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ard1204 wrote:
雙鍋比熱交換式更能同...(恕刪)

原來是放掉熱水,補充冷水進去,自然就降溫了
我還在想說放冷水冷卻沖煮頭,那冷水是哪來的

熱交換是以蒸氣鍋爐的水來加熱沖煮鍋爐的水,所以PID沒有用處,這點小弟是知道的
但還是可以埋探針在沖煮鍋爐裡來顯示溫度吧?
只是這溫度只能做為參考,水溫會不斷變化

那有沒有可能把PID做在蒸氣鍋爐
如果不打算用蒸氣,就設定到92度,這樣沖煮鍋爐也會到92度
只是時間可能要很長?
bakafish wrote:
原來是放掉熱水,補充...(恕刪)


吾人想從蒸氣鍋得到的是有壓力的蒸氣,所以是用壓力來控制,它不需要精準的溫度,所以用PID來控制是一種浪費.
壓力不夠了,它就加熱,夠了,就熄火,
埋根溫度探針在水裏是可以知道水溫,但用意何在呢?

若設定在92度,那經過熱交換的水可能只有80度,到沖煮頭可能只剩70度.

恆溫出水一直是各家咖啡機廠追求的目標,但真做得到恆溫嗎?? 我想是否定的
除非就讓他維持100℃出水 但要維持在咖啡製作溫度恆溫 只能說盡量趨近.

排除蒸氣部份 單鍋爐加PID 就是好設計嗎?? 不然
溫度探測點的位置也很重要;以2公升鍋爐為例,溫度探測點於上方時,加熱到達設定溫度 (假設 90℃) 那你可能只能用1.2公升90℃的水 因為冷水由下方補入鍋爐在鍋爐中的對流速度沒那麼快,溫度感測不到降溫 PID不會啟動加熱 當用到一定量時,冷水被推至上層,溫度感測降溫 PID加熱啟動 但一啟動加熱管時,鍋爐內熱對流變旺盛,鍋爐內部因存積較多低溫水所以你會看到PID溫度指示迅速下降,又要等一陣子加熱才會回到設定溫度.

如果探測點於底部, 冷水一進入就加熱, 那沒多久鍋爐上層的水就超標了, 出水會愈來愈熱 直到 98-100℃ 雖然PID還顯示90℃
溫度感測較適當的設計是置於鍋爐內中間偏上 那也只是得到趨近90℃的水

那有人會問冷水進水於上方就好,但壓力會將冷水直接推向出水,得不到你要的設定溫度的.
冷水進水較適當的設計是置於鍋爐內中間偏下.

溫度偵測,出水,進水,及加熱管位置都可調整,試試還有什麼更好的方式?? 但要說恆溫 趨近恆溫吧.

蒸煮頭降溫的問題 在營業機上,許多家將其與鍋爐連結,也就是固定於鍋爐上,目的就是要以銅的優良傳導性將鍋爐的熱導至銅製蒸煮頭上,避免蒸煮頭低溫影響出水溫度,其實效果不錯,只要導熱及散熱速率有抓對,不然長時間不做咖啡,蒸煮頭溫度就過高,出水時再對水加熱一次,水溫就過高了.有些機器製作時要先放水,部分原因在此.

howard1204 wrote:
抱歉,沒說清楚,E6...(恕刪)


恩 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 Giotto已經是很老的設計 很多網友都覺得是不錯的機子

我就在玩久一點 在升級好了

本來是心動expobar的便宜價格 又有PID +旋轉pump

但是也因為沒地方裝水管 而歇著

我還是先磨練技術好了
P. C. wrote:
恆溫出水一直是各家咖...(恕刪)


如果機器是按您所說的設計,且又用了性能不佳的PID,那您說的沒錯,溫度會有較大的變動
但探針位置不是在上,也不是在下,而是擺在鍋爐中間左右的位置,

我們來分析一下,
看看會不會發生您所說的情況:
假設沖煮一次會進冷水60CC,以90度為沖煮溫度,
鍋中原本有1.5公升90度的熱水,下半鍋有750cc 90度的熱水,
沖煮時冷水由下方進入,60cc的冷水與750cc 90度的熱水混合(因進入的水是由9巴的壓力打入,所以不會乖乖地待在下部,但也不至於直衝頂部,但至少會與熱水混合到中間位置),
請問,此時下半鍋的水溫為多少? 應不應該至少有80度,
此時上半鍋仍維持在90度(因為沒有被摻入冷水),
所以第一杯是以90度的水沖煮,沖煮過程中溫度沒有因冷水的進入而降低
此時pid偵測到溫度下降,於是開始加溫,加溫到89度停止,加熱器的餘熱可把溫度再往上推到90度,
此時整鍋水又成為90度,
可繼續第二杯沖煮,
使用者對於第一杯與第二杯沖煮之間的秒差幾乎感覺不到,
這對於沖煮咖啡來說,可以算是恆溫了,

其實,造成溫度變動的原因不在於冷水的進入,而是溫度會在管路及沖煮頭上消散掉,
因此E61利用鍋爐內的熱水來保持與鍋爐內熱水一致的溫度,溫度不會像您所說的過高或過低.

至於放掉熱水的問題,只有熱交換式的機器在一段時間不用後需要放熱水,
以PID控制的雙或單鍋式不需要放掉熱水,因為鍋爐內一直保持在PID所設定的溫度.

至於PID設定在90度時,沖煮的溫度是不是90度,不得而知,
因此我準備在E61的水道中加一支熱電偶來實測沖煮溫度是多少,以及它從沖煮開始到結束,溫度改變了多少.
colinwen wrote:
怪不得 Giotto已經是很老的設計 很多網友都覺得是不錯的機子


只要熱交換式的玩習慣了,它也是很不錯的設計,
所謂少個零件少隻鬼,
加個PID雖然控溫準又方便,
但增加一個會壞的因子.

Giotto是台好機器,玩習慣了,實在沒必要換.
雙鍋+PID+旋轉pump煮出來的咖啡也不見得比Giotto好喝,
只是因為對岸賣的EXPOBAR實在太便宜了,要換機,捨它其誰.

水管不是問題,用個水桶在旁接水就行了.

P. C. wrote:
單鍋爐加PID 就是好設計嗎?? 不然
溫度探測點的位置也很重要;以2公升鍋爐為例,溫度探測點...(恕刪)


P. C. 大所言精譬
這就是我這台改機,改了一堆東西
卻不把熱水鍋爐改成PID控溫的原因
不是成本問題,也不是不會改,只是覺得在現有架構下,改的價值不高
我寧可把PID控制器拿去控制蒸氣加熱塊

PID溫控的確是很不錯的東西
但是用在這種加水鍋爐的溫控
一堆變數一直在干擾PID運算,如何能準確恒溫!
真的要恒溫,以家用機鍋爐大小而言
大概出一杯後,得再等十分鐘才能出下一杯

不可否認PID控溫的確比傳統on/off式控溫準確
但要標榜恒溫,我是覺得言過其實
至於面板上顯示的溫度就…看看就好

光是冷水加壓後,流進熱水鍋爐,就是一個變因了
如果又有水路流到蒸氣鍋爐
或是流到沖煮頭再回流
那干擾PID溫控的變因就又更多了
Howard兄,您真的是expobar的勸敗大魔王啊,不知有幾位咖友直接與間接遭到您的毒手啊。
BENETTON wrote:
Howard兄,您真...(恕刪)


哈~~~,人多好辦事,用的人多了,討論起來也熱鬧,免得老是我一人在這唱獨角戲.
您覺得我在145樓有沒有說不通的地方,誤謬之處請指正.
能不能做到恆溫出水,溫度探針與加熱器的位置,熱水冷水混合的速度
這些也是我一直以來對義式機的疑惑
營業機的大鍋爐,就是在溫度上有優勢吧
如howard大所言的運作情況,也是鍋爐越大溫度越穩定
如果能有沖煮頭裡的水溫測量數值做驗證就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