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sogo wrote:
既然要閒聊 來請教前...(恕刪)


規定是規定,可是台灣賽道擁擠,抓這個不實際〜

在台灣水準就這樣了,習慣就好〜


蘇淇 wrote:
+沒實力只會在電腦前...(恕刪)


別介意啊,我只是想試試看那個功能有沒有用,看來還真的有用
Apple=王道 機器人=抄襲 窗戶=死定
可憐.....你連最基本的"功能"也要試過才知道有沒有


各位這張怎麼樣~

小時後我家很窮,有時窮到全家指剩下錢,其他什麼都沒有
根據ITU的規定, 是可以輪車的~~(大部分都是51.5距離的賽事)

WTC的賽事就不行, 像是IRONMAN之類的~

蘇淇 wrote:
可憐.....你連最...(恕刪)

這張是誰?怎麼前輩每次照都有美女入鏡,不然就是好車? 我可以跟前輩照一張嗎?

蘇淇 wrote:
可憐.....你連最...(恕刪)

真正的妹頭果然就是你

mobisucks wrote:
2. 老實說你隨便拿這些照片去問路人,大概都沒有人認識,而且都帶著眼鏡帽子,又都是側面,也談不上什麼侵犯肖像權。那你要不要說腳踏車廠商要來告我侵犯他的商標?

我看不出來這個是什麼多不合理的引用。小微不是職業選手沒錯,可是在這個運動圈(滿小的圈子就是了)裡面應該滿多人知道的,也上過不少新聞採訪,我不覺得她沒有公眾人物的自覺。(恕刪)


論點自打嘴巴,第二點說非公眾人物,最後又說該選手有公眾人物的自覺~~~
成立美女鐵人隊 是小弟畢生自怨~


ming2892 wrote:
真正的妹頭果然就是你...(恕刪)

小時後我家很窮,有時窮到全家指剩下錢,其他什麼都沒有
ITU規定中,似乎並非都允許 drafting ,而且可以 drafting 的賽事,aero bar 的規格有限定。看奧運選手用車就知道了。

妹頭是啥啊?
小猴 +C A弟
小猴這張好不像小猴喔 XD



蘇淇 wrote:
成立美女鐵人隊 是小弟畢生自怨~
原來我之前就回過你的文章了

看來你也只是個鍵盤三鐵而已

trianing+tapring+recovering

做工這麼細害我以為你是職業選手勒

講的好像比個碧潭三鐵會妨礙你拿世界冠軍一樣

4/13的碧潭三鐵跟 11/2的Ironman Taiwan 兩者相差超過半年共202天

4/13的碧潭三鐵 倒底會妨礙11/2的Ironman Taiwan什麼?

mobisucks wrote:
碧潭三鐵與訓練計劃衝突呀,傷腦筋

是這樣的,小弟最近吸收了一個訓練知識,是有關於年度訓練計劃的。原先我以為每參加一個賽事都要有完整的訓練+taper+recovery,而taper跟recovery加一加就兩三個禮拜去了,所以根本無法在一兩個月內參加兩場比賽。(順帶一提,像台東活水湖那個比賽居然還有鼓勵兩天內參加一場113跟51.5的,我真不知道這樣是好不好)

昨天讀到一篇文章,內容是關於在訓練計劃內直接參賽,不做taper,也不做recovery,把比賽當作一個workout session的觀念,我覺得很合理。具體做法是把一年預定參賽賽事,先分成 A、B、C 三級,A race代表最重要的目標賽事,B、C 代表相對不重要的賽事。然後計劃年度訓練的比重,將 B、C 級的比賽當作是 A race 訓練計劃中的一個訓練,而不去追求成績。

但是裡面建議要這樣做的話,最適合當作 B、C 級的賽程其實是半鐵,而非標鐵。原先我是想要參加十一月的Ironman Taiwan(預定,不知道確定的日期),當作今年的 A race,現在有了分級觀念之後,有點後悔碧潭報成全鐵。傷腦筋哩~

可能會有朋友認為管那麼多幹麼,撐就對了。但是我覺得個人有點年紀了,運動要靠大腦,沒辦法靠蠻力,所以盡量吸收知識,用知識來訓練跟比賽才是王道。土法煉鋼的事情留給其他人去做就好了。



mobisucks wrote:
用知識來訓練跟比賽才是王道。土法煉鋼的事情留給其他人去做就好了


難怪你沒事閒閒在這邊研究女生的騎姿

好像三鐵都不用用靠訓練用腦袋就可以跑得飛快了一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