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1Zpresso E-Pro 七芯三軸承直調式手搖磨豆機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之前看到toshiba530前輩分享這一篇 1Z手搖磨豆機大PK ZPro/E/Q
就引起我對這款七芯新刀芯的興趣

看到淘寶剛好舉辦耶誕優惠活動,因此果斷購入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傍晚結單廣東發貨
隔日上午台北到貨!

順豐速遞在兩岸的效率真是太給力了!
竟然比島內PChome 24hr購物還要更快!

----

直接開箱

Reddot design 2018,紙盒設計質感不錯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PS: 回顧一下當年買匿名二代的包裝..
XTR wrote:.

看來貓哥真的是把錢花在刀口上,替我們節省不必要的包裝成本啊!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Pro 開封 開箱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搖柄 (直徑5.98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磁吸木球 內嵌磁鐵 (直徑40mm, 孔徑10.2mm, 中心軸10.00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透明上蓋 內嵌磁鐵 (直徑44.60mm/厚2.90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機身本體 (上58.94mm / 下49.53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粉杯 (外牙) (內徑39.28mm / 深65.80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嵌入式底蓋,非一體成形

粉杯內壁無斷差
(對,就是嫌棄Helor101的粉杯有段差!)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缺點是杯壁超厚,容量少又徒增重量

刀盤底部清爽 六角螺絲上膠鎖死 廠商建議不可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與粉杯結合的內螺牙會卡粉,不好清


搖柄: 115.7g
粉杯: 121.9g
本體: 429.8g

總重: 667.4g

-----

Go...開始拆拆樂.....

拆開軸心上部 - 分解螺母與墊片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螺母彈性小鋼珠配合墊片上小圓坑設計,可防止螺母因振動鬆脫
(對,就是在抱怨Helor101的上軸承螺母,就算改用反牙還是會鬆脫!)

抽出中軸與內刀,露出下方外刀盤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鋁合金三爪龍骨 非常粗壯 (長39.00mm/外徑20.00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中軸 (7.97-7.98mm),六角柱直徑 (6.33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上下軸承都有外加防塵蓋 但非密閉 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鋁合金龍骨與上軸承 (三顆軸承同型號S688Z - 內徑8.0mm/外徑16.0mm/高5.0mm)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下軸承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七芯內刀盤 - 類似C40的"類義式刀盤"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刀盤作工...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中軸+第三軸承與頂端固定螺絲模組結合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內外刀盤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全拆,零件排列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1Z Pro系列的直調式機構: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一圈360度
大刻度從 0。1。2。3。4。5。再回到0…

每大格號碼之間可再細分為10小格
所以一圈總共有 "6大格" 或 "60小格"(非無段調整)

每大格60度
每小格6度

手邊這隻直調式機構最小並非從0開始
而是0可以再往回旋轉9小格
也就是min是在前一圈的5.1大格處

最大格數也不是回到0
而是過了0再旋轉5小格
也就是Max是在下一圈的0.5大格處
因此手邊這隻可調範圍是可以超過一圈360度的

一共 9+60+5 = 74小格
算算可旋轉角度:6x74 = 444度

因為沒有直調式機構螺紋一圈的牙距規格
只能實際用游標尺量測值往回估算
旋轉360度一圈移動牙距約為:1.81mm

查螺紋規格表這應該是英制牙規:"每英吋14牙"

以英制1.81mm牙距來算
一圈分為6大格,每大格微調距離約 0.3mm
再細分為60小格,每小格微調距離約 0.03mm

手上這隻可調範圍總共有74小格
所以內刀盤上下可調粗細範圍約在 = 2.22mm 左右

---

缺點:

有奸細!...不…是有「間隙」!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這個間隙一定會積粉
經常使用日後一定也會藏污納垢
就算成為蟑螂的溫床也不意外~

原廠設計這轉環消費者不可再細拆
使用者不能自行分解清潔再組裝
毛刷也無法深入
只能用吹球聊表心意...

問題是這轉環裡面的組裝間隙超多
還發現是塗有潤滑油脂油膏的.....

圖片擷取至原廠影片: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1Zpresso E-Pro vs. Helor101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一個瘦高,一個矮胖

兩者搖柄角度設計非常類似,1Z木球頂端完美無缺孔,握感比101好很多!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粉杯差異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開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歸零後退5大格,感覺粗了點,還在摸索這個新七芯刀盤的刻度該如何設定~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心得:
顏值高!
由裡到外的商品化設計頗到位

頂端直調機構非常方便
噠-噠-噠 的棘輪手感非常療癒~

整體機械製造與外觀工藝品質非常用心,很高端!
與個體戶所製作出來的工藝水平檔次不同 差異不小

這款新的七芯刀盤均勻度還不錯
與公版五芯單品刀盤相比省力很多

But... 有一好就沒兩好
缺點是費時
磨豆效率較低
相同咖啡豆克數大約要多轉一倍圈數....

實例:
手沖耶加20克/退40小格,約85-100圈


還有就是價格很高貴
定價近1000RMB,不夠親民
現在RMB5-600左右的價位也有很多優質小手磨可選~

----

匿名2代 / Helor101 / 1Z E-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1Z與匿名的直徑都在5公分左右
Helor101桶身直徑最粗最胖,手不大的人握感吃力

匿名與Helor的都是單品版的五芯刀盤,但外刀盤不一樣
1Z E-Pro配的是類七芯義式刀盤組

三款手磨的刀盤組合都不一樣,三款手感都不同

磨豆效率: Helor101>匿名2代>1Z E-Pro
省力: 1Z E-Pro>匿名2代>Helor101
細粉: 未測,目視差不多 (無篩粉器)
口感: 無法判定 (木舌)


把內外刀盤歸零後盡量調整到差不多的間隙大小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匿名2代: 螺距: 1.0mm,一小格1/12mm
Helor101: 螺距: 0.65mm,一小格0.65/12mm
1Z E-Pro: 螺距: 1.81mm,一小格1.81/60mm


PS: 匿名2代內刀盤轉到最小也無法調到讓內外刀盤碰觸

----
20190207

分享手邊三隻手沖專用的手磨
口感部分三隻感覺都不錯,自己木舌也分辨不太出來~

1Zpresso:
商品化機械製造的水平高,顏值高
E系列新款七芯刀盤手感不錯,磨堅硬的淺焙豆省力,輕鬆愉快,只是要轉比較多圈
如果要單品版五芯刀盤有1Z Q系列可選,價格較E系列便宜不少 (但我沒用過Q系列)

優點:
1Zpresso商品化設計精美,質感高端,機械製作水平高
E系列上蓋獨立於手柄,可外接電起子並蓋上防止跳豆
上調設計,粗細調整方便
金屬軸承精度高,使用食品級潤滑油無異味
台灣設有直營門市,售後服務最好最直接!

缺點:
價格略高,可考慮淘寶特惠時段購入可能比較划算~

---

匿名二:
使用通用的五芯單品刀盤搭配細齒版外刀盤
磨豆效率介於中間,磨堅硬的淺焙豆手感尚可
但整體外觀質感與製作水平仍不能與1Zpresso商品化匹敵

優點:
價格有競爭力,精度不錯

缺點:
個體戶製作的外觀質感有差異
手把螺絲固定,不方便拆卸,進豆流程會卡卡
因為手把問題,豆倉上蓋必須為兩片式設計,使用不方便
淘寶購買,台灣沒有售後服務窗口

---

Helor101:
使用通用的五芯單品刀盤
磨豆效率高,但磨堅硬的淺焙豆最辛苦
整體外觀質感與製作水平不錯
但中軸上方的固定方式為敗筆,需砍掉重練...

優點:
外觀顏值不錯

缺點:
中軸上方的固定方式是一大地雷!改反牙照樣會鬆脫!
陶瓷軸承精度很差,間隙很大
軸承無密封設計會卡入粉塵,手感變很差
粉杯內部有段差會卡粉
價格最高
淘寶購買,台灣沒有售後服務窗口

----

ACE48:
沒用過,但因配合48mm義式刀盤,整體桶身直徑大了一圈
重量最重,外攜不便,桶身過粗感覺也不好抓握
外觀質感與細部設計看起來仍有進步空間
用料不錯,價格不算貴,物有所值
個體戶設計製造無法大量生產,供貨似乎不太穩定?
淘寶購買,台灣沒有售後服務窗口



----

同心精度:
刀盤歸零時發現內刀盤在某特定角度會有干涉到外刀盤的摩擦音
也就是有 "偏心" 問題....
這個部分會再持續觀察研究
看看有沒有校正與解決方式~~~

----

關於 1Zpresso E-Pro 刀盤同心精準度如何請參閱實拍gif動態圖
不要說拿精密儀器來量測
光用眼睛看內刀與外刀盤之間的間隙變化量忽大忽小
就知道內刀盤偏心偏很大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2019/01 update:

專程把手磨送回1Zprosso台北門市檢修
判定內刀盤偏心應該是中軸的瑕疵....

原廠更換了一組新的上座含中軸與內外刀盤
目視內刀盤旋轉時的偏心與縫隙變化量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軸承
原廠說這是特別訂製的軸承
軸承內部是使用食品等級的潤滑油
怪不得都沒有聞到噁心的工業用潤滑油臭味~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印象中大概是從貓哥推出的匿名手磨開始吧?
穩固的金屬支架,雙軸承,精密刀具...
把咖啡手磨提升到高精度但中價位的一個水平
之後各廠商嗅到商機
逐漸開始投入研發資源
無論是機械加工個體戶還是資源豐沛的大型企業公司
一時之間百家爭鳴
匿名/海勒/泰摩/玲瓏/精彩/1Zpresso...

希望各廠商都能持續不斷設計製造出更好更優秀的產品
有競爭才有進步,消費者與廠商都能雙贏!

----------

後續使用心得會再陸續補充更新....

#53F 更新 2019-2-19

使用1Z E-Pro將近兩個月了,更新一下使用狀況

自從返廠更換了新上座解決刀盤偏心問題之後一切都很正常
使用頻率約一天一次
淺焙豆20g
手沖粗細(約40格)

----

趁著農曆年前全機分解拆開大掃除: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拆開外殼看到的積粉,刷乾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內刀盤與彈簧,刷乾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外刀盤,刷乾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無法拆開分解的直調式機構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縫隙已經開始積粉...
藏污納垢了....

=========

2019/4/28

土砲粒徑分析 數據#3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系列的七芯刀盤粒徑分析的細粉量並不算多,表現很不錯!

=========

2019/7 update

1Z E7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終於等到平價E刀盤的小手磨
中軸內三爪龍骨結構等同於E-Pro
上下軸承為過盈配合不可拆
中軸也為冷壓過盈配合不可拆
唯一間隙只剩內刀盤與中軸之間公差

E刀的38mm七芯刀盤夠省力
對力弱的女性或長輩非常友善
加上 “粉色玫瑰金” 魅力女性無法擋
趁這次台中咖啡展入手一支送人剛好合適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零件大分解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粉杯接合為插拔設計,無螺紋卡粉,容易清潔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粉杯底座非一體成形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插拔彈簧珠 - POM(聚甲醛)塑鋼材質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粉杯厚度較厚,淺焙豆容量約25g左右,內部略有斷差,但角度平緩,出粉無虞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筒身上方進豆倉略小,淺焙豆20g差不多已經到頂,再多搖臂蓋就蓋不上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上方視角,內三爪龍骨固定中軸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粗細調整刻度盤為無段設計,可無段調整
底端調整螺母並有鑲嵌"矽膠圈"用於止滑,防止跑刻度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雙E並列,E-Pro / E7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7搖柄為直柄,這點不如E-Pro曲柄設計友善,不太符合人體工學

下方視角,外刀盤看來一樣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三爪龍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結構比較
E7: 中軸不可拆,但內刀盤可拆
E-Pro: 中軸可拆,但內刀盤不可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系列所使用的38mm七芯刀盤,兩者看起來一樣沒差別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土砲粒徑分析(僅供參考)

磨豆機:
1Z E7

咖啡豆種: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實測數據: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結論:

1. E7使用38mm七芯刀盤,此刀盤特色就是研磨相當省力,雖然磨豆效率較差,但對研磨淺焙硬豆與力氣較弱的人來說,能省力就算是一大優點,加上玫瑰金外殼顏值高大上,感覺非常適合女性使用。

2. E7與對照組的E-Pro皆使用相同的38mm七芯刀盤,同時間研磨同一包咖啡豆做篩粉實驗,數據顯示這兩款手磨的細粉率差異卻不小,E7的細粉率比E-Pro高了約2%,這點蠻訝異的,看來鎖死固定刀盤與中軸的結構是能夠有效減少細粉。

----

update

借到1Z E測試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磨豆機:
1Z E

實測數據: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結論:
1. E版使用上調機構,上方刻度盤設定方便,但沒有防呆卡榫,容易誤觸刻度盤而改變粗細而不自知,建議每次使用時重新歸零/調整一次。
2. E版使用38mm七芯E刀盤,內刀盤與刀軸鎖死固定,內三爪龍骨結構紮實,好拆好清潔,篩粉實測細粉率偏低,與E-Pro差不多。
3. E版上方的刻度盤與搖柄屬分離設計,外接電動起子時可以當豆艙蓋,防止研磨跳豆。但磨豆時E的刻度盤兼上蓋是會跟中軸同步一起旋轉,所以左手抓握筒身上端時須防誤觸刻度盤。

======

或許有些人會因為價差而在E與E-Pro之間糾結
在此提供一些個人看法供大家參考~

E與E-Pro兩者的中軸結構與刀盤都一模一樣
只差在上方的粗細調整裝置不同

E-Pro所謂的“第三軸承”只是提供給上端外掛的刻度盤使用
第三軸承與中軸精度/細粉率無半毛關係
雙軸承與三軸承的中軸精度都會是一樣的
而這兩款實測的細粉率也大同小異,都在伯仲之間

E-pro外掛刻度盤調整粗細時既方便又直覺
噠噠噠...轉起來心裡爽度很高
但筒身上端體積與高度會大一截
價格也貴不少
還有手搖柄與上蓋是一體式設計無法分離
豆艙上蓋不能獨立
接上電動起子時如果沒有蓋子會跳豆

如果您將來會考慮外加電動起子/電鑽的需求
那建議選有“獨立上蓋”的E會更適合
因為E的豆艙蓋可與手搖柄分離
使用電動起子時才能防止跳豆

---

E刀家族三兄弟:

E-Pro: (零件數12件+手把2件)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 (零件數9件+手把2件)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E7: (零件數7件+手把2件)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

update 2019.11

E刀家族多了一個小老弟: 1Z Q2 (1Z Q改用E刀七星刀盤)

Q2應該比原本Q1的五星刀盤更省力 細粉更少
但研磨效率較差,同粉徑需要轉比較多圈
不過1Z Q系列尺寸最mini
長度短,桶身也細 (但磨豆容量也較小)
直徑才4.68cm,周長14.7cm

桶身直徑小對於手小的女性朋友握感最體貼
加上 Q2換上了省力的E刀七星刀盤感覺更合適些
但是豆倉容量偏小(15g左右)必須評估自身對磨豆量的需求

借到一隻Q2磨豆機測試
經實際拆下刀盤比對
Q2與之前的E刀盤應該是相同的

左:E7 / 中:Q2 / 右:E-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左:E7 / 中:Q2 / 右:E-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左:E7 / 中:Q2 / 右:E-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左:E7 / 右:Q2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Q2底部的調整螺母與刻度盤改為不鏽鋼粉末冶金製品
刻度盤厚度變厚,但螺絲並沒變長
所以底部螺母吃牙數變少變淺
螺距0.75mm,每圈10大格/30小格
手搖柄改為鋁合金材質
實際篩粉實驗測得細粉率比E7略高一些: Q2 > E7 > E = E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因為4款刀盤都一樣
唯一差別就是設計結構上的差異了

=====

update 2021.6

WFH疫情期間,最適合上網剁手了

618入手一支1zpresso K-Pro
去年在淘寶也入手一支Z-Pro (台灣版叫ZP6)
還有2018淘的E-Pro
這三支都是上調式/3軸承/Pro版手磨
就一起拍照留個剁手記錄

K-Pro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三支都是 上調/3軸承/Pro版 排排站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ZP6) / K-Pro / E-Pro
筒身直徑:50mm / 52mm / 50mm
(PS:Z-Pro & E-Pro 外觀完全一模一樣,無法分辨)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零件大分解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都是中軸與內刀盤固定鎖死,不可拆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刀(48mm六星) / K刀(48mm七星) / E刀(38mm七星)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刀 / K刀 / E刀 (K刀 = E刀放大版?!)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中軸架構完全不同
我喜歡左右兩款獨立三爪龍骨式的設計,外殼可拆,內部好清潔
但E-Pro & Z-Pro已經很久沒上架,絕版了?

K刀的外刀盤直徑不算大
應該可以延用外徑50mm的獨立三爪龍骨式的設計(如同裝上Z刀)
不但筒身縮小至50mm更好抓握
外殼可拆好清潔
整體質感可以更加高大上些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外刀盤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K-Pro 沒有上方軸承蓋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E-Pro 都有上方軸承蓋+小彈簧頂住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上方調整盤
Z-Pro每圈60格,K-Pro每圈90格,E-Pro每圈60格

1Zpresso E-Pro [ Pro series:K-Pro & Z-Pro / ZP6 ]
Z-Pro / K-Pro / E-Pro 上調版的底部刀盤都很簡潔 (右邊的E刀直徑最小)

-----

剁手心得:

因為只手沖,喜歡簡潔
所以選K-Pro而不是K-Plus
黑曜版整隻鍍黑很酷
質感與做工也保持一貫水準
實際使用就是大K刀的手感
刀盤大,效率高,但是比較費力

K-Pro筒身外圈貼上類皮質蒙皮很漂亮
但是這種材質摩擦力不太夠
左手抓握很吃力
這在筒身直徑更粗的JE/JS蒙皮缺點會更明顯
摩擦力不足 更不好抓握

而JX外圈是直接使用矽膠蒙皮
反而最不易打滑也最實用!

如果將K-Pro套上附贈的兩條矽膠環直徑會變粗
突出那兩條也破壞了整體簡潔設計
左手抓在兩條矽膠環上也會感覺怪怪卡卡的
雖然裝上矽膠條可能不易打滑
但抓握感很差~

木質握球只有嵌入塑料孔防木球旋轉摩擦異音
個人覺得這價位的手磨沒有嵌入雙金屬軸承來提升手感是蠻可惜的~

至於Z-Pro與E-Pro外觀尺寸與機身結構設計都一模一樣
只差在裝配刀盤款式不同

篩粉細粉比例:
E-Pro:~13%
Z-Pro:~13%
K-Pro:~15% (非實測,僅參照之前K-Plus與k5之數據)
我有買過2隻1Zpresso的磨豆機

1Zpresso他們家的東西
確實有比較有讓人覺得商品化的感覺

比較不用讓使用者修改些東西。


期待版大的後續使用體驗😄
1Zpresso E-Pro 從台灣網站上買裡面還有附一個 防靜電的PP粉瓶,從大陸買的沒附上嗎?
XTR wrote:
1Zpresso E...(恕刪)

我也有一隻1z x 手磨應付外出用,但發現在與 flair 的搭配完全不及格,目前也在爬文物色手磨。
期待樓主的後續分享

S.A.G. wrote:
我也有一隻1z x...(恕刪)


請問S.A.G.大

1z x系列不是義式刀盤嗎?

義式的細度沒有辦法喔!

我自己有買一隻,印象中好像可以


旁觀者 wrote:
請問S.A.G.大1...(恕刪)

細度沒有問題(還有餘裕),主要是味道跟電磨還是有差,而且還差不少。
還是我對義式手磨小刀盤的要求太高了
旁觀者 wrote:
我有買過2隻1Zpresso的磨豆機
確實有比較有讓人覺得商品化的感覺...(恕刪)




爛網路 wrote:
1Zpresso E-Pro 從台灣網站上買裡面還有附一個 防靜電的PP粉瓶...(恕刪)

台灣官網也沒看到附這個PP粉瓶?


S.A.G. wrote:
我也有一隻1z x 手磨應付外出用,但發現在與 flair 的搭配完全不及格,目前也在爬文物色手磨。期待樓主的後續分享...(恕刪)

查了一下1Z X是搭配單品版的五芯刀盤
拿來磨義式應該並不太推薦~



而我對磨粉只有手沖需求
沒有玩義式細粉的經驗
所以無法給您這個七芯刀盤磨義式的口感與建議
想知道更多E系列相關的心得

搬板凳等樓主更新~~~

XTR wrote:
台灣官網也沒看到附...(恕刪)


早期剛出的時候有義式刀盤(我的是義式)

後期有印象聽說義式刀盤成本太高

就沒有生產了

XTR wrote:
台灣官網也沒看到附...(恕刪)


我是雙12那天 在官網的蝦皮賣場下單,東西寄來後,內有二個粉瓶,內附說明書上寫防靜電PP,但用過二次,超會吸粉又不好清理,一點都不好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