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lita 101 以 Tetsu Kasuya 四六沖法 沖淺焙咖啡

嗨各位好,
我是手沖新手!


最近入手了 Kalita 101 和 Kalita wave 兩款濾杯,
昨晚以 250g 的水搭配 101 沖了淺焙咖啡,
給水方式照著 Tetsu Kasuya 的算法,
以 40 - 60 - 50 - 50 - 50 g 沖,
每次給水間隔 45s。


但我在倒數第二次給水就有點粉水分離了,
水明顯在浮上層,雖有在滴但感覺流速變慢了。
最後滴完咖啡渣如附圖。

Kalita 101 以 Tetsu Kasuya 四六沖法 沖淺焙咖啡


請問我可以如何調整沖法呢?


不過整體而言,咖啡比我以往隨意沖的好很多!
香味更明顯,口味更濃郁,
而且我很愛手沖加牛奶,比單喝更加分!
我沒有試過這兩種濾杯
所以只能說一下概念

四六沖法到後來,尤其是第四次注水開始,下水會明顯變慢,這是正常現象
有的豆子甚至在最後一次注水後,下水會變的非常非常慢

第二次注水時就像一般手沖法一樣,粉層會隨著注水拉高,下水後形成粉牆
可以試著在第二次注水時加快速度,把水位連同粉層拉高
讓粉牆不會那麼厚,底部沈積的粉層也會變薄,也許有助於加速下水
之後的注水也比較不怕會淹過粉牆
Hi bakafish,


我之前就是讀了您對於 四六沖法 的文章才開始研究的!


原來是第二次就要提高水位呀!
我再試試。


另外請問您每次給水有控制在五秒嗎?
我覺得五秒的水柱很大,一直不敢給太快⋯


謝謝你:)

bakafish wrote:
我沒有試過這兩種濾杯...(恕刪)

C.Y.Lin3635 wrote:
另外請問您每次給水有控制在五秒嗎?
我覺得五秒的水柱很大,一直不敢給太快⋯...(恕刪)

我其實沒有很在乎有沒有在5秒
我主要是看第二次注水把粉層拉到的高度,之後的注水都會到這個高度
所以最佳情況是注水速率保持相同,到這個高度的時候剛好完成這次的注水量
C.Y.Lin3635 wrote:
Hi bakafish...(恕刪)


按照自己能習慣控制的水柱量去沖就好
粕谷哲也沒強調要5秒 只有說大水流擾動
還有他是不留粉牆的做法



我自己是覺得重點還是在 利用水流 分段注水+水位差修正時間
(修正當下的環境狀況)

這幾天水質TDS就比較低一點 還有豆子本身排水比較快
所以時間上我就有考慮延長一些些

以不改變粗細度跟溫度的做法來說
就是增加注水 或是注水位置及水位差


當然 這些都是個人喜好~
分享給你參考一下

沖煮是很靈活的 沒有絕對的對跟錯
只有怎麼樣修到你想要的狀況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了解了,
我今天試著在第二次拉高粉層,
確實沒有上次粉水分離那麼嚴重了。


另外請問如果間隔給水的時間到了,
水還沒流光,
那要繼續給水嗎?還是等水流乾呢?
謝謝。

bakafish wrote:


我其實沒有很在乎...(恕刪)
請問「水位的一致」和「時間間隔的一致」應該以哪個為主呢?
又或者應該要控制到兩者一致呢?


附上今天修改後的樣子




chrono79925 wrote:


按照自己能習慣控...(恕刪)
C.Y.Lin3635 wrote:
嗨各位好,我是手沖...(恕刪)

題外話你的101是波佐見燒嗎?因為肋骨看起來很深

如果你要用4:6沖法,101跟WAVE杯可能滴濾時間要稍微拉長一點
因為這2個濾杯本身有點浸泡式的沖煮方式所以流速會稍微慢一些

而細粉上可以先搖晃一下接粉杯讓細粉在杯的底部,倒進濾杯時粉就會在上端
4:6沖法個人是喜歡降低醇厚感,所以最後60X3會調整為90X2
の字沖水50~60cc繞圈一次,回到中央區30~40CC大水注水讓紛往周圍去滾動
你的50cc注水方式可以如上建議,最後2次就稍微大水一點往中央注水
以上方式可以稍微避免塞底,如果是正常版V60的話還真的不會塞粉
前天在日亞訂了一個KDC-02-B如果沒有破的話就可以比較看看差異
C.Y.Lin3635 wrote:
請問「水位的一致」...(恕刪)


我覺得時間比較重要 水位高低只是用來調整流速(以V60來說)

不用到一模一樣 誤差範圍內就好

時間太長
->減少斷水 調高水位 改注水位置 沖底

時間太短
->增加斷水 或是改注水量維持低水位 改注水位置

(如果粗細度覺得OK適中的話 就不用調)





剛剛煮的
一手拍一手沖 拍爛獻醜一下

(祕魯 薇拉瑞卡 Gesha 水洗)




其實當時有人問粕谷哲
如果改用其他濾杯 64是不是能沿用
這點他就說他沒辦法保證
因為這64的做法是針對V60調整出來

而當天的參數
更是針對賽豆Silvia所量身調整的參數



所以還是要回歸你用的器具特性 以及豆子狀況
來做參數修正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粕谷哲也沒強調要5秒 只有說大水流擾動
還有他是不留粉牆的做法...(恕刪)

其實還是有的,只是他水位沒有拉很高
不過影片不好找,很少有拍到他杯裡的畫面
當初我也是找遍了他的影片,確定他有留粉牆
後來有一個影片是介紹粕谷版V60,就有拍到滿清楚的
從第三次注水開始就有刻意不去沖到邊邊,注水也剛好略高於粉牆


因為四六沖法是等完全下水之後才做下次注水
在第二次注水時咖啡粉完全排氣,下水後咖啡粉就沈積,再也拉不高了
再加上V60的特性,我是覺得留些粉牆比較好


chrono79925 wrote:
我覺得時間比較重要...(恕刪)

我也是覺得時間比較重要

四六沖法的萃取率比不斷水法高,很大一部份的原因就是時間比較長
雖然很多時間是花在下水後的等待,但此時咖啡粉也是在含水狀態,應該是有影響

不過如果真的發生時間到了水還沒下完
在最後就要以味覺做判斷,是否有過萃的感覺,再決定是否要調整參數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