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躺在角落,靜靜等候生命終章的BES920XL。

本來就有在物色新機的念頭,今年2019 Specialty Coffee Expo上操作了 Rancilio RS1,加上年中回台的時候後又在和平西路上的達文西咖啡用了Rancilio Class 11 Xcelsius做了幾杯咖啡,對變溫機的可玩性的印象非常深刻。本來想等RS1 single group上市後再換的,但事與願違,BES920死太快家中頓時沒了espresso/latte等飲品來源。因此奉上級指示,無論代價如何給她找一台優秀的咖啡機就對了。
思考過後列了幾個新機條件:
- 商用機品質,零件要好找 (不要重蹈 BES920的問題)
- 有變壓功能 (沒有變溫可以玩,那至少給我變壓吧)
- 可以接水管但也要能用水箱 (長遠來說想拉水管,但短期至少要能頂著先)
- 價格雖然沒限制,但是也不能太誇張的高
- 塞得進去我家的counter top空間 (25'' depth x 17'' height)
- Slayer, single group
- La Mazzoco GS/3
- La Mazzoco Strada EP, single group
- Rocket Espresso R9 one
Rocket R9 one 基本規格官方PDF資料,簡列幾個重點:
- 雙鍋爐: 1.9L brew + 3.6L service (steam?) boiler
- Magnetic Pump
- 5 組 pressure profiles可隨意調整曲線。1組可記憶profile用來儲存手動曲線
- 流量控制/溫度控制
- Power saving
- 內置水箱(2.5L),可接水管
- 全機不鏽鋼

來的時候一大箱,由於本體重達47Kg,因此須靠木箱裝著運送,規格比照商用機。

箱子裡面也簡單到不行,主機一台+一箱Accessories和一根水管

Rocket 的 accessories 給得很大方,包括:
- 三隻手把:無底/單孔/雙孔
- 三個濾杯:IMS 7g/24g & 無名30g
- 逆煮濾杯
- 不鏽鋼 Rocket Tamper

還有印刷精美的手冊一本,內容以英文/義大利文(or德文?)雙語書寫。由於R9簡化操作界面,一切用控制均由Touch LCD完成,所以手冊裡面滿滿的圖文說明該如何使用LCD screen來控制。

詳盡的操作步驟就不貼了,有興趣的人請洽youtube上面WLL的review:
來看看本體吧,大小剛剛好塞進家裡那個矮矮的櫃下空間。雖然犧牲掉機頂溫杯區,但基本上我沒什麼在溫杯的,影響有限。較麻煩的是水箱孔也在機頂,所以加水的時候會有點小小的不便,但基本上也不會太困難。
正面很簡潔,就一個顯示兼控制的Touch LCD,沖煮和蒸氣壓力計,開機旋鈕。就這樣,沒了。蒸氣透過蒸氣把手開關,而熱水開關則是要從LCD面板點那個水滴狀圖示。

機頂的水箱孔及溫杯區,目前溫杯區已經被我拿來溫手把了。水箱蓋不難取出,要加水也還算方便。

深度剛剛好,可惜了美美的機背,只能面壁了。

重點就是那個可以調整壓力的手把,目前這是停止狀態,逆時針往右邊扳就是啟動沖煮。
在曲線模式下,它的作用只是個開關而已。
手動模式下則會是可以調整低(0 bar)→高壓(10 bar)。通常做一般espresso的時候,我是先輕轉一點做低壓預浸,然後一口氣拉到最右邊,最後結束萃再還原。

R9的蒸氣基本待機壓力大概 1.6bar 左右,出廠附帶的是雙孔蒸氣頭。目測大概是 1.5 mm 的大孔,加上商用機般的大蒸氣鍋爐,出氣量大且充足。但美中不足的是蒸氣偏濕,而且個人使用下來最大的困擾是每次關掉蒸氣閥的瞬間還有水會噴出來。這對打奶泡來說非常討厭,很容易把做好的均質奶泡破壞掉。現在我都是一打完奶泡馬上抽管用抹布接漏水,避免打入太多不必要的水氣進牛奶。另外因為出氣量大,加熱快,打一杯200ml牛奶大概10秒內就完成了,為此花了點時間適應這個蒸氣。還有就是某些牛奶(可能是乳脂不足)打的時候看起來很漂亮,但蒸氣一停瞬間就消泡或是變成我們俗稱的spider eyes泡泡。整個texture變得很糟糕。所以我認為這個蒸氣好像還挺挑牛奶的。

另外Rocket宣稱蒸氣管有防燙處理,但是我用來用去最後還是決定買個管套來用比較實際。而且我在猜想蒸氣過濕的可能原因之一是防燙管造成的。看論壇上有些人在抱怨例如R58等機器蒸氣太小或太濕,如果把防燙拿掉據說說會好一點。不過我目前是暫無計畫這樣搞啦。
最後來說一下這幾週來的相處心得吧,除了剛剛提到蒸氣問題以外,個人對R9的印象還是非常的好的。用相同的配方豆子,同一台磨豆機磨固定的粗細及粉量,在固定的壓力溫度水量和差不多的時間下,分別在BES920XL跟R9上做了兩杯espresso,盲飲的結果下發現R9的味道乾淨而明亮,尾韻帶一點甜感。碾壓了BES920的espresso。這點其實讓我蠻驚訝的,印象中espresso不應該有這麼明顯的口感差別。如果加上控壓的話,風味變化會更顯著。
水箱天殺的小,大概是2.5L跟R58一樣大小,加上鍋爐挺大的,所以煮個幾杯就要補水。理想狀況下應該是要接水管啦。但是接水管前得先搞好淨水設備,所以暫且按下。反正一天也才喝個幾杯,打水也打習慣了。

之前我對變壓機的印象並不算太深,尤其玩過變溫機之後深深覺得變溫才是王道。不過玩過這台之後,感覺變壓機也還是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加上手動操作可以被紀錄,要重現一組參數設定並不太難。
我這台是北美機,電壓是 120V,機器貌似同步加熱兩個鍋爐,所以熱機時間稍微長一點,冷機到完成大概在15-20 mins之間,若是從省電模式啟動,溫度大概是40多度左右,熱機會比較短一點,大概10 mins上下完成。
Rocket 有另外一台 pressure profiling 的機器 R60V,但這台機器即便國外論壇討論的人也不多,基本上就是R58加上變壓功能,推測原理應該透過流量改變壓力,可以說是實驗機種。這台機器有項功能很棒,就是可以透過internet跟手機連線,上下傳曲線資料。很可惜類似功能竟然沒運用到R9上面。不然理論上我就可以有無限多組曲線可以使用了。
加映一張大合照,眼下只剩把Forte AP這塊拼圖換掉就完成了。

新的磨豆機已經下訂,大概會在十月左右由Kafatek發貨(嗯如果沒搞烏龍啦,但最近聽說好像有零件出了點紕漏
)
噢,差點忘了這個小傢伙,在新磨豆機還未入庫前,只要做Single Origin或是特殊配方咖啡都得靠他了,喝咖啡前要先練好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