被幾百人刷卡的背影,
反正掛大盤也採不動,不如好好享受眾位車友經過時的加油聲XD
至少靠迴轉能讓我順利回到終點

騎完跑步一如賽前所料,呈現彌留跑不動的狀態
前面時間都在天人交戰,放棄與繼續為一念之間


好在台東226超鐵的跑步補及超好,氣溫也很涼爽
每2K就一補給站,有冰水冰塊降溫,有鹽巴沾檸檬,有粥有麵線,香蕉與運動飲料更不用說
要說吃飽喝足跑不動走不動,也許心裡因素影響比較大

最後打起精神以跑5分鐘休息5分鐘,10分鐘要1K的方式
順利完賽!

以上提供給以完賽為初步目標的當準備參考
C2SAM wrote:
DWD 超鐵訓練課表...(恕刪)


真是太強了

看來我得好好把課表擬一擬了,近來都是隨性看時間來練,一個星期還是保持3~5天的練習,但都是看狀況,時間長就騎車或LSD,不夠就單純跑步跟游泳,嗯~想想醬真的不是很夠啊~

我已經報了明年的Ironman70.3,還有幾個月的時間,要加油了...
Skyward0989 wrote:
單車均速約30km/h
但是初鐵時10K只能用差不多八分速龜回來
3.隔天的身體疲勞感為何
還可以,比起初馬,初鐵輕鬆很多。
初鐵完成時間約3h45m
...(恕刪)


113 & 226 的最大關鍵都在單車,也最花時間練習
嚴格說起來 113 其實是比標鐵更輕鬆的賽事(時間非常寬鬆)

從你初鐵的經驗來看,單車均速 30 已經在中上水準了
試想 113 與 226 能均速 30 那已經非常強大了

你應該要加強的是跑步,不用要求自己多快
一開始練的是從頭到尾配速穩定就好
長距離講的是耐力的展現

建議再玩一兩次標鐵後,先嘗試 113
我也是三個小孩的老爸,老婆工作關係常常不在家,早上是最好訓練的時間,五點多出門游泳,6:30回來弄小孩上學穿衣服餵奶。中午同事把訂好的便當放在桌上,可以利用中午吃飯時間再騎一個小時的車.,運動完回來再吃午餐。晚上回來再抽空進行跑步。假日常常因為是小朋友的活動打亂長距離練習,也是比較困擾的部分. 正常的上班日可以練到兩個小時,假日只能隨緣啦。電影電視不用想了,近三年我一坐在電視前超過10分鐘,就是總統大選的開票.早點去睡早上才可以起來  剛結束的ironman Taiwan 12小時多才完賽
有前面這麼多三鐵老手和高手的指導
相信遵其要領應該可以讓你113達陣成功
小弟我提供點淺見
我標鐵完成時間約在3小時20分
我113完成時間約在7小時內
我226完成時間在15小時

建議將你的標鐵時間乘以2.1~2.2倍
做為你的113完成時間
若你還想再挑戰226
可以再將你113的時間乘以2.2~2.3倍

誠如樓上各位先進所言
單車才是搶時間的要項
我的游泳很弱
都是趕在關門前完成
因此只能用單車來追趕
路跑則是跑走並用
別勉強自己而受傷就好

單車轉換路跑
關鍵是肌群轉換
所以這要特別練
我都是在單車抵達的前500公尺
換成輕齒比提高迴轉速
有助於肌群休息及排乳酸
換成跑步的當下
可以減少抽筋的情況

以上淺見請卓參
我2016 參加二次113就直接在2017參加226

基本上非假日練間歇, 假日練LSD, 比賽前幾個月, 長距離自行車一定要練

有空多練核心, 這是鐵人三項基礎

自行車是113/226關鍵, 騎不好腿抽筋, 後面就GG了

其實不求成績, 113比515簡單, 但226就是另一個世界, 要穩紮穩打練習
我是三個小孩的爸,年近50,去年10月台東之美是生平第一次標鐵,3小時30分完賽,感到還OK,今年4月參加普悠瑪113,8小時完賽,成績不太理想,下次還會再參加。
游泳:一週大約2次,每次大約1小時2000M(一直無法進步)
單車:一年大約參加百K活動3次,200K一次,晚上在家都練飛輪
路跑:一個月大約1-2次15-20K路跑(這次113 2.5小時跑完)
個人覺得113比515簡單,時間較常,可以喘一下,只是要意志力強一點
加油,中年男人要更拼一點
雖然我今年Ironman Taiwan 70.3因摔車而退賽,不過以下是我以6.5小時內完賽當目標所做的訓練:

游泳(目標1小時):

在2016/12/31前,我自由式仍沒辦法一次游完25m,我用在比賽前的2個月不到3個月的時間,已經把自己強化到在游泳池可以一個小時游完2300m;

在這2個多月裡,每個星期至少游3天,週間的話,每次訓練時間在40分鐘到1個小時,週末時間會拉長到2~3個小時;頭一個月,我把重心放在腳踢水跟找尋最適合自己的划手換氣頻率,找到頻率後,利用有限的時間,逐漸把游的距離拉長;

最終比賽時,我錶上測得的時間是1小時07分,游了2100m,而且這是我第二次游開放水域,雖不滿意,但還在我自己預估的目標裡,就是不被關門,所以還可以接受啦:)
 

自行車(目標3小時):

心中的痛,摔車,還受重傷而退賽,慘~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大多數的時間是在滾輪台上度過的,除非週末找得到空檔;

我手機裡有約20首左右特別挑出來的曲子,曲子行進的速度大多落在90~100rpm或180~200rpm,所以我在滾輪台上時,只要照著這些曲子的拍子踩踏,就能幫我訓練我的迴轉速穩定的維持在90~100間,然後利用每首曲子來進行各種不同檔位的變換,強化自己的腳力;通常這樣的訓練在週間1個小時可以讓我騎到25~30km,週末的話,我會讓自己在滾輪台上騎到40~50公里間。

另外,週末有比較多時間的話,也還是會出門騎,我比較常去的是家裡附近有條長達2公里沒有紅綠燈的鄉間道路,一來一往就有4公里了,騎個20趟就能有80公里的中途無暫停的訓練效果,而且這條路在去程有個約3度的上坡,對腳力的訓練也有很大的幫助。

經過這樣的練習,在比賽前兩週最後一次的長距離訓練中,我用了3個小時整騎完了90公里,而且還是在都市跟郊區有紅綠燈停停走走的狀況下騎完,算是有達到自己的目標。

最終在比賽時,因為我騎到27K時就摔車了,所以沒能完賽,但是在這27K中,我保持始終均速在30~35間,回轉數90上下,看起來先前的訓練看來是有成效的。

 
跑步(目標2.5 小時):

因自己這幾年來一直有在跑步,所以並沒有去特別進行訓練,而是把重點放在1)跑姿的調整、2)騎車後的轉換調整

也就是利用週末有騎車的當天,在騎完車後立即去跑個5~10KM,路跑跟跑步機都有,跑步不特別去求速度,但是會聽著前面提到的曲子,讓自己的步頻一樣保持在180上下,同時留意自己跑步時上身挺直,跟腳部動作盡量正確;

這樣練了兩個多月,在最後一次整合練習時,也能讓我在跑步機上用5分半的速度跑完10K。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