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1204 wrote:
TO 砸魚兄:'改那...(恕刪)

我覺得是您與那位管理員沒看到與沖煮有關的部份而已
連喝都沒喝過,甚至也沒有看過實機,就嫌人家改的不好,又增加危險性
對不起,我實在看不出水準在哪

若是業界中人、學有專精的行家、技術員,看些照片一眼即知改了哪些東西,認為改的不好
那就一一指出來,讓人心服口服,改了哪些東西造成哪些缺點
不需說出應該怎麼改比較好,只需指出缺點即可
而不是一句「有比較好喝嗎」或是「改的不好又增加危險性,自己去想哪裡不好」就帶過
說實話,這有點淪於嘴砲等級了
bakafish wrote:
我覺得是您與那位管理...(恕刪)


如果他是位正經人,只談技術,
我倒是很願意跟他討論,
我當初進此樓就是此意,

但看到:"等改熱交換式時再用PID"這句,
我就知道這棟樓沒啥經可取了,

其實要想咖啡好喝,原則上很簡單,
把沖煮的溫度與壓力控制好就行了,
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所以我才進來看看,
看看樓主是不是真有料可以討論一下,
沒想到得到盡是一些"姐啊妹啊玩親親"這些污七八槽的話.

他改的主要部分只是提高蒸氣溫度,增加蒸氣壓力,但沒有加裝任何安全裝置,
一旦機械故障,就會發生危險,這也是我說為何增加危險性,這就是缺點.
他對於如何穩定沖煮的溫度與壓力並無著墨,這也是缺點.
如果您在這兩方面有涉獵,我倒是很想跟您討論討論,說說我的看法,聽聽您的卓見.
至於他,算了.
我不是不說,而是不想再跟他對話,
我回此,是因為這帖是砸魚兄您貼的,

ewen1266 wrote:
GEE App 的規...(恕刪)


都去拜訪華大了,有請益的意味
中間再加"不要忽略了別人的努力及用心;也千萬別往自己臉上貼金。"

這樣的言論會不會有點………
別人給貴廠交流的機會,或多或少裡面的意見也對貴廠改進新機型有所幫助
貴廠新機如果真的方向有許多與華大的意見及方法不謀而合
不也更應感謝華大??往自已臉上貼金這段話都打上了,誰還敢給貴廠意見與回饋?
說老實話也讓貴廠的高度讓人感覺降低了不少…
以對岸賣的EXPOBAR來說
這個價位有E61,雙鍋爐,迴轉pump,PID,實在是沒得嫌了
都比自己改機還要划算

但是有沒有人想過,EXPOBAR是什麼樣等級的機器?
有上面說的這些配備,就是準營業機了嗎?
為什麼營業機做出來的咖啡,一入口就讓人明顯感受到不一樣(如果barista夠水準的話)
EXPOBAR做得到嗎?

howard大說的好
「把沖煮的溫度與壓力控制好就行了,
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EXPOBAR能賣這個價位,代表什麼?
代表E61,雙鍋爐,迴轉pump,PID,成本上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它的沖煮溫度與壓力控制,做的夠好嗎?
還是其實只是一台把家用機改機,兜上這些配備,不一樣的只是改機的是廠商而不是個人?

howard1204 wrote:
他改的主要部分只是提高蒸氣溫度,增加蒸氣壓力,但沒有加裝任何安全裝置,
一旦機械故障,就會發生危險,這也是我說為何增加危險性,這就是缺點.


只是提高蒸氣溫度、增加蒸氣壓力這麼簡單嗎?
那原廠不就老早解決了!

你怎麼知道我沒做安全保護裝置?
你研究過GEE的壓力管路怎麼設計的嗎?
你沒看過實機,也不認真做功課
只憑憶測就批判說會增加危險性,這樣好嗎?

附上的影片有一段 GEE蒸氣強度及持續力測試
那段研究改機的幾個月時間,不知測過幾百次
若真的有危險,我應該是第一個遭映的吧!
為了確保安全,整個壓力迴路一定得仔仔細細的研究過
就連在失控的最糟情況下,也要能安全洩壓
能放上來分享的,是最後的成果
而這中間的努力,是靠多少時間金錢與實作經驗堆出來的,能怎麼跟你說嗎?

howard1204 wrote:
他對於如何穩定沖煮的溫度與壓力並無著墨,這也是缺點.


不打自招,很顯然你根本沒認真看樓
溫度的部份,我有說過了,這台的溫度控制太差,在原有架構下,我認為沒有改的價值。
壓力的部份,我也說過了,改成可變壓力淬取,你爽用幾霸就用幾霸去淬
如果不爽變壓淬取,那就固定在最高9霸也行
至於淬取壓力穩不穩定
前面樓,我也說過了,是旋轉馬達幫浦,配合無油壓力表指示
在淬取濃縮時,無油壓力表指針不會搖晃,表示正穩定淬取中
影片中還特意帶到壓力表穩定上昇





bakafish wrote:
EXPOBAR能賣這個價位,代表什麼?
代表E61,雙鍋爐,迴轉pump,PID,成本上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它的沖煮溫度與壓力控制,做的夠好嗎?
還是其實只是一台把家用機改機,兜上這些配備,不一樣的只是改機的是廠商而不是個人?


我極認同E61,雙鍋爐,迴轉pump,PID,成本上都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不過E61成本應該會高,因為需要比較複雜的精密機械加工),EXPOBAR的用料非常紮實,表面處理的非常完美,各方面人性化的設計也很完整,安全措施也很完備,所以我認為對岸賣8600比美國的1990美金與本地的76000台幣合理許多,甚至可說低到不太合理.
至於您問沖煮溫度與壓力控制,做的夠好嗎?
我的答覆是,
就錶頭上所見,控制的非常好,3杯沖期間,溫度最多改變1度(原因可能是我沒開蒸氣鍋,冷水直接進了沖煮鍋),不像熱交換式需要先行放水,
粉餅不論粗細,壓力一直保持在9.5巴,咖啡非常平順地流出,不會像振動泵一衝一衝的.
也許您會說,錶頭上的溫度不等於沖煮溫度,沒錯,
所以我準備在E61上加支探溫棒來監測實際的沖煮温度,然後根據測得的數據與咖啡的味道來設定PID,
這也算是小小的DIY吧.
我對EXPOBAR唯一不滿的地方是蒸氣鍋的水沒法放出來,若不打奶泡的話,它就一直賴在鍋裏不走.
這也是應該要DIY來改一下,不過我現在還不敢動它,畢竟它是高溫高壓的鍋爐.


howard1204 wrote:
就錶頭上所見,控制的非常好,3杯沖期間,溫度最多改變1度...(恕刪)

您剛好提到了小弟對義式機最大的疑問
就小弟所知,pump把冷水打進鍋爐,把熱水推出來
雖然鍋爐有1.5公升,30~60ml的冷水打進去,連續3杯,為什麼溫度只改變1度?
是因為熱水在上層,溫度探針也在上層的關係嗎?
還是對「連續」沖煮的定義不同?
如果沖煮完一杯,再量豆,磨粉,填壓,上把手,這時間是足夠鍋爐再加熱

還有,就小弟看過的文章,即使是E61,在不放水預熱的情況下,E61好像也無法與鍋爐熱水同溫
所以還是必需放水預熱,否則鍋爐水一到沖煮頭就降溫了,也就是鍋爐溫度不等於沖煮溫度的原因
不知道這是否正確?
那麼要放多少水才夠熱,又不會讓鍋爐變冷,導致等待加熱時沖煮頭又變冷?
沖煮頭外測到的溫度,與沖煮頭裡的水溫,又會有幾度溫差?
理論上,預熱充份,沖煮頭與鍋爐水同溫,沖煮頭內外溫度應該會一樣
小弟玩cremina,鍋爐壓力設定為0.7 bar,水溫會達到115度
但是沖煮頭再怎麼預熱,外面都只能測到10X度,與同時測到的沖煮頭內部水溫有10度左右的溫差

壓力好像只要是迴轉pump和調整好的限流閥與洩壓閥,就能夠很穩定?

如果機器的設計,對於沖煮水溫,只靠鍋爐大小、材質、隔熱材質、與PID調校來維持鍋爐溫度
以及靠E61本身的能力來提升沖煮頭初始溫度,而沒有其他的設計的話
儘管做工很好也有安全機制,機器就會像我說的,只是拿這些配備兜起來一台家用機而已
雖然有大鍋爐的連續沖煮能力,雙鍋爐的蒸氣能力,迴轉pump的穩定壓力
但這些都是配備本身的能力
我有點覺得,EXPOBAR能賣這個價格,是因為廠商在這方面沒有太多著墨,所以沒有增加成本
如果要做為一台準營業機,是不是還有哪些營業機上的巧思可以學習借鏡呢?
營業機一台那麼貴,不會只是用些好料兜起來而已吧

蒸氣鍋放水,小弟倒是想到一招沒水準的
如果蒸氣噴頭可拆的話
要放水時等鍋爐冷,把噴頭拆下來,找一條管徑小的矽膠管之類的從蒸氣管伸進去當吸管
吸些水出來(可以用注射針筒抽),底下拿個水桶接水,讓它流到完
不過如果蒸氣管與鍋爐間還有什麼東西的話就沒辦法了
bakafish wrote:
您剛好提到了小弟對義...(恕刪)


expobar的水路設計是沖煮鍋的進水管先進蒸氣鍋進行熱交換,
若正常作,雙鍋均開,
打進沖煮鍋的水先在蒸氣鍋就已加熱到所要的溫度,
同時又有PID在控制,所以沖煮多杯也不會降溫,
一旦到達設定溫度,PID所補充的只是散掉的溫度,
因為蒸氣鍋會一直維持在1.3巴,其溫度足以將進沖煮鍋的水加熱到90多度,

我沖煮時之所以會掉溫,我想應該是我沒開蒸氣鍋,所以進的是冷水,但PID控制的算不錯,連續沖煮只掉1至2度.第二杯量豆,磨粉,壓粉,上把手的時間,溫度早已回到設定.

沒錯,若要靠熱虹吸使E61到達沖煮溫度,可能要等到天荒地老(哈,有點誇張),
我是等溫度到時,先接兩次熱水溫杯,用掉大約100cc,這時會掉個1度,
但一下子也就回來了,
若覺得e61還不夠熱(這也是我準備加裝沖煮頭探溫棒的原因)
我就在把手內放入盲片,讓它逆洗個10幾秒,鐵定可與鍋爐內同溫.
您可以到utube找一下,有一部沖煮時測沖煮頭溫度的影片,
所顯示的溫度與鍋爐相同.

e61頭內有水道與鍋爐相通,即使不沖煮,熱水也不斷在沖煮頭內進出,所以只要到達設定溫度,就不會有溫差.您的機器的沖煮頭內部有與鍋爐相連的水道嗎?若無,差個十幾度正常.

迴轉泵的壓力很穩定,開啟後就定在9.5巴,不會變.

我想,若換個雷刻的粉杯,煮出來的咖啡品質應該更好.

基本上,這台expobar就是一台具體而微的營業機,差別只是它只有一個沖煮頭,其它所有沖煮條件都與營業機相同,若生意不是好到排隊的程度,用來營業應無問題.

不管家用機或營業機還不就是您所說的那些東西兜起來的,營業機頂多就是所用的零件更堅固些,瓦數大一些,加熱快一些,沖煮頭多一些,鍋爐大一些,再加一些方便操件的電子控制設備,例如定量沖煮,自動變壓沖煮等,除了這些,您還能想到些其它的嗎? 如果有,不妨提出來大家討論討論.

8600相當於42000,這個價格不太正常,太便宜了,美國賣1990,相當於60000萬,算是合理,台灣76000,實在太貴了,
若以台灣的價格論,3個沖煮頭的營業機等於3台,就是220000,再加一個營業機該有的共用大鍋鑪,強蒸氣,自動控制的電子裝置,不也快30萬,就是一台營業機的價格,所以說,這台expobar應該算營業機的等級了,只是太陸賣的太便宜了,反而讓以價格論品質的人覺得它不是台好機器.

若對於這台expobar還想到什麼問題,很樂意答覆您,
若您問到我不懂的,我也不會亂掰,我再去找資料,教學相長.
howard1204 wrote:
expobar的水路設計是沖煮鍋的進水管先進蒸氣鍋進行熱交換...(恕刪)

原來如此,那的確有用心在設計,好機一台
雖然我不太清楚它詳細的運作方式
看來我小看它了

用逆洗盲片是個好方法


howard1204 wrote:
e61頭內有水道與鍋爐相通,即使不沖煮,熱水也不斷在沖煮頭內進出,所以只要到達設定溫度,就不會有溫差.您的機器的沖煮頭內部有與鍋爐相連的水道嗎?若無,差個十幾度正常

cremina可以藉由重複半拉桿,讓熱水在鍋爐與沖煮頭之間循環
最後我讓水停留在沖煮頭裡,同時測量沖煮頭裡的水溫與沖煮頭表面的溫度變化
發現水溫達到穩定,代表水與沖煮頭已經同溫
但是水溫比沖煮頭表面高10多度,所以沖煮頭內外的溫度是不同的
原因我搞不懂
是儀器或測量方法不對嗎?
我用的是K-Type CHY-802U與一般的測溫線,用膠帶貼在沖煮頭上
沒有使用測量表面溫度專用的測溫線


howard1204 wrote:
不管家用機或營業機還不就是您所說的那些東西兜起來的,營業機頂多就是所用的零件更堅固些,瓦數大一些,加熱快一些,沖煮頭多一些,鍋爐大一些,再加一些方便操件的電子控制設備

我說的「兜」指的是把這些料件,以一些常識組合在一起
沒有經過特別的設計,就只是讓這些料件各自發揮本事而已
例如更大的鍋爐,更大的加熱功率
換來的就是加熱更快,更不易受環境溫度影響,更好的連續出杯能力等等
這就是大鍋爐與生俱來的優勢,沒什麼技術可言
我一直認為營業機應該有些讓溫度更穩定的獨到設計
管路的設計應該也有些學問
就像EXPOBAR把冷水打進蒸氣鍋爐,而不是直接進入沖煮鍋爐
營業機具體到底技術隱藏在哪裡,大概就不是我這個沒半點機械背景的人可以了解了
我連營業機裡面長怎樣都沒有看過

不過至少透過您的解說,了解到EXPOBAR不是「兜」起來這麼簡單
bakafish wrote:
但是水溫比沖煮頭表面高10多度,所以沖煮頭內外的溫度是不同的


很簡單,原因是沖煮頭表面直接接觸空氣,
當達到熱平衡時,您說水溫100度,沖煮頭表面90度不到,假設室溫25度
沖煮頭與空氣的溫差幾乎65度,如此大的溫度梯度,熱流失的非常快,
而內部的水與沖煮頭表面接觸,溫差只有10度,且內部水的熱涵遠大於沖煮頭表面,後續的熱也是供應到水而非沖煮頭表面,因此,不但熱流失較慢,且有熱源不斷供應,所以,沖煮頭表面比中心低10度是很正常的事.為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有些沖煮頭也有一組加熱器來保持它的溫度.

用膠帶貼量測的不會很準,因為接觸不是很好,且TC頭有一半是與空氣接觸,
最好是在沖煮頭鑽個孔,將TC頭塞進去,
照這樣看來,沖煮頭的實際溫度應該比量到的高些.
而沖煮頭溫度不夠,也是影響咖啡品質的原因之一.

請問您的K-Type CHY-802U好用嗎,多少錢?我也想買一個來監測e61的溫度.

我不認為營業機還有什麼了不起的設計,
頂多是保溫性更好些,水更多些,
我曾想過,如果鍋爐使用雙層真空保溫,是不是保溫效果更好些,
後來想想也沒這個必要,如果管路不保溫也是白搭,
只要pid夠精準,加熱速度夠快又能微量加熱,保持鍋爐的恆溫不是問題,
倒是把守最後一關--使沖煮頭的溫度保持恆定更為重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