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美式.日式...
火力控制
大致上看過 3種(逐段調大.逐段調小.一火到底)
另外看過 一開始中大火 直達180度後 降火開風門 至出豆
ROR最近 才看到.研究ing
比較想知道
哪一種 烘焙方式 比較容易取得 甜蜜點(中焙.中深焙時)
之前 亂烘
盧安達 伊瓦庫(1B在196~198度)風門~是看煙的大小控制
216度出爐
養豆後 會有 龍眼蜜的甜度
BUT自從 上完專業烘豆課程後(逐段升溫)160度前(悶蒸)
一樣烘至216度 甜度跑掉 尾韻有澀老頭出現

之前亂烘的 紀錄沒保留下

想問 中南美洲豆
200度入豆(半熱風.厚鍋55RPM.小火50mmH2O~大火200mmH2O)
100度(回溫)-----150度(黃點)-----200度(1B)----228度(2B)
----------125度-------------175度--------------------
如何配置 入豆溫.火力.風門
才能達到 最高甜度.香氣(中焙.中深焙時) 而沒"澀老頭"出現???
網路上 關於澀味 有提出
降入豆溫.降火力(時間拖長).2次烘焙...目前看越多.頭越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