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笨蛋 wrote:小豆大可是幾乎每台烘豆機抽風口都跟下豆合併在一起在前面?!你應該有熱流模擬軟體吧 請問你是跑哪一套? 我沒有看過樓主這一台機器因此都是憑樓主的描述做大膽的猜測因為樓主這一台標榜全週環繞的線圈與直火的下方heat source,以及熱風機的藉由空氣流動熱傳其熱傳現象會有所不同在尾端上方corner處比較有可能有熱的累積尤其是空氣的流動其實這也是很多直火機會有的現象但因為heat source在下方,其空氣流動現象會比較抵銷這樣的熱的累積而豆子在內筒下方,影響也不大但整個內筒都在發熱(都是heat source),是否會如一般機器一樣這是有疑問的我沒有玩CFD軟體說實話,我很少用finite element不過以前學弟曾玩過當時勢流代理的Star-CD(所謂玩,當然還是出了一篇journal paper,我也算指導一二)我後來有一段時間在做meshless method算是跟CFD有那麼一點接觸其實,樓主這一台的設計,我個人有一些小小看法但建議樓主還是花點錢,請人用CFD跑跑看看看熱是否能如樓主原先預想的這樣流動?給你參考
mechtec wrote:我沒有看過樓主這一台...(恕刪) 目前機器除了本身的螺旋攪拌葉片除了攪拌豆子也相對地帶動空氣的擾動往前端面板送,後端在擠豆的另一方上下都有開孔作對流,照邏輯上及烘培結果上都還ok不敢說是100分啦。不過有機會的話可以來做做看,看看結果如何,謝謝您。
mechtec wrote:我沒有看過樓主這一台...(恕刪) 看來小豆大應該是機械博~我倒忘了樓主是使用環繞電熱管假設熱源在下方 抽風口在上方 反而會熱對流使豆子受熱均勻這個用ansys跑一下應該很快喔不過不要問我= = 因為我念電機的
樓主這台應該是紅外線玻璃管,豆子在管中。主要熱源是靠輻射。電熱管主要是傳導?熱風主要是對流?電腦輔助設計應該是避免盲目地造一些原型機,先算一下,才做。實際上的產品,是要經過實驗驗證符合分析,或需求,才量產。都有原型機了還回頭分析是否本末倒置?是否直接實驗驗證較好?若真的不好,需改善,又不知如何改起。才先依現況模型(原型機)設定邊界條件,模擬出和實驗數據相符的結果(湊答案)確定沒有忽略該設定的邊界條件後,再多方電腦建模,找出最佳解…再依最佳解建實體模(原型機),重新實驗驗證(一般人都很難湊到答案,因為實際太複雜;所以算的和實際是兩回事,這樣只是算爽的)為什麼不叫手網的去分析一下?我有買FIR-150H
今天用FIR-600 烘了3鍋豆子每鍋約530克左右,發現1爆前就要關火抽風,不然後面全抽溫度也降不太下來,曲線這鍋是較有經驗的調降,下次烘的時候關火時間回再提前到1爆前關火試試,或許把對流強度提昇應該可以改善另外80%火力功率等同700多瓦。