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C302小型電熱咖啡烘焙機開箱文

bakafish wrote:
實在太感謝好友借301...(恕刪)

歡迎加入烘豆的行列

還沒自己烘豆前我一個月的咖啡熟豆購買費用約三千元,一年就三萬六,三年就可以買一台ikawa了,所以就狠下心買烘豆機。

現在一個月買生豆的費用也是約三千元,因為生豆越買越高檔,真糟糕,嘴巴養刁了,滿足了口慾,更傷了荷包

Daniel WYS wrote:
現在一個月買生豆的費用也是約三千元,因為生豆越買越高檔...(恕刪)

我覺得我也會是這樣,把以前買熟豆的錢拿去買更好的生豆
IOC烘豆機的加熱在他的內桶上,均勻的360度環狀加熱,有較多的接觸熱及傳導熱,所以風味偏直火機,由於它加熱效率高,所以低耗能低消耗(100%火力約400多瓦),可以連續烘焙,加熱管使用壽命長,不易消耗損壞。
這一二年台灣生豆市場相當蓬勃,主要原因就是個人家庭烘豆市場已逐漸發芽茁壯,小型烘豆器具如手網、炒鍋、陶壺、烤箱、蝸牛機、電熱機、瓦斯機等應運而生。有動手能力的消費者,為了不被烘豆業者予取予求,只好跳進烘豆的行列。工具很多,重要是要符合當下你的需求及烘豆環境,IOC烘豆機也許不是非常完善的產品,但該有的功能已達到,例如風火的控制,溫度偵測及數據電腦即時連線,銀皮收集,冷卻桶的配備等,讓你有小機器的靈巧及方便性,亦能有實踐大機器的烘焙理論。希望大家能喜歡!
johntanching wrote:
重要是要符合當下你的需求及烘豆環境,..(恕刪)


這台我有在考慮,前周辜狗了一下好像銷售管道是廠商直銷。

不過我蠻懶的,玩咖啡的目的也只是每天想要輕鬆的有一杯好咖啡。IOC 看來是非常適合真正認真想鑽研烘豆同好的需求。我這種拿玩咖啡當鬆壓工具的族群、大概比較適合HOTTOP 或 Behmor 1600 或 Gene 3D 這些懶人機/半懶人機吧。

上周手癢搞了一台二手的IMEX CR100 老熱風機,花點小錢先試一下自己要不要烘豆子,今天早上才有空第一次試烘。懶人機、也只是用入門的巴西豆、也烘得亂七八糟。但試喝馬上了解、為什麼我一些朋友最後都是自己烘豆子,而且老跟我嗆聲說玩到最後一定是要自己烘豆子。
看完 樓主的介紹,真的好想多多了解一下這一台烘豆機。 光是有 紀錄 烘焙曲線的資料就已經非常的有吸引力了。

但是...... 好像找不到 網購的頁面,也不清楚 售價 ? 台灣還沒有正式販售嗎 ? 香港卻有網路購買的頁面了。
半年前把IOC301還給朋友,買了IOC302之後,卻陸續從親戚那裡收到4公斤廠豆
雖然很開心的做了不少實驗,卻也讓IOC302一直靜靜躺在紙箱裡半年
先前K過的烘豆資料和301的操作經驗也都忘的差不多了

最近終於把廠豆消耗完,立刻買了兩支不同的衣索比亞生豆各兩公斤來練練手
還好先前有發文,回顧一下當時的烘豆心得後就開烘

先來說說302和301的差異吧

302把下豆處的兩支腳座墊高,讓機器稍微向入豆處傾斜
我在使用301時也會這樣做
因為攪拌葉片的設計一定是會把豆子往下豆口推,而下豆口又是進風口
如果豆子往下豆口堆積,恐怕吸進去的冷風就會影響到最靠近下豆口的豆子
所以讓它稍微向另一側傾斜一點,可能有助於豆子的滾動和受熱均勻
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傾斜實際上到底有沒有差別

銀皮收集抽屜改成在正面,處理起來的確比較順手

入豆口的擋板重新設計,這點也做得很好

攪拌葉片修改,據說攪拌更均勻

最大的改變是葉片轉速可調,風扇轉速可調,以及抽風路徑修改
IOC302是葉片轉動而不是滾筒
姑且不管先前版上討論滾筒轉速的影響與官方說的轉動快慢的風味變化
轉速可調確實增加了可玩性
日後再來慢慢研究轉速快慢的差異

風扇轉速與抽風路徑,大幅增強抽風的效率
在最近烘的兩鍋裡明確感受到這點
301的抽風強度要靠下豆口的擋板開度來控制,但可控制的範圍很小
擋板半開和全開差別不大,所以能控制的範圍大概就在半開之前而已
302在入豆後就把擋板關閉,抽風強度完全由風扇轉速來控制,比較能隨心所欲

首先實驗對象是草莓沃卡
以前操作301我在入豆後看到大量水蒸氣時才開抽風
302以80%火力入豆,升到100度時(已過回溫點)開中風抽掉水氣
到150度時降火力降小風,拉長梅納反應的時間
不過抽風的力道似乎還是比301強,升溫有點慢
到175度時苗頭不對,趕緊催火,誤打誤撞變成催火衝一爆
從150度到196度一爆花了5分鐘多,比我預期的要長
接近一爆時把葉片轉速拉高,並沒有考慮風味的問題
我只是想試試能不能靠更多的磨擦來脫掉銀皮
一爆開始就開大風,但我卻在此時降火,我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到了205度,看到RoR掉到0,就被逼著下豆了,一爆開始到下豆只有48秒

302的下豆口沒有導板
所以冷卻盒應該要以較長的那邊去靠機器的下豆口,以免下豆時掉到外面
下豆溫度205又只有48秒,總時間也不到10分鐘,看豆色卻比預期的深,以為失敗了
養了6天,前天在公司開喝,發現豆色滿正常
我才想到,我家燈光是黃光

烘完在整理機器時,發現抽風的效率真的很好,銀皮都乖乖的躺著
機器裡也沒有因為水氣沾黏銀皮,這可能跟我改變抽風時機也有關係

烘完的失重率只有12%,比我之前用301烘的失重率都少
養豆前兩天袋子都沒什麼變化,第3天開始膨脹起來,到第6天已經滿膨的
正好手上豆子也完全耗盡就開喝吧
剛烘好時就有淡淡的草莓香氣,開封後更盛,磨粉後根本香爆
故意磨細把萃取率做到22%也沒有什麼瑕疵感
一入口就是明顯的甜,適度的酸,一點也不澀
沖完的咖啡粉還一直傳來香氣
所以今天故意再調細一檔,開沖水溫拉高兩度,萃取率到23%
才稍微帶點苦味,冷後帶點微澀
自己是對這一鍋很滿意啦,尤其是大半年沒烘

我當然知道自己在烘豆上還差的遠了
所以在選生豆時故意選了兩款chrono大有上架的熟豆
等下週養好了再來看看人家專業的水準
bakafish wrote:
半年前把IOC301...(恕刪)


其實 只要在一個區間內
沒有瑕疵 就可以算是個人烘焙風格囉

找到自己喜歡的味道方向 然後盡量想辦法去接近它
就像咖啡師一樣
我喜歡去一間店靜靜的喝 不會多要求什麼
就是喝咖啡師的手藝跟風格

要去別人店內喝自己喜歡or習慣的味道
不如回家自己煮比較快囉~
多人路並非最好的路,單人林徑也非人生終點  異於他人 ≠ 錯誤
chrono79925 wrote:
其實 只要在一個區...(恕刪)

現階段哪有本事追求自己想要的味道,打造自己的風格
只求烘出來的能入口就好了
這次也許是生豆好,也許是機器好操控,也許是烘法矇到了
僥倖弄出個不錯的結果
下次就不知道了
昨晚烘一鍋水風鈴,才7分鐘就下豆,過幾天再來驗收成果
結果上次烘的水風鈴時間太短了,風味沒發展出來,算完全失敗
看樣子還是烘180g比較穩定

繼上次誤打誤撞烘出完美草莓沃卡後,我兩星期前又烘了兩鍋
一風一火到底,主要測試攪拌棒的轉速不同會有怎樣的影響
一鍋調到半速再低一點,一鍋是全速再低一點,兩者大約差一倍
第一鍋入豆後忘了關入豆口,直到一爆才關,於是第二鍋也比照辦理
風扇從開始到結束都維持半速
一爆後一分鐘下豆,下豆是205度
誤打誤撞的第一次烘是48秒下豆,一樣205度
失重率都在12%多

結果發現兩鍋喝起來是有一點點差異,但我覺得幅度可以無視
烘焙度比第一次烘的深一些,草莓味變的不明顯,也帶來一些苦味
我必需把開沖水溫降到90度才能避免苦味
味道的層次則比誤打誤撞的第一次烘少了許多
不知道層次是因為梅納時間較短,還是一爆後到下豆的時間較長的關係

這兩天剛好看到Scott Rao在IG上寫了一些關於DTR的事
覺得外國人的思考邏輯還滿妙的
他提到
I’ve noticed in my consulting work that many roasters drop batches based on DTR, not based on bean temperature or color.
對我來說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
風火沒控好,導致溫度與烘焙度有差異,光是DTR一樣有什麼用

其實我至今還不明白DTR代表什麼
在IOC上,Development Time比Development Time Ratio重要的多
一爆開始後,豆子顏色變深的速度很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